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1月8日至1月1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6 17:00 0

1.【人民网】“1134”工作法引领朔州固定资产主要行业增速领跑全省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朔州市发改委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实“1134”工作法,创新项目谋划推进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市聚焦项目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印发《朔州市常态化项目谋划推进工作机制(试行)》,通过组建1个工作专班、建立1项工作机制、制定3张清单、成立4个项目库的“1134”工作法,对全市126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更新项目信息和入退库情况,全面掌握月度、季度、年度投资计划和完成情况,实现“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良性滚动发展格局。

朔州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和万亿国债争取攻坚行动,争取项目建设资金近4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保障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力提效。集大原高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为后续线下施工转入线上铺轨奠定基础;朔州机场建成通航,G241阳方口至朔州段和G336朔州至平鲁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2023年农村公路项目包建成194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成127公里,迎宾大道至朔州机场连接道路建成,朔州东综合客运枢纽正式开工,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2%,高于全省26.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该市聚焦8大重点领域,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二十条措施》,以7条硬核措施营造良好环境、用5条务实举措健全保障机制,构建起扩大民间投资的“8+7+5”政策体系,推动全市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1—11月朔州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3%,领跑全省,较上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2个百分点。

坚持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主攻方向,同步加快技术改造,培育发展低碳硅芯、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高端陶瓷等七大重点产业链,已确定16户市级产业链“链主”企业。安瑞医药中间体、恒源瓷业自动化生产线、三元炭素年产5万吨新型碳材料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投产;投资297.8亿元的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完成20项前期手续,投资190亿元的宝武太钢集团碳减排工程朔州绿电氢铬基合金绿色低碳项目完成可研,投资136亿元铝基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启动前期研究,引领带动全市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8.6%和23.3%,高于全省30和44.1个百分点。

此外,该市围绕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积极打造新的投资增长点,出台了《朔州市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和10项分领域年度行动计划(方案或工作要点),初步构建起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1+N”政策体系。应县诚佑冷链物流产业园,设计年交易量50万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山西经纬通达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是晋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物流枢纽基地;建成5G基站5580座,实现了县城以上5G网络连续覆盖、乡镇及热点农村5G网络有效覆盖;建设改造8个乡镇商贸中心项目,怀仁市陶瓷e镇和右玉西口e镇物流服务中心已建成投运,催化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麻潞)

(责编:麻潞、桑莉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CCTV2.第一时间】山西朔州:应对降雪天气 保障“菜篮子”供应

摘要:受到强冷空气影响,昨天凌晨山西朔州等地迎来了降雪天气,当地蔬菜种植基地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蔬菜种植大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7.5万亩,蔬菜合作社设施蔬菜正在大量采摘上市。针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当地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做好。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CCTV2.正点财经】山西朔州:龙元素商品走俏市场

摘要:这两天山西朔州不少市民开始前往小商品市场,或大集上采购年货,热热闹闹迎新年和龙有关的物件特别受欢迎。山西朔州一小商品市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前来选购春联、灯笼、龙元素商品等龙元素的春节吉祥物成为各商家的主打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商家也加大了进货力度,订购了种类繁多样式新颖的商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新华网】朔州山阴:党建赋能文化振兴

原标题 朔州山阴:党建赋能文化振兴

朔州市山阴县玉井镇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立足特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建强乡风文明阵地,推动文明强镇创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深文化风尚,让文化振兴成为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文化振兴基石

党委规划定方向。玉井镇文化底蕴深厚,在镇党委“两轴四区”规划布局和“六个起来”工作目标,持续打造“灵秀古城能源重镇”,建设“新韵山阴美丽玉井”发展定位上,制定玉井镇红色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引进红色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理念,按照“红色资源+传统文化+现代产业”模式,对镇域红色村落建筑进行“针灸式”节点提升改造,同时成立玉井镇红色文化产业管理理事会,建立红色文化产业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支部引领兴传承。玉井镇作为红色历史文化名镇,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但随着社会变迁,传统文化技艺面临失传。为此,镇党委政府组织成立玉井文化研究会、玉井镇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等,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在东庄村和老庄窝村、沈庄窝村村党支部引领下,由支部书记和党员带头,培养传承人,鼓励爱好者积极参与,使秧歌、舞龙、锣鼓、红军舞蹈成为玉井镇必不可少的民俗表演节目。

党员先行树风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组建党员志愿者、老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志愿队伍,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进文明积分制工作,把星级文明户评选作为推动全镇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精准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在各村形成户户争“星”、户户抢“星”、户户攀“星”的浓厚氛围。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入企拜年”“锣鼓庆丰收”“敬老助老”“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为群众生活添彩。玉井镇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民生产生活巨大变化、当代农村民俗新风、新时代三农先进人物事迹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依托红色资源,涵养文化振兴源泉

