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金融和经济多部门联动,着力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精准破解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10月底,全市培育“新三板”拟挂牌企业4家,新增签订股改、挂牌协议企业27家,银行业机构存贷比达到55.2%。
一、多重政策驱动,破难点疏堵点。一是贯彻落实“再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地方法人信贷”的“2+1”融资机制,出台“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60条措施、加快金融要素资源集聚10条措施、“银信税保担”合作助力企业融资增信13条措施、金融助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6条措施、发展绿色金融严控"两高"项目10条指导意见、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行动计划和企业“上市突围”奖补政策等30余项政策机制,为创造良好融资环境提供坚强保障。二是以财政资金为引领,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通过财政竞争性存款撬动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行银行业机构存贷比月通报、月调度制度,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率、续贷率、信用贷款投放、在线产品开发和融资响应时间等方面考核,着力破解融资梗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推动投贷联动,提升精准服务力度。一是发挥产业投资平台作用,设立朔州金石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母基金,布局新兴产业。建立重大转型项目投融资会商制度,组织银行与发改、工信、投资促进等部门项目库对接融资需求,组织和推进银团贷款。二是持续推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包联帮扶企业制度。通过上门送政策、促规范、提信用、增信贷等方式,提供“融资+融智”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量体定制管理诊断、专家培训、融资策划、信贷支持等一揽子服务。三是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政银企专场对接,宣介金融产品,促进银企互动。推动优质企业规范化股改,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支持更多企业在展示板、培育板亮相。
三、丰富金融业态,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招商引资,鼓励和引进股份制、民营和外资银行、保险和证劵机构以及其他各类持牌类法人金融中介机构或分支机构落户,拓展抵质押物范围,发展动产融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政采贷、知识产权质押贷、股权质押贷等新兴融资模式,提升金融业态的丰富度。如应收账款融资中,企业将应收账款确权转让给银行,银行按应收账款50%-90%融资给企业,应收账款数据推送、业务发起、确权转让、融资发放全流程线上操作,大幅提升了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可得性与办理效率。前三季度,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增注册用户34个,融资交易12笔5.3亿元。新增知识产权专利融资1000万元,其中晋坤矿产品公司专利融资300万元。
四、优化合作模式,促进“银信税保担司”创新发展。一是开展担保业务创新,助力以担增信。截至8月底,以华朔融资担保公司为主的5家融资担保机构资产总额5.07亿元,在保余额10.11亿元。二是推动银保合作,试点投放保单融资产品,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服务,开办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促进以保增信。三是加快企业规范股改,组建“上市突围”优质企业资源库。截至10月底,选育重点上市企业4家,重点挂牌企业15家,储备优质企业86家。积极引进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10个,筹备组建朔州信用协会,开展信用评级,提升征信服务能力。四是强化“金融+司法”合作,多家金融机构与纪委监委、公安、法院等建立风险资产集中清收处置,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