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错”了 菜农“赚”了

来源: 作者:王姣 发布时间:2018-08-27 17:42 602 0

同样是种植蔬菜,错一错季节就能收益大增。应县积极引导菜农依靠大棚种植模式,采取春提前、秋延后的种植方式,避开蔬菜集中上市时间,填补错季蔬菜市场空档,巧打种植“时间差”,让菜农赚起“错季”钱。

在应县南河种镇中曹山村西红柿种植大棚里,工人师傅们正在对西红柿进行剪枝,以保证果实的生长充分,我们了解到,再过一个月这些西红柿就可以上市了,刚好接续住露天西红柿上市的尾声。

同样是西红柿,晚上市一个月是什么概念呢?这里的负责人拿露天西红柿做对比,给我们算起了一笔账。

应县鑫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雄介绍说,露天西红柿一斤最贵才卖到六毛钱,自己大棚里的西红柿第一茬就可以卖到每斤一块二、一块三,价格翻了一番。

老刘说,刚开始搞种植的时候,自己没什么经验,别人什么时候种,自己就什么时候种,而随大流的结果就是上市期集中,蔬菜卖不上价。后来,他反其道而行,通过大棚种植,错开了种植和收获的高峰期,不仅售价翻了一番,种植成本也降了下来。

在自身找到发展好门路的同时,刘世雄的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村的闲散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们在不耽误农活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够上班。

冯翠荣是中曹山村村民,每天她都来刘世雄的大棚里打工,一个月算下来能挣2700多块,有了工作的同时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目前,合作社共建有大棚26个,大棚西红柿种植面积达40多亩。尝到了“错季”蔬菜的甜头,合作社未来还打算扩建育苗母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社员提供幼苗。

(本台记者/孟志龙 任振国 李媛 赵媛 应县驻站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