创建文化阵地。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口前、东庄、水头、王老沟村的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东庄村120师358旅旧址为依托,利用东庄村原学校旧址,布展“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二是按照设计规划,逐步打造红色基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旧址修缮工程相结合,以全县建设红色1号公路为依托,连线东庄、水头、王老沟、口前四个村,形成全市党性教育集群实践点。

打造红色品牌。把东庄村美丽乡村建设与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旧址修缮工程相结合,建设党建红色文化广场,在学校旧址布展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和村史馆,同时建设红色革命展示厅、烈士塑像,完善地道遗址修复,以东庄村358旅司令部、口前村山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为核心区,打造全市首座红色旅游古镇,形成集红色人文、文化旅游、党性教育、军事体验为一体的红色胜地。

讲好玉井故事。吸纳“80后”“90后”返乡青年、退休老党员组成业余讲师团,借助党建广场、村使馆、党性教育基地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传播“党的声音”“耕读文化”“红色文化”等。培育玉井红色文化旅游与党性教育讲解员队伍,将玉井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非遗文化宣传出去,全方面展现玉井文化“软实力”。

开拓产业路径,激活文化振兴动力

文化产业日臻丰富。打造东庄村358旅司令部、口前村山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王老沟战斗遗址、水头战斗遗址等“我心向党”打卡点,逐步建立村落、民宿和交通等红色产业服务网络。开发红色摄影、“红色历史”研学等新兴项目。

文创队伍持续壮大。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打造村落客栈、新农创、双创中心等创客空间,鼓励大学生和在外的乡贤人士回乡创业,汇聚创客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人才驿站、乡村振兴产业孵化中心等乡村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民宿管理、红色产业周边研发、手工艺挖掘、旅游服务、电子商务销售、农业文创发展等培训,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文化+”模式,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相融合,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发展,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转化的质量和效益,做深做细“红色文化强镇”文章。打造“党性文化”特色文创点,将文创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开发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艾草枪支、艾草草帽、艾草草鞋、红军军服等独具玉井特色的旅游产品,把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优势农产品转化为促进增收的资源和旅游配套的延伸,提升玉井红色旅游内涵,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点。(完)

【责任编辑:王浩庆】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山西日报】朔州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朔州市七里河畔一景。

2023年11月1日,首批100台三一新能源重卡交付使用,标志着朔州市与三一集团在硅芯和新能源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携手拓展装备制造领域,加快能源运输方式绿色转型步伐。

历经十年的筹备建设,朔州市大医院于2023年初正式开诊,并通过了省卫生健康委评估验收,取得了三级医院的执业许可,标志着朔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图为朔州市大医院外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年。回首2023年,朔州市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2023年1月8日,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朔州市大医院正式开诊,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充分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23年9月28日,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在朔州市平鲁区正式投产。2023年10月6日,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首根单晶硅棒产品成功下线。2023年10月27日,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成功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全市制造业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2023年12月18日,朔州滋润机场正式通航并举行首航仪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朔州市从此融入全国航空网、迈入航空新时代……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

回望过去的一年,朔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工作开拓性、创新性与连续性、稳定性有机统一,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态势强劲,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回升,稳中有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引擎”与“压舱石”。朔州市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加快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级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稳中提质。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1至10月份提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较1至10月份前进2位。2023年11月,全市增加值同比增长29.3%,较10月份提高1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基础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巩固国家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地位,加快煤炭绿色开采,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电力外送基地。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生产原煤2.2亿吨;发电630.84亿度,外送500亿度。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非煤电行业增加值增长36%;制造业投资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6%。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朔州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坚持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统筹“三农”工作,持续抓好巩固衔接工作,全方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年,朔州市粮食总产量达25.79亿斤,比上年增加0.43亿斤,增幅1.7%;粮食单产623斤/亩,比上年增加9.25斤/亩,增幅1.51%,粮食总产、单产刷新纪录,双创历史新高。

文旅、服务业和消费回暖升级。依托朔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边塞文化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塞生态文旅品牌,带动全市文旅、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朔州”品牌。“畅游美丽朔州·品味塞上绿都”2023文旅消费季,以“两节三会”为龙头,坚持一县一主题、月月有行动,挖掘文旅特色、丰富文旅产品,推动建设右玉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打造应县木塔、朔城区马邑文化节、山阴广武长城、平鲁凤凰古城、怀仁金沙滩等文旅品牌,形成文旅消费“引爆点”和“增长点”,掀起了全市文旅消费新热潮。

消费市场增长态势良好。2023年1至11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1亿元,同比增长13.4%。从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额实现67.6亿元,同比增长12.2%;餐饮收入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27.4%。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零售额实现63.8亿元,同比增长10.6%;乡村零售额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35.7%。

规上服务业平稳增长。全市规上服务业经济恢复加快,各个重点行业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1至11月份,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9%;房地产业(物业管理、房地产租赁经营)完成营业收入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营业收入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20%。

