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菜作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下饭神器”,承载着许多人的乡愁记忆与味蕾满足。如今,这道家乡餐桌上的“老味道”,经过“传统+创新”的制作方式,披上了“国潮礼盒”的外衣,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吹响了向市场化进军的“冲锋号”。
走进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的酱菜加工车间,工人师傅加紧赶制酱菜订单。在案板震颤的笃笃声里,鲜脆辛香的萝卜被切割开来。在这里,看似普通的传统酱菜,实现了不同口味的批量化生产。
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酱菜加工车间负责人王晓丽说:“现在这几种都是我们现在做的酱菜,这个叫酱香芥丝,这个是秘制芥菜,这个是香辣酱。像这几种纯粹就是手工擦,这个是用芯儿不要皮。我们这个酱菜的原材料都在严格地把控中挑选,让咱们市民一定吃上安全卫生健康的酱菜。现在因为是淡季,也就是1000多斤。到旺季的时候,过节的时候,中秋节、过年量大了,那个每天纯粹是做礼盒了,大概就是两三千斤。”
之所以受到市场亲睐,除了老手艺的“加持”,还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萝卜、芥菜在这里完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蜕变,企业根据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对酱菜制作工艺进行创新改良,摒弃原来偏咸、偏甜的配方,改为低钠、低盐等符合现代大众健康要求的休闲轻食品。
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衡说:“现在咱们这个酱菜的口味一共是六种,因为咱们北方南方的口味不一样,所以我们也推出了很多种口味。”
传承和创新,是传统酱菜从家庭端走向市场端的“金钥匙”。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以创新赋能产品升级、品牌拓展,努力让“小酱菜”跻身大市场,成为一方农特产品的“后起之秀”,把“沉睡”的农家传统风味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朔州市香衡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衡表示:目前我们这个包装有线下送礼礼盒的,还有回门儿的,咱们还可以发快递,款式比较多,供大家多挑选。现在线下发到特产店、超市,还有这些饭店早餐,还有小卖店都有,(现在)商标也注册了。下一步,我们准备走网上平台,还有(新建)厂房,流水作业,往大扩一点,让我们的酱菜也是越走越远。
记者:祁智民 张智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