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朔州市文化馆韵动朔州“粽”情端午“指”留余香手工活动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6-24 19:55 0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粽子节、五月节等等,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民俗繁多复杂,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称呼,生动反映各地端午习俗有同也有异。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文化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23年6月21日,朔州市文化馆举办了“粽”情端午“指”留余香手工制作活动,特邀请本地著名手工艺人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朔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朔州市非遗传承人冯爱萍;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席翠萍;民间手工艺人石三女三位老师做现场指导。活动现场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手工爱好者们参与,他们按照当地风俗,进行了绕扫灾刷刷、缝香包富有特色的传统活动。

活动一开始,冯爱萍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端午的习俗以及端午节制作香囊和扫灾刷刷的来历,让大家在活动前先了解端午的民俗文化。随后,便开始分发制作所需的布片,小珠子、皮绳、彩色丝线、流苏以及棉花等材料。接下来,大家边聊着端午习俗,边跟着三位老师仔细的一步步学习用线编织扫灾刷刷,编好扫灾刷刷后又仔细研究香包的制作步骤。大家各自选了自己喜欢的布片图纹后,开始穿针、引线、缝针、装棉花……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香包制作。

在手工制作中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了一些困难,大家一开始都分不清左右线,串珠、打结也不会,但在三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基本方法,一个个扫灾刷刷、香包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下诞生了,其中不乏有的参与者们是头一次接触这样的手工,以往过节靠买成品的大家,今天都手捧着自己亲手缝制的作品佩戴在家人孩子的身上,那是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活动现场弥漫着香包清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大家高高兴兴地拿着自己做出的作品合影,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此次端午节活动,也让大家在共度佳节中感受传统,在继承和发扬中,追寻传统中的精气神。朔州市文化馆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蕴藏深厚文化内涵的特色活动来吸引广大市民朋友,向大家传播非遗相关知识,提高大家对非遗的兴趣,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摄影:李小龙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