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稳定、福利优渥,一旦考上,似乎就变成一劳永逸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距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所制定的总体目标的时间点2020年越来越近了!这个“饭碗”有这么铁吗?
近日,《山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该《办法(试行)》称,城镇污水处理实行市场化运营,依法实施特许经营,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应通过,法定程序选择污水处理运营企业,并签订城镇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合同,事业单位性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改制为企业。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转为企业。
通知中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转让或划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等,符合现行规定的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所以,事业编改革可能会丢掉铁饭碗,但同样会提高薪资待遇,正所谓有得有失,理性看待,在改革中,以这两类事业编为例,今后反而越来越吃香,未来工资待遇比公务员还好哦,高校教师高校取消编制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待遇下降了,相反教师的福利和工资还会有所增加。国家对高校教育非常重视,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未来高校教师的待遇会更好在过去,有了编制约束,高校教师离开并不容易。
取消编制后,大大增加高校教师的流动性,为高校输出新鲜的血液。高校取消编制,对高校的发展也是比较有利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学校的教学水平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形成良性发展。
公立医院医生,公立的医院取消编制会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实行聘用制,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国家对医疗事业还是很重视的,医疗关乎着民生大事,医生的待遇不会因为编制的取消而降低。工资反而会有所上升,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优秀的医生得到更高的报酬,有利于医疗事业良性发展,取消编制无疑会加大医生的流动性,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不少三甲医院早就实行同工同酬了,待遇也不错。
未来会有些变动
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他单位改革去向
那其他单位会怎么改呢?
又会转到哪里?
目前事业单位分三类
一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
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是从事公益服务的
一、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
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职能任务: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管理(港口管理),公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移民管理,文物管理。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
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
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差异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改革重点也不同,需要区分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举措。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
①事业编改革目前在试点中,有较长的过渡期,
不影响国考、省考考试。
②试点改革过渡期很长,地方事业编考试不会受影响。③事业编改革可能会丢掉铁饭碗,
但同样会提高薪资待遇。正所谓有得有失,理性看待。
事业单位的改革
更是象征着当下社会大浪淘沙般的更迭
优秀的人才依然会被重用
甚至比之前待遇更为优渥
那些真正要去担心未来何去何从的人
只会是那些终日无所作为
依赖事业编制勉强度日的无用之人
所以在当下社会
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才能减少自身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