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5月20日至5月27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7 18:43 0

1.【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6亿元支持忻州、朔州两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由该厅负责申报的“山西省忻州市黄河‘几字弯’重点生态攻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山西省朔州市国家‘三北’工程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在国家级竞争性评审中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预计将获得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据悉,此次评审是从全国34个申报项目中择优评选出20个作为2024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对象。山西省继2023年成功申报3个国家级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并成为争取中央资金最多的省份之后,2024年再次成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最多的省份之一。

山西省忻州市黄河“几字弯”重点生态攻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涉及忻州市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县、偏关8个县82个乡(镇),工程总投资5.30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可完成修复治理废弃矿山图斑309个、修复面积1229.53公顷,将有效减少入黄泥沙量,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及生物多样性,实现区域生态功能持续改善和碳汇经济能力稳步提升协同发展。

山西省朔州市国家“三北”工程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涉及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5个县(区),工程总投资5.67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可完成修复治理废弃矿山图斑771个、修复面积1555.58公顷,将有效改善区域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区域生态功能稳定性和碳汇能力,实现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清零”,协同筑牢黄河流域、海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山西省今年又有两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再次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为全面完成山西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和“十四五”时期全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清零”注入强劲动能。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指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将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置于黄河流域全局中进行战略谋划,巩固好已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久久为功,高质量完成山西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实现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清零”,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山西担当、作出山西贡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新华网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聚焦安全管理,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等方面发力,为企业稳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生产车间。

针对单晶硅片生产车间情况,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按照专业化管理、网格化包保的原则,围绕设备运行、氩气安全、特种设备等具体内容制定详细工作方案,从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隐患排查、物资储备等方面入手,构筑起安全壁垒。

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一期单晶硅项目生产经理王正强介绍说,在日常运行中,公司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由上至下全员普及,及时发放劳保用品,不定期巡查人员工作状态及违规违章现象,保障安全生产。

此外,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确定各区域风险等级,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进行重点管控,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清单式闭合销号管理。与此同时,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还对安全隐患登记造册,推动形成一专业一清单、一区域一清单、一作业一清单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新华网朔州平鲁区博物馆举办庆祝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5月18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博物馆在平鲁区雄城广场举办宣传活动,庆祝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

活动现场。(平鲁区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现场,平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在场群众分发文博领域法律法规、平鲁区博物馆折页、馆藏文物征集公告等资料,设置“流动博物馆”图片展,并组织小讲解员在现场解说馆藏精品文物。

平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资料。(平鲁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讲解员解说文物藏品。(平鲁区委宣传部供图)

平鲁区博物馆还将部分馆藏文物带到活动现场进行展出,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帮助广大市民近距离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知识。

近年来,平鲁区博物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线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文物魅力。

现场气氛热烈。(平鲁区委宣传部供图)

平鲁区博物馆馆长安东花表示,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该馆将进一步深化馆内展览和馆藏文物等资源研究成果的运用,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深度推进馆校合作,着力打造全区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CCTV13朝闻天下.山西右玉:数千亩葵花播种忙 良种良技助增产

摘要:这两天,油料作物进入了播种期,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农户们结合当下土壤的有利墒情,推进3000多亩向日葵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山西日报朔州倾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报讯  三一朔州光伏全产业链项目、长庚金晶半导体级高纯硅材料项目等相继开工,中煤平朔煤基烯烃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宝武朔州绿色低碳铬基合金项目加快落地……初夏时节,雁门关外的朔州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高质量项目相继落地,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既能发挥朔州在煤炭资源禀赋和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又能走出传统增长路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朔州一直在发展实践中探索思考的课题。为此,朔州在改造提升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数字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朔州通过推广绿色技术,着力改造提升能源产业。全市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建成13座智能化煤矿,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全覆盖,提升了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同时,加强电力调峰能力建设,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环保高效煤电机组,推动已开工的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并网、已核准的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开工。加快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80万千瓦改造任务,构建安全稳定的新型电力系统。

该市还通过攻关先进技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为抓手,梯度培育“链主+链核+专精特新”企业,加快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集链成群、聚群成势规模效应。依托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利用中煤平朔矿区煤、电、化、水、新能源一体化优势,攻关突破晋北高硫、高灰、高灰熔点“三高”煤气化难题,取消燃料煤,耦合新能源,建设山西首个大型煤制烯烃项目,打造山西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标杆。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方面,朔州有序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协同发展新能源和储能,谋划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建成煤电装机16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的“双1600万千瓦”中部电力外送基地。

