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堪酬笔力足 意远方显天地宽

以《朔州:携手三一,奋楫扬帆》为例 小议深度报道构成要素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18 08:32 0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化朔州建设的首要任务,强化创新引领,抢抓产业机遇,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形成压茬推进、滚动实施、接续发力的良好局面。其中的亮点工作之一,就是山西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的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在平鲁区正式投产。随后,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风光储氢一体化平鲁项目也达成建设协议,其中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年内将实现投产。

只用了62天,一个投资12亿元,年产1.2万吨单晶硅拉棒的新能源项目就建成投产,这在三一集团项目建设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宇宙速度”在朔州跑出了“加速度”,围绕三一集团落地朔州这一新闻事件,市融媒体记者深入项目一线,采写了长篇通讯《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共分“向阳而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与朔可鉴”四部分。这组长篇报道刊发后,因其报道鲜活、立论高远、呈现深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本文以这篇长篇通讯为例,从忧患意识、细节意识、前瞻意识这三个维度出发,试读深度报道的构成要素。

一、忧患意识,深度之基

忧患提升层次,忧患唤醒使命。

好的深度报道,必然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先天下之忧,才能躬身践履;心怀大局,才能直面问题。好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铺陈事实,更是引导方向、解决问题。

我们首先明确深度报道的定义。学者姚赣南在《深度报道写作要点》中这样定义:深度报道是把新闻事实置于更深更广的时空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的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追求的是事情的原因、性质、因果关系、影响大小等问题,是记者进行报道的一种思想理念。从这个定义里能够看到,围绕新闻事件,采访者的思想理念尤其显得重要。这也决定了深度报道的质量不是体量的巨大、篇幅的可观,而是思想的深度。基于忧患意识,围绕朔州实践,全面阐释新发展理念,塑造了《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的思维层次与使命情怀。

《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不仅是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关注,它关注的视角是广域的。准确地说,它是围绕朔州这座能源型城市的未来忧患进行透彻剖析,并通过“携手三一”这一新闻事件带动的综合效益,梳理朔州在能源产业转型中的思路脉络与现代产业建设中的全链条布局,进而给出能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朔州答案。

基于能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该报道以朔州市平鲁区为例,列举了这样的一组数字:经40年高强度开采,目前平鲁的煤炭储产比已不足20年。20年后的平鲁,会是一个什么样子?20年后的平鲁经济,会不会回到1978年的排位上?20年后的平鲁人民,会不会再回到1970年代窘迫的生存状态中?

这样的发问,让读者从热闹盛大的签约仪式、启动现场抽离出来,紧迫感油然而生,进而思考时代之问、民生之问。诚然,现在很多新闻停留在成绩性、成就性报道上,看起来繁花似锦,实则内容匮乏。对一些发展难题,更是不敢触碰,也无力触碰。《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敢于抛出问题,报道的深度,自然得到彰显。

基于能源型城市的发展理念,该报道撷取了流传于当地的两段对话,将发展理念的滞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将抓住时机、突破认知局限的紧迫感突显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前,老子和儿子的对话:长大了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什么?挣票子。挣回票子做什么?娶媳妇。娶回媳妇做什么?生娃。娃大了干什么?放羊……

上世纪80年代后,干部与干部的对话:咋能将财政搞上去?挖煤。挖出煤做什么?发电。发出电做什么?打税。打完税做什么?建矿。建矿做什么?挖煤……

如果还是这样的发展理念,再好的项目落地,也不足以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再强的产业支撑,也不足以带动社会转型。

抛出问题,如何破解问题?《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通过精心组织采访,将平鲁区对接项目的园区干部、区委主要领导、市直各单位、市委主要领导直面对问题的态度展现无遗,破解问题的思路与路径也得以清晰显现。

“我们要加快发展清洁高效低碳绿色的现代化能源产业,坚持清洁高效低碳绿色‘八字’方针,按照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打好能源优势牌,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全力建设能源革命创新高地。”报道中引用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的一席话,点出了朔州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对困扰朔州的能源忧患作了充满使命感的当代回应。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黑色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围绕能源革命五大基地的建设,我们建设电力外送基地,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找到黑色资源当中的绿色基因。”市长吴秀玲在接受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也为朔州这座能源城市转型描绘出了具体路线图,与三一集团落地朔州形成呼应。

通过全面介绍朔州发展现状,《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为我们展开了朔州牢牢把握能源型城市的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朔州实践的宏阔画卷。

二、细节意识,深度之阶

好的深度报道,必然是建立在细节之上。发现细节是媒体人提升“四力”的综合体现,驾驭细节是形成深度的必要条件。通过好的细节铺垫,搭建起阅读与理解的阶梯,形成深度报道的阅读层次与感触。

那么,细节从何而来?首先,细节来自现场。这是所有优秀新闻报道的核心共同点:突出采访临场感,在现场捕捉新闻,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想象新闻。