朔州市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件”,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协同攻坚,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创新举措、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力,向全社会传递出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全力厚植经营主体发展沃土的信心与决心。创新实行“打捆审批”“跨地市联合审批”模式,全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一年来,全市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71条措施,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3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4.34万户。

优化结构 提振信心制造业发展集群成链

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投产,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签订,首批100台三一新能源重卡交付使用……朔州市与三一集团在硅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扩大的合作成果,充分展示了朔州市以制造业为城市赋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决心和担当。

朔州市持续激发制造业企业发展新活力,构建以制造业为支撑的更具创新活力、更高发展质量、更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步伐。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共有239户,已形成低碳硅芯、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陶瓷、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七大产业链。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1%,分别快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0.2个和39.0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力推进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首期重点推进投资12亿元的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5GW单晶硅、投资9.4亿元的日本念持资本株式会社半导体晶圆等项目,二期重点发展半导体和光伏产业链下游产业,到2028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硅芯产业基地。此外,中煤平朔煤基烯烃一体化、宝武朔州绿色低碳铬基合金等项目加快推进。

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朔州市聚焦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扎实开展质量效益提升、技术改造升级、科技创新等工作,全力推动先进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机械及装备制造企业38户,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经过多年发展,产品涵盖煤机装备、智能装备、新能源车辆等多个领域,已培育形成了300台纯电动矿用宽体车、100台纯电动装载机、800台特种机器人、100辆护栏清洗车、1000套新能源风机塔筒、8万台家用锅炉和500蒸吨工业锅炉、3万台输煤机械、1万台矿车、4万件液压支柱、550万件矿用配件、3000台专用车(挂车)、200台全自动平面口罩生产设备等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了服务于矿用、民用领域,集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维修再制造、咨询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工业基础。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固废综合利用产品规模发展迅速,已具有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45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10.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300万立方米粉煤灰砌块、400万㎡透水砖、350万㎡粉煤灰外墙保温板、20万方PC装配式建筑、30万吨耐火材料、10万吨建筑石膏粉、30万吨喷涂石膏、3000万㎡纸面石膏装饰板的生产能力。

全市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全市规上陶瓷企业达到55户,形成日用陶瓷38.5亿件、建筑陶瓷72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陶瓷e镇已建成投运,山西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即将投运,陶瓷展销展示中心正加快建设中。

现代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医药产业现已发展成为涵盖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生物制药、抗生素、非PVC软袋输液、植物胶囊、中药饮片、医药中间体、医用气体等多个领域的特色产业。怀仁金沙滩医药工业园区成功纳入第三批全省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现有医药行业规上企业12户,主要产品涵盖八大类200多个品种。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三元炭素成为省级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晋坤公司成为省级废弃资源产业链链核企业、山西省煤矸石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94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

用心用情 用力用功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朔州滋润机场正式通航,集大原高铁朔州段加快建设,呼朔客运高铁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构建中,为市民和游客出行、商贸往来带来更多便捷。

全市6个县(市、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馆……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老百姓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建成公办幼儿园7所,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8所,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15%,标准化高中建设率达100%……大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最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市建成养老服务设施428所,其中养老机构41家,幸福养老工程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8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44所……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心城区共设置便民经营摊点32处,摊点占地规模从10余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不等,均为户外临时设置摊点,位于道路两侧、居住区出入口、公共建筑、公园广场附近等区域,让城市既有市容环境规范整洁的“面子”,又有市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的“里子”……

一件件暖心的实事,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为百姓撑起了社会保障“安全伞”,绘就群众幸福生活的明亮底色。

2023年,朔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力,全力推动“暖民心”行动,积极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更足、笑脸更多、品质更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2510410万元,其中民生支出204190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4%,有力保障了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支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市民们在恢河、七里河公园健身;傍晚,伴着夕照的余晖,市民们在人民广场、街角公园散步。放眼皆是绿意,入目尽为鲜花,随手一拍,便是美丽风景照。

朔州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治理修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民生福祉显著增进。

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2.99万亩。1至11月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二;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朔城区、怀仁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新篇章正加快书写——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山阴县合盛堡乡“化解乡村土地纠纷‘炕头+地头’工作法”入选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应县司法局(“快递式”调解工作法)、山阴县北周庄镇(化解企地矛盾纠纷“商、建、处、创”工作法)、右玉县威远镇(化解信访矛盾“三用三式”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市刑事立案数量持续下降。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开展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全年免费送戏近万场……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不断展开。

新的征程,新的期望。朔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朔州新篇章。

本版文字:任永亮 刘淑花

本版图片:李日明 符烨邦 李永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山西日报客户端】2023年朔州公安成绩亮眼