此外,朔州还引进适用技术,布局起步数字产业。全市近年来加快推动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大数据产业项目,在智能矿山、文化旅游、智慧教育等领域,着力打造“5G+行业”应用生态。大力推动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提升陶瓷产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使全市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形成日用陶瓷38.5亿件、建筑陶瓷72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任永亮 符烨邦)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山西日报朔州:煤矸石里“掘”出新产业

本报讯  5月15日,记者走进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油裂化催化剂前驱体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把煤矸石经过高温煅烧形成的高岭土放到制浆罐中,再经过研磨、成胶等工序,短短72米的生产线就将高岭土转化为石油催化剂产品,附加值一下提升了3倍。公司总经理李亚军告诉记者:“在石油中加入这样的石油裂化催化剂,才可以裂化出像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甲醇、烯烃、生焦等产物。”

李亚军所介绍的催化剂全称叫煤矸石制备石油裂化催化剂前驱体,是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化石科院共同研发的国内首创产品。这项技术在炼化过程中为中石化炼化企业提高汽油转化率四到五个百分点。目前,这条年产1.5万吨石油裂化催化剂前驱体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每天发货近50吨,全部发向中石化催化剂公司。在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一个个新产品跃然眼前,煅烧高岭土、电线电缆填充剂、化妆品延展剂、石油催化剂,公司依托自己的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可以快速打通样品、产品、商品的演化路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先后研发生产出催化剂、颜料、填料等2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拥有21项国家授权专利、2项科技成果,由黑变白、从废变宝的煤系高岭土正带动形成一条“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近年来,朔州市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0万吨,如何处置一度成为难题。朔州市依托本地丰富的煤矸石等固废特色资源,高起点规划,集群化推进,规划建设了朔州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怀仁宏利再生综合利用工业园、平鲁区北坪循环经济园等特色固废园区,推动全市工业固废处理及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也推动了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市已具有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45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10.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300万立方米粉煤灰砌块、350万平方米粉煤灰外墙保温板、30万吨耐火材料的生产能力。(任永亮 张小菊)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新闻联播我省各地用特色产业解锁致富“密码”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着力发展小香葱、香菇、樱桃等特色产业,不断丰富家门口就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新闻联播强基建 畅动脉 我省各地有序推进交通项目建设

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目前我省各地有序推进交通项目建设,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朔州市持续深化医保便民改革

本报讯“我因突发脑溢血在朔州现代医院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出院结算时,医护人员看我年事已高、身体不便,便主动在我床头通过‘刷脸’模式,三四秒钟就完成了结算,真是太方便、太贴心了。”5月21日,张峰大爷在体验“刷脸”支付后,对这种交费方式赞不绝口。今年以来,朔州市医疗保障局持续深化医保便民改革,围绕数据赋能和优化惠民,破解服务堵点,激活服务基层群众这一神经末梢,扎实推动经办服务提档升级,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保便捷服务。  

朔州市与山西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投资2398.1万元,着力建设医保便民服务平台,配置台式和手持两种终端全覆盖村卫生室、药店诊所、医院三类重要场所,贯通服务市县乡村四级医保群众,建成了刷脸支付更便捷、基金监管更安全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通过人脸识别,有效解决老、残、弱参保人员不会操作手机、腿脚行动不便、密码记不住等问题,让群众手持终端就享受在家“炕上办”、从“药店购”变为“家门购”、从结算“排队等”变为“病床结、诊室结”的新服务。医疗机构门诊诊间结算使得群众结算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至3分钟内。试运行以来,移动支付方便结算1329人次,便民平台终端门诊诊间方便结算1402人次。全市试点的10个乡镇66个村卫生室提供诊疗、购药、移动支付等服务功能,方便49736人次享受到就近诊、就近购的幸福感。  

朔州市还从2023年12月1日开始,全面取消转外就医备案相关政策,所有本市群众和职工转往市域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住院或在异地急诊治疗时,不再办理转外就医备案手续,均可以实现出院直接结算,有效化解了每年转外80%以上的咨询量,约20万群众医院转诊审批流程备案繁、转诊难、求人办的难点堵点得到有效破解。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29767人享受直接结算政策2.07亿元的红利。(任永亮 武跃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来千年崇福寺 赏古建筑之美

