朔州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持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朔州市金融办 作者:马维东 发布时间:2023-03-08 10:55 3 0

资本要素匮乏、活力不够,是制约朔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底,朔州有银行2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农村商业银行5家,村镇银行5家。贷款余额1268.4亿元,列全省第11位;存贷比51.8%,列全省第9位。长期以来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信贷投放缺乏载体,资金净流出市的格局仍未改变。保险公司有23家。原保险保费收入28.78亿元,赔付支出10.65亿元。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发展不充分,保险融资增信服务缺位。证券机构有山西证券朔州分公司和大同证券朔州营业部2家,年交易量730.82亿元,较上年下降6.9%。朔州是全省唯一上市公司未破“零”的市。2022年底,完成股改企业有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晋能控股朔州煤电宏力再生和晋坤矿产品分别挂牌),占全省比重不足2.4%。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企业25家。当年直接融资仅为朔州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发行4.98亿元公司债。2022年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首次列入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定“十四五”末朔州推进2家以上企业上市,目前工作差距和考核压力较大。全市类金融公司有21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2家,典当行8家,政府性融资性担保机构1家,为华朔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5.2亿元,在保余额14.76亿元。2020年12月组建市华朔金石能源产业转型母基金,实际募资3.983亿元,在投资金5000万元。

1.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释放政策红利。2020年以来,通过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和金融政策宣介会、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等,强化政策“窗口指导”,精准解读信贷融资和推进上市政策,推动中央、省、市出台的金融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入企服务,促进银企有效对接。持续开展银行包联帮扶百企和“千名行长结对子”活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组建入企工作队,立台账,送培训,提信用,增信贷,量身定制,精准服务,惠企纾困解难。创新融资抵押物范围,丰富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2022年朔州农行系统推出首笔“活体奶牛抵押”贷款,通过为古城乳业4162头奶牛打标、场景信息录入,投放贷款4000万元。建行朔州分行强化数字赋能,推出数百款精选金融产品,通过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精准拓展年轻客群、职场客群、老年客群、普惠商户客群、县域客群、私行客群服务,满足日常消费、生产经营等多样化融资需求。邮储银行朔州分行推出“产业链经营贷”,不需要资产抵押,信用贷款最高200万元,开通绿色审批渠道,15分钟完成放款。2022年金融系统线上集中推荐普惠金融产品133款,满足各类融资需求。

近年来,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挂牌一批”要求,出台了“十四五”推进“上市突围”规划、企业进军多层次资本市场奖励办法和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十项措施,开展了“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落地年”“企业上市倍增服务年”“企业上市倍增关键年”专项行动,推行精心把脉开方、精选分层建库、精准入企服务、精进排忧解难、精品课程培训、精彩融资路演“六精”工作法,精准培育了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朔州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后备企业。实施合格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持续完善“上市突围”优质企业资源库,进一步培育挂牌上市优质企业。2022年,山西中藜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等13家企业获山西省资本市场挂牌奖励资金130万元,21家规范化股改企业获省奖励资金1050万元。同时,出台了《朔州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制定《2022—2025年市县领导包联上市后备企业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企业上市主体和属地政府责任,开辟了推进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着力破解“不敢上、不愿上、不能上”问题。2021年推动有关部门为晋能控股宏力再生办理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帮助企业解决因资质缺失有近亿元应收账款无法清收的问题;联系市工行帮助晋坤矿产品解决因出口货物提单丢失无法结算的问题,助企畅通外汇结算通道,及时挽损。

2.存在主要问题

金融业规模偏小,要素配置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一是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2022年贷款规模1268.4亿元在全省11市中总量最小。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占GDP比重分别为7.45%和3.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4和2个百分点。同时,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滞后,除银行、保险、证券和三类金融公司外,诸如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信托等尚属空白,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培育和引进金融业态落户朔州任重道远,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迸发。

二是金融资源释放不到位。2022年银行业机构存贷比5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存贷比仅高于忻州、吕梁等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信贷结构不合理。受制于区域单一型资源型经济结构的制约,信贷资源投向集中于煤电企业和国有大企业,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新兴产业获得信贷占比低,特别是2022年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5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四是线上融资服务平台搭建缓慢,银行贷前授信调查和贷后跟踪管理成本较高。目前信贷融资服务主要依靠线下开展银企对接洽谈、金融政策宣传和信贷产品介绍等模式,运用数字科技金融创新创优金融生态场景相对较少。主要是受制于朔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银行信贷获得用水、用电、用气和社保、纳税等政务数据支撑严重不足,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难,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导致线上融资服务平台搭建缓慢,融资便利度一定程度受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上有差距,企业信用难以变成“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五是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规模小,支持企业转贷、续贷和过桥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市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仅有4000万元,除省级配套的3000万元外,市级配套1000万元,距离省级对各市达到2亿元的资金规模要求差距较大。2022年全年资金周转5.4次,资金运转效率较低。