山西日报记者马占富报道1月9日,记者从朔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朔州市公安局聚焦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一以贯之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市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全市公安机关刑事立案2451起、行政案件受案5519起。4次受到省公安厅贺电表彰,4次做了技战法经验交流。

2023年,朔州公安紧盯风险管控,守牢政治安全平稳。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统筹境内境外、网上网下,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坚决捍卫政治安全,有力维护了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市全力打防管控,推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连续两年保持破案数和返还资金数分别同比上升76.30%、111.8%,发案数和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35.1%、6.59%,实现了“两升两降”。侦办禁毒重大案件取得突破,破获毒品刑事案件和抓获犯罪嫌疑人分别同比上升150%和123%,其中破获公安部“2023-40”号毒品目标案件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常态化开展了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恶势力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3个;抓获各类逃犯394人,受到省领导和省公安厅的批示表扬。

全市聚焦民生领域,推动回应群众服务民生升级。快侦快破黄赌案件,对4个开设赌场团伙实施非现场抓捕的“2.24”行动,受到省公安厅贺电表彰。多破快破民生小案,集中开展“三车一扒”等多个专项打击行动,全市破获“盗抢骗”刑事案件破案率80%,同比上升19.7%,两抢案件破案率100%。精研深办食药案件,共立案122起,破10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7人,移送起诉114人,侦办公安部联合督办、公安部协查案件各1起,省公安厅督办案件10起,省公安厅贺电表扬1次。

全市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警务运行基层基础夯实。两次召开基层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现场会,并在省公安厅做了经验介绍,全市基层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率升至98%、案件办结率同比上升30%、警情数下降35%,赢得群众一致好评。“塞上卫士”全市设立16个屯兵点,深度融合交警、巡警、特警,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购置新型警用装备和各类巡逻车辆123台,网格化动态管控,现场处置矛盾纠纷18731起,救助、劝助各类轻生人员19人,3月、11月在追捕杀人逃犯和救援登山被困人员行动中作用发挥突出。6月会同市行政审批局等相关单位,召开全省社会公共服务联动暨12345与110高效联动现场会,加快非警务警情分流32901起,占总警情的27%,收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工单109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

全市全面从严治警,推动队伍建设凝心铸魂提升。在全省公安机关武装越野实战练兵比武分队夺得单兵团体第一名、总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有1名同志被公安部追授为二级英模、2名同志受到公安部表彰,1名同志被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7名同志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二等功。

责编:杨晓雪

校对:薛江凌

审核:李清伟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日报】二广高速怀仁段增设南出入口

本报讯 1月10日,G55二广高速公路怀仁南收费站正式通车运营。这标志着一条贯穿怀仁城市东南部区域地方国省干线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路网“动脉”被打通,该市“交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随着怀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带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原有高速出入口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在高速G55公路怀仁段增设出入口是全市人民多年以来的夙愿。经过多方努力,二广高速公路怀仁南互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57亿元,由山西交控集团和怀仁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由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于2023年8月8日全面竣工。

为了让市民和广大旅客体验到优质高速、平安高速,怀仁南高速口项目工程竣工后,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陆续针对收费系统联网调试、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做好高速口运营管理工作,具备通车条件后,路口正式开通。

据了解,怀仁南互通工程项目位于怀仁市亲和乡冯庄村东,在二广高速K517+710处与主线立体交叉互联。采用单喇叭A型,共设匝道六条。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怀仁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分流G55二广高速公路怀仁东出入口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具有积极作用。

据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冯伟介绍,怀仁南收费站的正式开通,进一步提升了怀仁市的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和城市交通组织效率,完善了朔州高速路网体系,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助推怀仁市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怀仁市围绕“交通强市”的目标,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为发展拓展新空间。怀仁南高速口的正式通车不仅能有效分流怀仁东出入口的交通流量,还能极大地便利该市园区企业物流运输,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为加快实现“四新”怀仁目标注入新的活力。(王荣 王晓丽)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日报】朔州市不断深化综合窗口改革

本报讯“以前一会儿跑这个窗口,一会儿又换另一个窗口,跑来跑去,很费时。现在只需按照办事指南在综合受理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在综合出件窗口领取审批结果,真是太方便了。”1月9日,记者在朔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采访时,不断听到群众这样的夸赞。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从2020年开始,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办事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全省率先开始行政许可事项综合窗口改革。经过不断探索完善,2023年10月份,该市印发《朔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设置实施方案》,全面推行行政许可事项综合窗口改革,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单设的审批窗口进行整合,变“多口受理”为“一口受理”,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市级的650项行政许可事项均实现在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受理,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办一件事跑多个窗口的问题,由“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以开办加油站为例,之前需要办事群众去投资项目审批、生态环境审批、工程建设审批等多个窗口办理立项、规划用地、雷电防护、施工许可及验收、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等业务,现在只需在同一个综合受理窗口按序提交相关材料,经后台审批后,在综合出件窗口领取办件结果即可。

