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民福西街西延线的一座花卉种植智能大棚里,技术人员克服了温度、湿度等困难,把原本需要从外地引入的花卉品种,在本地就试种成功了。
为了能够人工模拟出花卉的生长环境,在这座智能大棚里,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验,通过使用空调、暖气、自动加温设备,终于达到了花卉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并且在今年一次性试种成功了四五个品种。
花卉种植技术人员介绍说,像一棵蝴蝶兰,加上人工算下来,成品苗子的费用也就高了,相当于30块钱一支。要是自己培育出来的加上成本再加上一年的费用培育,也就15块钱。如果往外批发,相当于一支能挣15块钱。
在山阴县老羊寨村恒兴农牧合作社,80后小伙刘炯岩利用村里的四百多亩林地散养芦花鸡,经过四年多发展,这里成为了年出栏优质芦花鸡六万只,年产鸡蛋100吨的农业龙头企业,后来合作社又建起了一个食品加工厂,采取公司+农户的方法,由合作社给老百姓投放鸡苗,老百姓养成后,由合作社回收回来,再通过食品加工厂加工后投入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刘炯岩说,2011年合作社发展了一个农家乐,周边来吃饭的顾客很多,主要以鸡肉为主,有烧鸡、麻辣鸡,还有鸡汤,后来发现还有的客户不远几十公里过来打包我们的产品,2014年左右就逐步地开始研发产品,搞食品深加工。
从传统优质粮食,到反季度蔬菜,再到特色种养殖,朔州市的特色种养殖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在此基础上,朔州农业还勤练“内功”。各级各部门通过政策引领、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举措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向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要品质和效益。
(记者/罗文平 李媛 编辑/王姣 审核/史振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