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杂粮如何“挑大梁”

来源: 作者:王姣 发布时间:2018-12-10 15:14 1036 0

朔州充分发挥小杂粮“黄金种植带”的优势,围绕“产得优、吃得香、品牌亮、卖得好”策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小杂粮产业之路。

朔州位于北纬39℃,有种植小杂粮的悠久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依托这一优势,杂粮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模式,抓好绿色有机基地建设,从源头确保了小杂粮“产得优”。

朔煤古城食品有限公司研发检验部副部长王建新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对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公司优质原料的供应提供了保障,可以说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结果。

今年,朔州全域杂粮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万亩,预计产量4.5亿斤。如何提高附加值,让小杂粮卖出好价钱?全市40多家杂粮加工企业累计投资3亿多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升级,从质量上确保了小杂粮“吃得香”。

在朔煤古城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更新换代的先进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这里,原粮经过初选后,进入一台色选机,这台机器可以把颜色较深的变质原粮和杂质再次剔除,从而在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朔煤古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长魏煜说,公司采用瑞士布勒先进设备,二次蒸煮可以使产品的口感、色泽达到更高层次。还有压片设备也是全国先进,厚度可以任意调换,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企业还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与北京中医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药食同源”功能性杂粮新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对杂粮“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营养”的需求。

如今,朔州产出的谷子、藜麦、亚麻籽油等杂粮经过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销往国内外市场。全市小杂粮年加工能力达到28万吨,成为全省重要的小杂粮生产基地之一。

小杂粮品牌越来越亮。平鲁区、怀仁县先后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红山荞麦之乡”“中国绿豆之乡”;“醇膳”牌燕麦片、“龙首山”牌绿豆等10余种品牌,先后在国内大型展示会上获奖。拥有“品牌”,不等于拥有市场,为了让小杂粮叫好又叫座,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小杂粮“卖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

(记者:张一波 李小红 李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