在该模式下,综合受理窗口依据各审批单位在山西省政务服务网上发布的办事指南,对办理事项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并进行受理,后台内部审批后,由综合出件窗口统一出件。这样,各环节衔接紧密、责任清晰、过程可溯,实现事项标准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审批流程统一,群众平均跑动次数大大缩减,综合窗口改革取得实质成效。该模式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已办件25700余件。

朔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该中心将继续围绕办事群众所需所盼,随着新大厅的搬迁,对设置的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窗口将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在综合窗口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任永亮 武跃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客户端】右玉在北京举办招商推介会

山西日报记者袁兆辉 通讯员刘晓峰报道1月7日,“青春向上·龙飞九天”晋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北京山西企业商会年会暨《建设首都·回报家乡》北京怀柔、山西右玉招商推介会在首都北京举行。

会议期间,在集体观看《相约绿洲 走进右玉》宣传片后,右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兴中对右玉县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围绕右卫艺术小镇开发项目、中陵湖郊野公园旅游开发二期项目、杀虎口旅游项目、青少年足球夏训基地建设项目、环威远堡文旅综合体项目、分布式乡村康养民宿建设项目、南山森林公园提质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开展招商推介。

右玉县地处晋内蒙古两省交界处,是山西省的北大门。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不懈防风固沙,坚韧不拔改善生态,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塞上绿洲”,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7%,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

连续六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右玉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强劲动能。今年以来,右玉县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主线,紧扣打造特色旅游强县目标,持续完善红色右玉精神研学游、绿色生态休闲康养游、金色西口文化体验游“三条精品线路”,不断打响红色文化、西口古道、玉龙赛马“三张文旅名片”,切实推动文旅产业与生态、农业、工业等产业融合耦合,逐步构建形成以“一城一卫一枢纽”(右卫古城、威远卫、县城旅游综合接待枢纽)、“一口三带一集群”(西口故里、万里长城与苍头河交汇处——千年雄关杀虎口,环县城运动体验带、苍头河湿地康养体验带、一号公路长城文化体验带,古堡乡村旅游集群)为支撑的全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新布局、新格局,成功打造山西省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全力打造全方位、高品质、特色化的身心怡养宝地、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高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正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

近年来,右玉县全力打造10亿元生态羊、5亿元沙棘、5亿元粮油蔬果、1亿元小香葱、1亿元边鸡五条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支撑,盘活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龙头带动、场户加盟、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一体化产业格局和“产研”结合、“政企”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生产能力和品牌的区域竞争力,实现右玉特色农产品增产、增量、增收、增效。

会上,北京山西企业商会与右玉县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山西右玉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区吸引了大量与会嘉宾,大家共同品尝右玉羊肉和右玉沙棘等特色农副产品,对右玉绿色农产品赞不绝口。

责编:杨晓雪

校对:薛江凌

审核:李清伟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平鲁区重奖特聘产业专家

本报讯近日,朔州市平鲁区召开高层次人才表彰会暨人才工作会议,对当地3家企业7名特聘产业专家人才进行表彰,并颁发5万元、10万元不等的奖金。

近年来,平鲁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力争以人才“洼地”引领平鲁高质量发展“高地”。

在实际工作中,平鲁区首先研究制定务实管用、操作性强、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智办法,采取挂职、兼职、特聘、合作研究、技术交流等方式,柔性引进“周末型”“候鸟型”专家。通过持续深化政学研企合作,逐步解决技术和人才瓶颈,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领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平鲁区还积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努力在第一时间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为更多优秀人才营造宽松的工作和研究环境,让人才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创造活力。(袁兆辉 谢宏)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日报客户端】西易村:逐梦共富四十年

山西日报记者袁兆辉 通讯员宋旭 赵振华报道 错落有间的农家别墅,曲径通幽的生态小路,造型别致的景观雕塑……走进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西易村易苑生活小区,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农村新画卷尽收眼底。

四十年多来,该村党组织带领村民将一座村办煤矿发展壮大为拥有20多家下属企业的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村建立了按劳分配、股份收入、大病兜底、教育补贴、社会救助、老年康养等民生保障制度,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目标。在逐梦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西易村正阔步前行。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振兴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西易村如今所在的易苑生活小区,位于平鲁区井坪镇,是2002年8月整村搬迁而来的。此前的西易村,地处平鲁城东南与朔城区接壤的白堂乡,是典型的七沟八梁四面坡。

贫瘠的土地,打不出粮食,却埋着厚厚的煤层。20世纪20年代,西易村村民就踩上直上直下的“马镫梯”,爬进爬出“黑窟窿”……在西易村村史馆里,一幅写实的沙盘,诉说着当年背炭人的境况。