(二)合格上市主体选育难

一是受制于煤电独大畸重型产业格局制约,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对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带来的“挤出效应”,导致新兴产业培育缓慢,政企研发投入和产学研用融合水平不高,优质科创企业较少,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创属性企业孵化难,难以对标上市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二是部分企业实控人和高管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运行规则了解不够,缺乏足够认知,对“要不要上市”成为公众企业存在模糊认识,缺乏上市战略考量和路径规划,商业计划书不够精细和明确化,达不到通过路演深度展示企业良好形象的要求,难以赢得资本市场投资人的青睐与持续关注,更谈不上通过直接融资驱动企业做优做强。三是企业发展先天不足。上市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规范运作和经营透明度的全面体检。朔州民营企业多发端于家庭、家族企业,整体素质偏低,普遍未能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会计基础不够扎实,财务“包包账”“口袋账”居多,大多企业为了规避交税,原材料进货购买、产品销售多为现金交易,公司账务、结算基本上以个人银行卡作为结算账户,“公私不分”,公司帐户很少体现现金流水和活跃度,真实、准确、可信的财务报表不健全,但企业在注册上市申报或融资支持时重点审核的是企业经营业绩、内控管理、合规披露信息、公司治理和经营透明度,经营信息不准确,体现不充分,资信等级不高,经不起质疑和检验,使得企业经营业绩大打折扣。四是按照上市对企业近三年财务规范要求,个别企业存在需要补交税金、职工保险、不动产登记费用等问题,上市规范整改预期成本较高。大多企业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家精神明显不足,满足于“小富即安”“小成则满”,停留在享受奖补或优惠政策而被动股改、挂牌的低层次上,对开辟资本运营新天地动力不足,种种思想误区,制约了推进上市步伐。

(三)政府引导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市县政府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有待加强。宣传、发动、培育和服务工作跟进不够,围绕企业对接间接和直接融资需求,把脉问诊还没有形成常态化,企业入规、股改、上市观念落后状况没有根本扭转,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二是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稀缺,存在不学不懂不会用的问题,运用金融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政策服务市场主体进军资本市场能力不足,亟待提升。

(四)中介服务保障不够有力

推进企业上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企业筹备上市到上市通常需要按三年或更长时间来规划,不仅要聘请专业的保荐机构、律师所、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出具报告和整改意见,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内部的管理团队,董秘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理清上市思路,找准上市路径,达成上市规划的一致决策,配合中介机构操作实施。因此,与此相匹配的各类宣传培训、中介辅导、金融资源配置等至关重要。目前,朔州本土没有专业的上市中介服务机构,仅有山西证券在朔州设分公司,玺正、德正、领越、明曦、招商证券等中介在朔开展业务但并未设立分支机构,且在服务层次和执业质量上,与企业诉求和政府预期目标有很大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组织金融政策志愿宣讲团,加大对中央、省、市出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推进企业上市政策措施的解读宣传,开展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党校、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进公共场所“十进”宣传活动,宣介推广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促进政策惠企便民,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实施“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工程”,重点持续关注“一老一少”的金融理念教育,常态化普及投资理财、商业保险、负债消费、金融财产安全等基础知识,通过“保护+赋能”双重提升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提高的金融素养水平。

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金融法律咨询服务,强化金融法治教育。加强知识产权融资政策宣传普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

二是深化融资服务改革创新。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力度。发挥征信平台和征信机构作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碳金融等。推广“信易贷”模式,用好供应链票据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信用产品。加大私募基金机构招商力度,发挥基金撬动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推动设立重点产业子基金集群,推动“链主”企业做强做优,“链核”企业提质增效。

三是完善协调调度机制。建立工信、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20多个部门参加的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提升服务上市工作水平。落实市、县领导包联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上市难题。构建市县一体化工作格局。在县(市、区)没有对口承接部门、指导推动工作缺少着力点和抓手的情况下,要加强上市专业队伍和能力建设,从机构、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四是优化支持服务体系。企业上市要面对历史沿革比较复杂,产权关系模糊不清,管理规范程度不够等问题,需要持续加强辅导和协调服务。市县领导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企业一线,实行“一企一帮扶”,掌握实情,解读政策,直面问题,化解难题。建立问题清单,收集企业股改、挂牌、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确权、股权纠纷、证照补办、历史欠帐和行政许可衔接等历史遗留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服务台账,想方设法助企纾困,拿出实招精准发力,持续创优上市环境,以高质量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获得感。如,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基本符合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但土地、改制程序等问题一直困扰上市进程。

五是扎实上市培育基础工作。一要深入开展入企调研,挖掘上市后备资源。要依托工信、商务、文旅、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摸清企业底数和上市意愿,分行业分层入库,梯队培育。二要强化政策支持,打通上市通道。对进入省、市后备库的重点企业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与深交所、沪交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山西服务基地的合作,支持专业机构推动企业开展资本对接路演、建章立制、股权改革、资产重组辅导,增强推动上市的可持续性。三要组织优质企业开展融资路演,选树做精主业、做深专业、做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链主企业,对接省内外资本和合作资源,助推直接融资突破。四要推动梯度分层晋级,加快达标进位。推动新三板已挂牌企业进入创新层,尽快进入辅导,达到上市财务条件和IPO准入标准,进军北交所或其他主板市场。推动晋兴板已挂牌企业进入新三板基础层,推进已股改企业上半年完成挂牌,推动更多企业进入省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展示板、培育版和晋兴板,主动拥抱资本市场,持续做大做强。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