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根本遵循。党史方志事业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职责,对于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责无旁贷;同时,也肩负着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服务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光荣使命。
讲好山西古文明,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和传承灿烂的黄河文化资源。山西是沿黄重要省份,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直系根脉”,特别是在几千年文明演进中形成的根祖文化、德孝文化、晋商文化等等,以及戏曲、民歌、风俗等大量的民间“软实力”,都是黄河文化重要的组成。这些灿烂的文化资源,不仅仅附着山西在全国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建筑上,更凝结在山西流传至今的历代志书中,保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编纂完成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中。下一步,全省党史方志部门将通过完成志鉴“两全目标”,通过“名村志”“名镇志”等系列工程,把西侯度人类文明圣火传递、把禹凿龙门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赓续、把碛口码头晋商货通天下的商业辉煌永传,让茅津渡、大禹渡、风陵渡、禹门口、壶口瀑布、乾坤湾、碛口古镇、老牛湾等一颗颗黄河明珠,在历史文明的传承发展中更加耀眼夺目。
讲好红色故事,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讲好“黄河故事”,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精神就是故事的灵魂和根本!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时深情指出,来到这里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们追踪山西光辉党史,编辑完成《三晋英模》《山西革命烈士家书》《山西辉煌70年》等重点课题,修订再版《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协助省人大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的《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下一步,山西党史方志部门将进一步利用全省红色文化遗址的丰富资源,促进红色文化宣传、开发,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用红色故事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发挥部门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投身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展示史志担当。黄河故事、黄河文明不只是一部过往的编年史,更是动态的现代进行时。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三大品牌建设年”为主题,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推动山西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这是传承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普及化和大众化的创新示范,是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党史方志部门不仅要做山西转型发展的记录者,还要成为见证者、参与者。黄河旅游板块不只包括黄河旅游景区,还包括山西民俗、山西文化、山西名人等“软资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为黄河旅游板块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生动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作为“一方之大全”和“地方百科全书”的史志作品,承载着黄河文化的精髓,记录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有必要、有价值得到时代的升华,把文化的力量转换成鼓舞人心的力量,凝结成黄河儿女厚重的人文情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西史志事业深入学习、认识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恰逢其时!
[执笔人:张志仁,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