1979年,西易村建起了第一座集体煤矿,在当时,这座矿井年产量维持在3万吨左右。

1990年代起,西易村集体经济开始加速积累。1998年,西易村组建起村集体参股的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易集团),公司下设数个企业。

2012年后,西易集团步入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积极发挥主导产业优势,不断积极延伸煤炭产业链,形成煤炭产、洗、运、销一体化。同时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向新能源和设施农业等领域发力迈进,不仅形成了金属熔铸、机械加工、风力发电、种植养殖、餐饮服务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集团也实现了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六型企业”转变。

数控采煤、皮带输送、洗选加工、装车外运4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加入河北曹妃甸港到江苏太仓港的海上贸易路线;位于平鲁区阻虎乡刘家窑村的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投资1600万元,在平鲁北坪村建成了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为建立田园综合体试水探路;投资建设的易辰现代城市中心项目破土开工;与重庆邮电大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智慧西易能源创新基地正式成立……

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的背后,是西易集团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奋力实现转型发展的实践。

“2022年,我们实现收入32.76亿元,实现净利润13.35亿元,上缴税费12.15亿元。”西易村党委书记,西易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苗杰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其功能。以摆脱当前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其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进而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方面,西易村的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谈及西易村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说。

全村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西易村贯彻和实践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现在村里50岁以上的村民大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村子里唯一的煤矿因债务缠身,陷入长期停产境地。1986年9月,他们推选53岁的苗滋种担任村支部书记兼矿长。

任矿长后,苗滋种凭自己的信誉借来20万元资金,恢复了生产。当时的西易煤矿,生产经营上资金匮乏,吃喝起来却大手大脚,苗滋种看着心疼,给食堂下达了一项规定:即日起,食堂招待客人,一律豆腐粉条炖土豆,不管谁来了也不能变。而他本人,则坚持和工人一起,同吃同住同下井。

苗滋种初任西易煤矿矿长,还闹过一场“偷炭”风波。当时西易煤矿分东西,没有西易村村民的份,村民冬天取暖需要烧炭,买不起就跑到矿上去偷,被逮住了,就罚款处理。为此事,苗滋种和时任村委会主任争论了一个晚上,村委会主任说村民偷炭就该罚。苗滋种说:“西易人建起的矿,却不能烧自己生产的炭,不应该是这么干的。从明天起,西易矿只要生产,西易人就每年每户发四吨炭!”

“从西易煤矿到西易集团,有那么关键的两次,只要当家人的脑筋偏一偏,西易就不是今天的西易。”今年75岁的苗章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多数乡村集体企业都以“双保一挂”方式,转由个人承包经营。当时,乡里也曾动员苗滋种找上几个合伙人,以个人名义把西易村的煤窑承包了。

在个人发家致富和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之间,苗滋种选择了后者。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山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在朔州,不少私人煤炭企业选择了与国有煤炭控股企业合作。许多人劝说时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苗寨:“现在是个好机会,你们西易集团不如趁机退出来,至少也能拿到40亿多元补偿款。”

苗寨没有同意。

如今,西易已发展为拥有21家企业的大型集团,但“西易村办集体企业”的性质没有变;当初的西易村党支部也发展为拥有12个支部的村党委;当初的支部书记到现在的党委书记换了三任,但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初衷没有变。村里车队、加油(气)站、机械厂、蔬菜大棚等集体资产,村民人人持有股份,村民人均入股3.2万元,年底根据效益分红。2022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4.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

今天的西易村,村民每年都可按照年龄领取不等的现金补贴。村民享受村级大病医疗救助,在国家医疗保险范围内的未报销部分,依据村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给予报销。此外,西易村村民每月都享受定量的米、面、肉、蛋、超市卡等福利待遇。

西易村的孩子们,也不愁念不起书。西易村规定,西易村民子弟,考入高中(含职高)、中专、大专、本科的,每年均可享受数目不等的现金资助,直至毕业。

2002年,西易集团还出资成立了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对在平鲁就读高中且考入大学的平鲁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学费4000元,直至大学毕业。2022年7月,该基金会升级为朔州市平鲁区西易爱心公益事业协会,资助范围扩展至社会各界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累计救助贫困大学生、儿童福利院学生、村民职工子弟2000多名。

以生态之笔绘就文明乡风

西易集团工业园区内,掩藏着几排古旧的民居,这是西易人曾经的村落。2002年整村迁入易苑小区后,这里荒草渐生。今年,西易集团投资对其加以修葺,建起了民俗文化街。相连的院墙上,以彩画的方式,再现当年村子里的生产、生活场景。

民俗文化街的尽头,是一座由四合院改造而来的“西易民俗文化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创意,按平鲁当地习俗,生动演绎当地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旧日风土人情。

