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朔州金融系统以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答复为抓手,聚焦“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推动朔州农商银行系统更好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等问题,健全办理流程机制,主动与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努力把基层群众的想法智慧和实践探索上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回应代表委员愿望关切,把深入调研走访、主动入企服务转化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强大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尊重首创,采纳建议。金融系统对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答复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和评估论证,认为提出的“综合融资服务平台缺失”“信用担保增信不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等问题有的放矢,把向精准,问题突出,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和借鉴性,在出台的《2024年朔州市金融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给予充分地吸纳和体现,进一步上升转化为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举措。
接受监督,改进工作。建立提案建议清单、立案转办交办清单、意见反馈清单的“三清单”闭环管理机制,受到代表委员一致好评。针对科技型企业“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的情况,推动融担机构落实“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推动18家银行被确定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网点,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服务。针对民营企业有效抵(质)押物不足问题,加大力度落实普惠金融支持措施。推出“码上贷”“知识产权贷”“银税贷”“信易贷”“专精特新贷”“政采快贷”“股改贷”等创新类金融产品,同时,扩大抵(质)押物融资范围,知产、专利、信用、动产、动物活体、应收账款等可变资产,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能力。2024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9%,高于各项贷款7.77个百分点。7月末,“三晋贷款码”线上放贷8274万元。从收集回的答复意见反馈卡汇总办理成效情况显示,满意率较高。
央地协同,同题共答。针对部分代表委员提出的防控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建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在打非处非、房地产融资协调、规范整治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积极推动构建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央地协同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与中央驻朔金融管理(监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分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朔州监管分局,与公安、市场监管、信访、网信等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建立完善了块条结合、衔接紧密、顺畅高效的央地协同监管机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金融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市县属地责任,央地协同、党政同责、统筹联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一体推进,达到积极效果。
聚焦难题,健全机制。针对“朔州本土上市企业未破零,是全省唯一无上市公司市”的问题,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大辖内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力度,精准开展入企服务;组织三元炭素公司等申报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企业苦练内功,强化上市工作基础,通过“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及早解决对公司IPO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加大对已完成股改企业信贷支持,中行朔州市分行今年7月底投放股改专项贷款8户5194万元;出台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十项措施;加强与沪深北交易所山西服务基地联系对接,支持推动国润储能、玉龙化工、古城乳业、绿源粮油、骏宝宸等优质企业登陆新三板或在沪深北交易所尽早上市。2024年8月底,全市有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晋兴板挂牌企业46家,比2020年净增41家,筑牢上市的根基和“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