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活力“升”成新动能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28 23:16 0

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亮点颇多,尤其是省定“小升规”考核任务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省定“小升规”考核任务36家,我市自加压力确定为40家,从培育进度来看,预计可完成66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培育认定49家企业,超额完成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确定的45家指标任务,尤其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上,2020年新认定2家,其中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我市新“股改”企业8家,超过前3个年度“股改”企业总和。

一、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强力推进复工复产

一是出台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全面落实《山西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出台我市12条帮扶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加大旅游支持,加大基金支持等方面,全面提振中小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信心。二是深入一线推进复工复产。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复尽复、能复快复、先验后复、复后严防”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成立复工复产指导小组,建立复工复产联络机制,申请保障企业应急物资,多样运用电话、微信、实地调研等方式,联系、配合、指导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精准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到3月8日,全市1625户规下工业企业实现应复尽复,开复工率全省排名第一。

二、分类指导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小升规”工作

一是强化调度,有序推进。建立工作制度,一月一调度,由分管副市长定期组织召开运行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度,听取各县区升规入统情况以及重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可行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小升规”工作。二是细化任务、压实责任。省、市任务下达以来,参照历年“小升规”完成情况,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及规模以下企业数量,科学分解任务,压实区县责任,确保完成省市指标。三是加强监测,建档入库。全面开展调查摸排,筛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构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2000万元规模的基础企业培育库,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2000万元规模的重点企业培育库,开展动态监测,进行分类指导,助推上规升级。四是部门协同,服务发展。通过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为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帮助企业销售上大做文章,鼓励工业企业与商贸企业合作,借助各种店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鼓励各种连锁商贸公司销售企业产品。在入企服务过程中加强惠企政策的解读宣传,提高企业对奖补政策的知晓度,提升企业上规升级发展积极性。与统计、税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靠前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扎实做好“小升规”申报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提高企业申报成功率。

三、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解决企业自主“升规”意愿不强的问题。企业普遍担心上规后负担加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自主上规升级的动力不强。落实我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朔发〔2018〕29号)第36条“从2018年起,市级财政对首次上规入统的企业,连续两年未退出规模企业的给予20万元奖励,连续三年的再给予6万元的奖励”的政策,从2021年开始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市政府出台12条帮扶措施,对2020年新申报的享受省级财政“小升规”专项奖补的企业,市财政再给予等额配套奖补,通过落实政策鼓励企业上规。二是解决升规企业储备不够的问题。1.建立完善小微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小升规”入统联网直报。以年营业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强与统计等部门沟通联系,强化相互间协作配合,积极为中小企业入规入统提供支持服务。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引进省内有资质服务团队,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提供扶持政策、财税知识、市场开拓、统计报表等专业方面帮扶。3.通过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深入推进“个升企”“升企规”,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惠企政策落实上加力用劲,扶持企业梯次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1年持续大力推进“小升规”,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到2025年底,推动3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我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