在西易旧村的南部,有个被称作“南台梁”的地方,过去荒草丛生,小煤场泛滥。近年来,西易集团每年组织植树造林,并将南台梁梁顶平地硬化,建起了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望,群山连绵,园区相间。向北的梁坡上,是近年规划栽植的苹果、杏、李子等经济型树种。

从民俗文化街到南台梁观景台,乡愁不断,梦想丛生。

近年来,西易村党委提出了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绿色、智慧、共享“六个新西易”的战略目标。其中“绿色新西易”旨在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深入推进生产生活绿色转变,推动实现产业兴、事业旺、环境美的西易村新形象,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围绕建设“六个新西易”目标,西易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从绿色低碳发展入手,持续推进西易“两区+两园”融合发展。持续巩固美丽乡村、美丽矿山、美丽企业“三美”建设成果,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四化”建设初见成效。

以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现代化规模牧业,打造种养互补的“田园经济综合体”为切入点,西易集团全面推进新能源、绿色食品、康养中心、民俗文化旅游、经济一体化项目建设。同时,集团公司投资近2100万元,对工业园区进行道路、环境整治,打造“文旅+工业产业园”,实现“在绿色园区中快乐工作生活”“在绿色园区中制造绿色产品”;投资2300多万元,对工业园区和生活区进行亮化改造,并用数字光影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展现西易盛景;投资4500万元在易苑小区建设文体中心,打造“文旅+生活体验园”,为村民提供业余文体活动平台。

村里还成立了秧歌队、威风锣鼓队、军乐队,每年组织开展新年联欢会、元宵节灯会、星级文明户评选、职工文化节等文体评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职工的文化生活。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西易村实现了村民向市民、农民向工人、旧村向新村的华丽转变。如今的西易人,正阔步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责编:杨晓雪

校对:薛江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中曹山村:强村富民产业兴

山西日报记者马占富 通讯员贺永智报道 “我们现在有6个草莓大棚和一个圣女果暖棚,为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不仅如此,还能解决村民就近打工挣钱30到50多人”。1月8日,在应县南河种镇中曹山村北的采摘园,负责人赵大权喜笑颜开地对记者说。棚外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棚内春意盎然,草莓、圣女果长势喜人,处处呈现一片“乡村振兴党旗红,生态宜居产业兴,治理有效民风淳”的新局面。

寒冬时节,虽然有些寒冷,但在中曹山村,几位村民正在街头闲聊享受冬日暖阳。“过去我们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村里也没有所像样的学校,有的孩子早早就辍学了,是党的好政策带我们走富路,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日子越过越幸福。”该村村民赵大山高兴的对记者说。

“我负责采摘、浇水,每月工资3000元,自从有了生态大棚,我们不用再大老远跑去别的村打工,既离家近,打工又方便,收入比以前也大大提高。”正在为草莓浇水的50岁的村民康怀君高兴地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五、六位村民正在采摘园忙碌着,大家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曹山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4600亩、蔬菜播种面积2620亩 ,全村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光设施蔬菜年收入就达到300万元。种植、养殖大户有32家,户均收入10多万元。特别是该村以全县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建设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为契机,立足农业、生态等优势,以“党建+合作社+脱贫户”的形式,规划建设了中曹山采摘园,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采摘园占地200亩,注册资金300余万元,年产量达4万多公斤,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脱贫户户均增收3万元。

走在中曹山村街头,街道干净整洁,随处可见花池内栽植的金叶榆、松树等各种观赏树木,墙壁上绘画着彩画,十分漂亮美观。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拆违拆旧、垃圾清理、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进一步提档升级。“现在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环保卫生厕所,和城里基本一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村民康日恒兴高采烈地说。

“去年我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000元,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富裕村。今年,我们村计划投资400多万元,继续栽植水蜡、侧柏、国槐等树木和各类花卉,维修加固木制围栏,继续开展街巷硬化、铺设排水管网等多项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争取让我们村变成一个公园式的新农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广大群众乐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畅谈着新变化,憧憬着美好未来,村党支部书记康一位眼前浮现出“富美大道康庄,百姓圆梦小康”的美好画面,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责编:杨晓雪

校对:薛江凌

审核:李清伟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日报】朔城区:“全能”网格员让社会治理更有效

“老师,除了心肌梗死、溺水,还有哪些情况可以做心肺复苏?”“如果对方特别胖,怎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前不久举行的朔城区2023年网格员应急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上,围绕正在培训的急救常识,学员们争相提问。

这是朔城区积极培养“全能”网格员的场景之一。近年来,朔城区坚持在“提素质、强能力,打造网格工作‘多面手’”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全能型”网格员,以高标准服务和真情贴心服务,让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更灵敏、辖区居民群众更满意。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网格员工作需要,朔城区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健康急救、调解技能、职业道德等专项培训,全区300余名专职“网格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服务员、安全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六大员”作用更具实效。

