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创谷•朔州”: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24 11:17 0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作为新兴的科技园区,“晋创谷·朔州”正以创新为驱动,成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重要桥梁。今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晋创谷·朔州”,探寻这些新生企业如何以科技赋能,向新而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念力起飞,无线控制,驱动全靠脑电波。这款脑控无人机重量为100克,仅手掌大小。操作无人机的头环是脑电波解析器,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用户的脑电波被实时捕捉并转化为控制指令,实现了大脑与机器的直接交互。

北京脑智星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彦兆说:“当您看到屏幕上的前进指令的时候,9Hz闪烁的光会进入到眼球,然后同步映射到视觉皮层。(头环)前面的参考电极可以理解为它是阴极,然后(头环)后面的这个信号电极可以理解为阳极。这样中间的电势差,就可以把视觉皮层的这个脑电的波动给检测到。”

作为首批入驻“晋创谷·朔州”的企业,北京脑智星耀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在信号采集、处理算法及设备性能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致力于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朔州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北京脑智星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彦兆说:“我们公司是清华大学的团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共同组建的。目前的产品大约有八九种,科研仪器、还有工业安全帽这些。我们目前的阶段是已经完成了产品样机,并且也已经有了香港这边的一些订单。我们在今年的下半年会开始建立生产线。我们目标是在三年内做到8000万(元)左右的(产值)。”

依托“晋创谷·朔州”这一平台,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实现更加畅通的“双向奔赴”。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通过创新技术解决新能源车的补能焦虑。除了提升动力电池的充电效率,企业还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发与制造,为新能源领域开辟了一条绿色低碳的新赛道。

通过收集太阳能、风能产生绿电,然后再通过电解水制氢产生绿氢。那绿氢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之一就是应用在交通领域的氢能重卡。

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尚鹏飞说:“时间大概是在15分钟能够加满,它能行驶差不多500—600km。相比于锂电池车,那它的续驶里程基本上可以将近翻倍,而且低温下是没有任何里程的一个衰减。因为平鲁地区这个工业副产氢(资源)比较多,平均一公里的氢气大概在2—3块钱。”

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俊说:“氢燃电池是完全无污染,它生成的只是水,这个水我们直接是可以喝的。我们现在在朔州已经建成首期500台套氢燃电池发动机的正式的产线,那么二期5000台套氢燃电池发动机的产线目前也正在筹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年预计一共会推出另外三款正式的(氢)燃料电池产品。”

开辟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晋创谷·朔州”立足朔州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领域。园区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晋创谷·朔州”核心区负责人李亚军说:“从人员到生活到生产到办公,我们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我们通过晋创谷把这些人才、团队聚集到一起,再加上我们朔州能源应用的大优势,通过我们不断地培育孵化,为咱们朔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一个新引擎。我们按照五年的一个发展目标,入驻的科技型企业要达到100家以上,我们的这个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以上。”

记者:张晓宇 赵媛 韩雨思 摄影:李小龙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