据了解,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深度报道的采访任务,采访者做足了功课,提前阅读了解了大量新闻背景与相关信息,并深入三一总部工厂,进行亲身感受。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长时间入驻园区工地,直接把话筒对准施工者,倾听一线的声音,由此掌握了大量鲜活细节,为整篇深度报道夯实了素材基础。

其次,细节来自选择。并不是所有细节都要呈现出来,而是要紧紧围绕主题,精心进行选择布局,使细节服从结构,细节服务主题。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草创鸿笔(即鸿文,指文章),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其中,“酌事以取类”,即选择恰当的材料。“撮辞以举要”,“舒华布实”,“献替节文”,即安排文句,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做到“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机构完整。

《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里突出了众多新闻细节,比如,平鲁区委主要领导介绍:这次三一集团布局北方,其新能源板块的30GW单晶硅项目,先后共有九个地方提出了承接意向,而且其他八家都是地级市,只有平鲁区是一个县级区,可谓竞争激烈。

采访者更进一步追问:三一集团到底看上了我们哪一点?是平鲁区固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承载优势吗?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些优势,其他地方也有。

层层铺垫、层层追问,将三一集团落地朔州的新闻背景进一步丰富,也把争取好项目落地的实际困难、竞争形势体现了出来。读者从中能够感受到,好项目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是有了这样的细节烘托,才让读者与采访者形成共情,也让三一集团落地朔州的答案呼之欲出,令人信服:三一集团看准的,是平鲁区、朔州市乃至山西省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信心和决心,是当地优化环境、服务企业的那份真诚。

这里有一组数字可以作为朔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2023年1-9月份,朔州市经营主体累计净增率全省第1,企业占比山西省第4。三一集团落地,验证了朔州真诚服务企业的含金量。

另外一处细节,则为三一集团落地朔州奉上了一份温暖的答案,也体现了采访者融裁取类的功夫。

报道中写道:三一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朔州市的发展理念,交相辉映,完美契合。用三一集团副总经理、三一朔州项目组组长胡大成的话讲:我们和朔州的合作,是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一往情深。

三一集团落地朔州,体现的是多方面的契合,既有发展理念的惺惺相惜,更有文化层面的相通相融。通过三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出的“三个一”,让整篇报道从产业、效益层面向人文层面提升,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前瞻意识,深度之维

前瞻看到未来,未来鼓舞信心

好的深度报道,必然是鼓舞人心的。鼓舞人心不是靠眼前成绩,而是靠希望,靠愿景,靠信念。

姚赣南《深度报道写作要点》这样说:深度报道要求“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因此,深度报道要以动态姿态、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给人以全新的启示。深度报道不但要发现问题,而且要为解决问题提出良方,展望今后趋势,体现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的巨大变化。

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于2023年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7月28日正式签约,9月28日正式投产,创造了81天签约、62天完成建设并投产的“平鲁速度”,成为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

11月1日,首批100台三一新能源重卡交付使用,标志着朔州市与三一集团在硅芯和新能源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携手拓展装备制造领域,加快能源运输方式绿色转型步伐。

来自重点项目的好消息还在继续,好的深度报道如何在多样性中总结共性,在新闻事件的叙述中形成思想上的启迪?《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给出了答案。

在《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第四篇章《与朔可鉴》中,采访者针对三一集团落地朔州,提炼了四个启示:用项目挺起高质量转型发展脊梁、拿一流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用真抓实干成就项目落地、以一流速度书写产业文章。四个启示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城市转型发展与项目落地建设之间的深层关系,具有较强说服力。

对朔州未来发展,该报道从三一集团说开,把视角落到全市的产业布局上面,带着读者从“特写”“近景”拉伸至“大全景”:

“朔州在推动煤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瞄准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三一单晶硅项目、宝武太钢绿色低碳铬基合金项目、中煤平朔煤基烯烃项目在内的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为这座城市在百舸争流中赢来了可贵的比较优势。”

从一棵树,看到森林;从单一个体,看到整体;从局部,看到大局。令人欣喜的是,在这片创业热土上,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正在为朔州聚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令人感慨的是,朔州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当前,深度报道以其追求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的特点,在各类新闻媒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甚至将深度报道作为了自己的主打作品和办刊的立足之路。然而,深度报道“功夫在诗外”,也成了一道高高的门槛。

朔州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地域性主流媒体,肩负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任务,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四力”,苦练内功,丰富主流媒体样态,树立新闻写作标杆,打出深度报道品牌。

如果媒体人只是停留在普通新闻报道的生产上,仅仅充当时代的“记录者”,那是远远不够的。当代媒体人还要积极充当“守望者”“思想者”,引导社会舆论。这就要求媒体人在深度报道领域多下苦功,善于发现时代命题,善于切入新闻场景,善于提炼深度观点。这一点上,朔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一系列深度采写报道,走出了扎实的脚步。2022年,《朔州日报》推出的90多篇深度报道和评论言论,在干部群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围绕中央、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及时推出的13篇系列评论,荣获第32届山西新闻奖一等奖。2023年,《朔州:携手“三一” 奋楫扬帆》再次赓续了主流媒体直面时代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市域主流媒体的勇毅担当。

编辑: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