“昨天有一户居民反映咱们怡家苑东大门、南门两户商户门口有部分的杂物堆积,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我们去看一看。”2023年12月22日,朔城区网格员王文燕说,原来,为进一步消除辖区内安全隐患,朔城区组织网格员深入所辖居民小区、门店商铺、幼儿园等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网格员将排查发现的问题录入《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并提出整改建议,对能当场整改的安全隐患,网格员引导现场整改,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问题,随时跟进整改情况。

从政策宣讲、法治宣传到下水管道堵塞、消防通道受阻、楼道杂物堆放、安全隐患排查等问题的及时解决,再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有效化解……“全能”网格员“闲事”也越管越多,与居民群众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截至目前,该区网格员及时发现并消除涉及河道、消防、用电等安全隐患56处,参与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6件,前端预防、源头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果显著。

在全体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朔城区网格员队伍“能力综合化、工作精细化、服务亲情化”的目标正逐步实现。该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田志国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该区将继续以“网格”为依托,以服务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全面发挥网格员“多面手”作用,稳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实际行动推动网格化服务工作行稳致远。

黄爱萍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山西日报】平鲁:用心用情关爱困难群众

本报讯 连日来,朔州市平鲁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将白面、棉衣、棉裤、棉褥、毛毯等物资分别送到该区各乡(镇)、街道办的特殊困难群众手中。

以雪为令,以寒为讯。入冬以来,平鲁区各级党委政府心系困难群众,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办特殊困难群体进行认真摸底排查,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越冬。该区民政局给各乡(镇)、街道办下拨3万元至10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用来救助遭遇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在此基础上,又紧急采购了2万袋白面,1万多件棉大衣、棉被、棉褥、毛毯等物资,并陆续下发各乡(镇)、街道办。

据了解,2023年11月开始,该区就派出专人专车对街面、树林、涵桥涵洞、废弃房屋等开展24小时巡查,及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并进行救助。目前已救助街面外地流浪人员4人,送养老院本地流浪人员1人,送医院精神障碍人员1人,送本地流浪人员回家3人。(任永亮 武跃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日报】平鲁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文件交换柜

本报讯“凭手机号和验证码就可以随时到自助服务文件交换柜自助取件了,这个服务可真是太贴心啦。”1月3日,朔州市平鲁区居民李蕊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办事过程中的体验感和便利度,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平鲁区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于近日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文件交换柜,全天候开放办理业务。

据了解,平鲁区辖区群众和企业在窗口办理业务时,可以选择自助取件服务,待证照办理完成后,工作人员会将证照文件放置在自助取件柜中,同时短信通知企业和群众,办事群众和企业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任意时间,凭手机号和验证码到24小时自助区政务服务自助取件柜处取件。此外,群众和企业还可以通过手机预约要办理的业务,在自助服务文件交换柜里放入业务所需的资料即可,业务人员审批好相关资料,将盖好章或办理好的执照放到自助服务文件交换柜的对应柜子里。这一办事人和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全程无需见面的审批服务新模式,不仅节省了办事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袁兆辉 武跃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新闻联播】【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能源革命看山西

摘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任务,全省上下勇担使命,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加快推进五大基地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产业绿色转型迈上了新台阶。

在中煤平朔集团东路天矿电产远程操控卡车无人驾驶新上岗的智能化采装运输系统,让采煤现场科技感满满。当下,企业正在研发钻机的一控三技术,将实现一人远程操控,三台钻机现场作业人员可减少60%。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7.【新闻午报】“擦亮”自身特色 为农业产业注入新动能

摘要:产业兴则经济兴,我省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农业朔州,在创新研发、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精心打造特色藜麦酒品牌,带动乡亲们致富有路。

藜麦作为一种高寒山区作物,富含高蛋白、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以藜麦为原料,精心打造藜麦酒品牌,走出了一条藜麦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模式,让杂粮实现华丽蝶变。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8.【新闻午报】大棚绿意浓 冬日采摘忙

摘要:数九寒天,室外草木凋零,而我省各地温室大棚内却是绿意盎然,一派繁忙的丰收采摘景象。

元气满满的还有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青疙瘩村的蔬菜大棚大棚蔬菜,给菜农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解决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随着设施标准逐步提高,当地还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利用大棚空档期大力发展蔬菜轮作产业模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9.【新闻午报】“桑干冬暖”美如画

摘要: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北国冬日往往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而在朔州神头却有另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致。

从空中俯瞰神头拳只见水面上,就冒着腾腾热气,就像烧开了水一样,水中的树枝上冰霜凝结,如同白玉雕砌而成,在晨光的沐浴下,这里更有烟波浩渺云水间的独特意境,神头泉群位于桑干河上游,是华北最大的岩溶泉,泉域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有塞外西湖的美称,这里的泉水常年保持在14度以上,由于泉水温度较高,而冬季气温偏低,才形成桑干冬暖的独特景观。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乔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