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金融运行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量双创历年新高,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处长张育春说,截至2017年12月末,山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838.1亿元,比年初增加3203亿元,是2016年同期的1.7倍,增量创历年新高,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为1.6%,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同期,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73.8亿元,同比增长10.9%,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1%,在全国排第23位,比2016年底上升5位。山西贷款投放持续呈现“三多”特点:一是中长期贷款多增。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7%,连续24个月实现同比多增。二是个人住房贷款多增,余额同比增长40.7%,连续22个月实现同比多增。三是地方金融机构贷款多增17.8%,连续12个月实现同比多增。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我省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
能源经济和制造业贷款方面,全省采矿业、电力、制造业等行业贷款余额8627.9亿元,占全部行业贷款的40.7%,比年初新增319.1亿元,与2016年同期持平,平稳增长。
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大幅增长。全省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82.9亿元,同比增长65.6%,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4.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9752.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3.2%,是同期的2.6倍。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快于全省贷款15.6个百分点,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54.6%。批零、租赁及公共管理行业贷款余额3634.4亿元,比年初增加866.8亿元,同比多增655.3亿元。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93.6亿元,同比增长61.2%,比年初增加453.1亿元,同比多增319.4亿元,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10.9%)50.3个百分点。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增量是2016年的4.4倍。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增势迅猛,全省金融机构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342.5亿元,比年初增长157.1%。项目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30.6%。
整体来看,2017年我省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支持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煤企发债占总额九成
张育春介绍,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融资余额为4989.7亿元,比年初增加460.3亿元,稳定增长。煤炭企业是债券市场上发债主体。
我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余额为3529.4亿元,比年初增加63.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中煤炭企业发债余额3025.7亿元,比年初增加415.3亿元,占企业全部新增债券的90.2%,煤炭企业是债券市场上发债主体。
去年山西煤炭企业发债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期限趋短。全年煤炭企业累计发行超短融和短融1068.5亿元,占煤企在债券市场上累计发行总额的67.8%。二是成本上升。据调查,去年山西省煤炭企业债券融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5.245%,高于上年同期0.4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37个百分点。从结构看,短期和中长期债券利率均上升。发行短期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为5.211%,同比上升0.61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93个百分点;发行中期债券的加权平均利率为6.236%,同比上升0.03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11个百分点。
此外,2017年,我省存款增长稳定,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在全国排名22位,比2016年底上升5位,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充裕。全省跨境收支稳步增长,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缓解。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金融机构效益提升,金融市场业务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为2018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金融基础。
(记者/崔晓农)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3、本网站郑重提醒访问者: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