游客在崇福寺游览。

“弥陀殿是金熙宗皇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143年,由安远大将军朔州顺义军节度使翟昭度奉敕特建,至今将近有9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的三大辽金佛殿之一,被专家誉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5月18日,在朔州市崇福寺景区的弥陀殿前,导游谭紫薇正在用心为游客讲解,“这是整个寺院的主殿,琉璃脊饰、斗拱匾额、格扇门窗、背光屏、壁画这‘五绝’享誉海内外……”  

“这儿的古建好,环境维护好,服务到位。地上文物看山西,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一路走来,逛也逛不完。”来自台湾的游客孙惠慈十分开心。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国家4A级景区朔州市崇福寺景区的崇福寺,看到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游客不时进入景区旅游。“景区共有崇福寺、马邑博物馆、马邑广场等景点,崇福寺是其中之一,寺院占地23520平方米,有五进院落10处建筑,有金刚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弥陀殿等,我们免费开放,一季度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外地游客显著增多。”崇福寺文物保护所副所长陈琳告诉记者。  

“我们姐妹二人从小红书上了解到崇福寺,便慕名而来。20号从北京到了大同,在大同玩了3天,又去了五台山、雁门关,看了代县三宝和广武长城,今早来到这儿。”站在崇福寺弥陀殿前,孙惠慈边与同行的姐姐孙若慈拍照留念,边与记者分享自己的行程。  

游客往来穿梭,欣赏着古建筑。弥陀殿前,游客都被这座金代建筑所折服,赞不绝口。“看那窗花,图文花样翻新,镂刻精致,巧夺天工,真像古代‘乐高’;彩绘技法精湛,设色绚丽,气势恢宏;看那斗拱、那建筑,都是大气粗犷的。我们特别震撼,弥陀殿体量很大,但很细致,细节特别好。”孙惠慈对记者说。  

寺内喇叭不时进行游览提示广播,游客尽情地享受着景区提供的各种免费服务,观赏着各处建筑。“虽然门票免费,但我们的服务没有懈怠,补栽了绿植,增加了环卫人员,设立了雷锋岗,为游客提供开水、休息室、充电处等服务设施,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确保游客游得舒心、看得尽兴。”陈琳向记者介绍。  

“这座金代古建,明清时代多次重修,建筑令人震撼,景区服务与环境都很好,导游讲解很仔细,服务堪称一流,只有切身体会后,才会感到舒心,感觉满意。”河南安阳游客范元林说。一座千年古刹,吸引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日报朔州启动文旅消费促进季系列行动

本报讯5月24日,朔州市启动文旅消费促进季系列行动暨汽车促销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畅游美丽朔州 品味塞上绿都”,由朔州市政府主办。活动现场,朔州市商务局、文旅局进行了倾情促消费推介。来自18家品牌车企的上百台车辆集中亮相,吸引了当地不少市民试车试驾。  

今年是“消费促进年”。朔州市按照相关要求,围绕“畅游美丽朔州 品味塞上绿都”主题,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八大场景、百项活动”,为繁荣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此前,朔城区和朔州经济开发区已经发布了总规模超1000万元的购车补贴政策,消费者将根据车辆发票数额享受6000元至1万元的优惠补贴。据介绍,朔州市还将持续在文化供给、业态融合、服务保障上发力,深挖文旅特色,广泛开展文旅营销活动,打造具有朔州特色的文旅亮点,推动文旅大发展、消费大升级。(任永亮 符烨邦)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第五届朔城区马邑文化旅游季启动

本报讯  5月13日,第五届朔城区马邑文化旅游季暨2024年群众文化活动在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寺广场启动,活动将持续至9月底,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可看、可玩、可吃、可赏的旅游新体验,推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一项丰富文化旅游服务的惠民活动,朔城区马邑文化旅游季暨群众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朔城区坚持“唱好文化戏、打好旅游牌、文旅促消费”,结合本地特色资源,组织开展非遗作品展示展销、“寻梦桑源”山水实景演出等25项活动。  

