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积极推动各村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延伸监督触角,紧盯小微权力,为预防基层干部可能出现的微腐败建起了“防火墙”。
朔城区南邢家河村近两年成了香饽饽,由于临近高铁站和拟建机场,村里的“风情小镇”建设计划也随之推出。投资达到8.5亿元的重大项目,钱怎么花、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等问题,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质询和微公示等方式,全部公开透明公示,让村民随时知情、随时监督。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的是从源头上遏制村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朔城区南邢家河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继说,自从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看似有了“拦路虎”,可是在决策上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也能听到老百姓不同的声音。
从去年年底开始,朔州在全市选择21个村和社区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到今年5月实现了全覆盖。监督触角向村居的进一步延伸,让基层工作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朔州市纪委副书记王海军说,朔州主要探索建立了“1+N”制度体系,1是《朔州市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意见》,N是在这个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赋予了知情、质询、线索直报等六项职权,绘制了六项工作流程图,制定了十二项实施细则,实现了管理有组织、工作有制度、运转有程序,打通了监督“最后一公里”。
(记者:罗文平 张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