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新技术+新模式 万亩谷子迎丰收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作者:王姣 发布时间:2018-10-17 17:02 822 0

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小米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这几天,在雁门关外的黄金谷子带,小米迎来了丰收季,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和应用,让土地的效益倍增,农民的收入翻了番。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

谷浪千层,农机轰鸣,这里是雁门关外的山西省山阴县,今天这里6万亩金色的谷子已经正式开镰了,我们了解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不再是手拿镰刀奔跑的农民,而是像我身后这样的大马力的农机。

像我身边的这台农机,它的作业效率是特别的高,一天就可以收获50亩的面积,我们上去看一看。我们可以看到,您好。

农机操作人员:你好。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我看到这个驾驶舱里可以看一下,可以实时看到这个作物的产量,不仅如此,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您看着,我们先体验一下。

农机操作人员:出发了。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一个个的谷穗这样就进到这个里面了吗?

农机操作人员:对,谷穗进到割台里面,到了后面的滚筒,直接成了谷粒。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直接就变成谷粒了?

农机操作人员:对。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这个有多少米宽,能有几垄?

农机操作人员:2.8米宽。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2米8?

农机操作人员:对。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挺快的也。

农机操作人员:速度挺快的。

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山西省杂粮学会会长 郭平毅:

(以前)一个人一天能割一亩谷子,也很费力了,割倒还需要脱粒,机械化联合收割,一天单台作业在50亩以上,就是割谷子的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比人工能提高50倍以上的效率。

小米好吃谷难种,手拿镰刀腰弯弯,一颗谷粒半碗汗,形象地表达了种谷子的艰难。

今年,当地引进了山西农大的谷子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开发团队,对进口农机进行改造以后,大大降低了谷子的损失度,同时提高了谷子的净度。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 原向阳:直接把谷穗变成这样了。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而且我看也挺干净,杂质也很少是吧?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 原向阳:杂质非常少,这个稍微一晾晒直接就能入库,这个穗子已经脱粒脱得非常干净。

山西台记者 孙梦醒:一颗不剩。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 原向阳:对,没有谷子了。

山阴县是全省5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除了运用最先进的技术之外,今年当地的小米企业、农户以及农机合作社也成为了联合体,企业负责提供种子、有机肥和小米销售;农民用土地入股,进行田间管理,还能赚分红;合作社负责机播和机收,各自分工又合作,最后按约定分成,新模式让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

山阴县鑫霏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 张海元:

我们减少了(收谷子的)资金(压力),每亩地产500斤谷子的情况下,我们就和农民三七分成,超过500斤的,全部归农户,算下来平均亩产800斤左右,净利润可以拿到800元到1000元。

山阴县郑庄村村民 李国钧:

(过去)一亩地产300斤,每斤卖1.5元,(今年产量)700到800斤,(收入)比过去翻了番了。

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山西省杂粮学会会长 郭平毅:

精准脱贫需要效益,农民种地需要效益,(就是要)破解增产不增收的技术瓶颈问题。

近几年,山阴县的谷子种植面积从不足1万亩增加到了6万亩,仅凭这一项,就让全县的农民人均增收1300多元。

目前,山西小米种植面积达到了300多万亩,是全国的小米主产区,我省正通过加强山西小米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全程化监管,打造优质山西小米,到2020年,要把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3、本网站郑重提醒访问者: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