为充分体现群众文化群众办理念,扩大活动影响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活动氛围,今年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围绕传统庙会和现代文旅相结合、群众文化与群众体育相结合、文旅融合与促进消费相结合、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在组织好戏曲展演、美食购物等传统活动基础上,引入了城市歌舞秀表演,以及篮球、足球、台球、击剑、游泳等群众体育活动,通过不同主题、不同创意、不同场景打造朔城区文旅消费专属品牌,力争走出一条文化旅游惠民消费的新路子。(任永亮 丁海云)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日报“右玉沙棘”证明商标正式获批

本报讯  5月21日,记者从右玉县沙棘协会获悉,“右玉沙棘”证明商标近日获批。该证明商标的成功获批,既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右玉沙棘品质与特色的认可,也标志着右玉沙棘产业迈入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右玉地处山西西北端,北纬39度沙棘生长黄金带,平均海拔1500米,光照充足、生长季平均日照时数达13.5小时,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20摄氏度左右……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右玉沙棘果实营养成分全、品质上乘,是优良的天然绿色食品、保健品、药品原料,深受市场青睐。  

右玉县是全国沙棘产业化的起源地,也是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立足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对集中连片的12.5万亩低产低效沙棘林进行改造提升,沙棘林面积发展到28万亩,每年沙棘果采摘量8000吨,产值3亿元以上,引导兴办沙棘加工企业12家,靠采售沙棘果为农户年均增收6000万元以上。(袁兆辉 辛泰 晓峰)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山西日报朔州邮政联手残联帮扶残疾人创业就业

本报讯(记者袁兆辉)5月18日,记者从朔州市邮政管理局获悉,该局近日与朔州市残联联合制定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举措,通过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业下沉农村(社区)有利条件和吸纳就业优势,多举措帮扶有就业创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  

在实际工作中,朔州邮管局与朔州市残联积极协调提供工作岗位帮扶残疾人就业,协调顺丰、中通、圆通等10家快递企业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客服、内勤和末端接待等岗位50个,安排有就业意愿、有能力胜任岗位的困难残疾人就业,以解决生活难题。两部门还利用邮政快递业下沉社区和快递进村的有利条件,协调多多买菜、妈妈驿站等末端品牌开通绿色通道,每年拿出20个配额,培训帮扶农村和社区残疾人就近设立快递末端配送站,并对创业残疾人和帮扶企业给予相关补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日报朔州市30对新人集体领证

本报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能够参加这次集体颁证仪式,我感到特别开心和荣幸,今后一定会做婚育新风的代言人,引导身边更多的青年人树立简约的婚姻价值观。”新娘贺新婷喜气洋洋地说。这一幕是5月20日朔州倡树婚俗新风集体颁证的一个场景,30对新人以文明简约而又热烈浪漫的方式喜结连理,留下了一生幸福难忘的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倡导喜事新办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朔州市把婚俗改革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党政组织引导、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自管等方式,创新新时代婚俗礼仪实践,大力弘扬婚俗新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据介绍,参加颁证的新人都是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有机关公务员,有企业员工,还有青年教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喜事新办、婚事简办。  

此次集体颁证仪式既提升了新人婚礼的仪式感、神圣感,也引领了朔州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活动由朔州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办。(任永亮 武跃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卫视.新闻午报轿车涉水被困 消防及时救援

摘要:近日,朔州市山阴县湿地公园内一辆轿车涉水被困,车辆一侧前后轮悬空,整个车身倾斜,水位迅速上涨,并超过了车辆底盘。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7.【山西日报右玉县举行综治保险集中理赔活动

本报讯(记者袁兆辉)5月20日,右玉县在该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举行综治保险集中理赔活动。  

近年来,右玉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平安建设中积极引入保险机制。综治保险作为一项“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是创新社会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右玉县委、县政府为群众购买社会综治保险,补充司法救助保险,旨在用“小保险”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大平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有效化解社会治安风险,更好地维护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据悉,右玉综治保险是由当地财政出资,保险公司负责理赔,为全县城镇居民提供的治安综合治理保险,包括政府救助保险、居民意外伤害救助保险、财产损失救助保险。此次活动,右玉现场为当地10名群众发放综治理赔金共计2万余元,有效发挥了综治保险帮扶救助、保驾护航民生的作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