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套餐”为脱贫“加油”

来源: 作者:王姣 发布时间:2018-11-07 12:00 738 0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作为朔州市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应县因地制宜,推出产业扶贫“套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广开贫困户收入来源,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白马石村是典型的山地贫困村,耕地稀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确定帮扶村民发展良种土豆种植,当年就喜获丰收,并积极帮忙联系销路,解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45岁的村民杨贵清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今年种了10亩土豆,听说有企业上门收购,她一大早就和家人兴冲冲地赶着骡车把土豆拉到了收购现场。杨贵清告诉记者,以前自家种的土豆,都是自己拉到市场卖,一斤土豆卖5到6毛钱,今年上门收购,一斤卖8毛多钱,而且全部都能卖出去。

白马石村党支部书记赵永明高兴地说,这家企业收购了三万多斤的土豆,下周还有其它帮扶单位来收购,村里共出售土豆二十多万斤,老百姓的土豆基本卖完了,按照这样的情况,老百姓脱贫致富也有了希望。

除了发展像土豆种植这样当年见效的短平快产业,扶贫工作队还充分利用当地种植黄芪的传统优势,将当地的黄芪坡进行流转,贫困户只需要每年定期分红,这样有效避免了贫困户的种植风险。

朔州市驻白马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蒯鹏飞说,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坚持“短中长”产业相结合,发展壮大土豆种植这一见效快的产业,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同时把黄芪、柴胡这些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发展成村民的主导产业,真正培养出老百姓的“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

下足绣花功夫,实现稳定脱贫。今年以来,朔州市的国定贫困县右玉县和省定贫困县平鲁区、山阴县,分别于8月8日和9月7日经省政府公告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81%下降到今年的0.398%,标志着朔州市实现了现行标准下整体脱贫。

(本台记者:孟志龙 任振国 李媛 赵媛 应县驻站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