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举世无双

来源:山西画报 发布时间:2019-12-30 16:22 5386 0

佛宫寺释迦塔

900 多年前,在山西,中国匠人们聚集在一起,像搭积木一样,建了一座用料之多、结构复杂、构件繁多的纯木结构的塔。今天,对其若以“佛宫寺释迦塔”称谓,想必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一说“应县木塔”,那真是举世闻名。所以,巡礼山西乃至世界古塔,应县木塔自然不能缺席。

“释迦塔”三字匾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4A 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而以其贵为当今世界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楼阁式木塔,更堪称“举世无双”。其神奇在于,全塔耗材红松材料近 3000 立方米,重约 2600 多吨,虽为纯木结构,却不用一枚铁钉;虽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保存完好。

应县木塔景区局部

有考证和实物为据,应县木塔建在 4 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之上,通高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木柱24根,内有木柱8根,木柱之间使用大量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塔身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共用斗拱 54 种之多,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整体形成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真可谓集斗拱形制之大成。每层檐下悬挂风铃。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由铁铸部件组合而成,高 9 米之多,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8 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迄今 900 余年,历经多次地震,巍然屹立,充分说明木塔的抗震结构是成功的。

应县木塔是如此宏伟,如此巧妙,如此神奇,其承载的历史更是厚重。


木塔一层内槽的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像,佛像木骨泥塑贴金像,高 11 米,是迄今为之属于中国室内泥塑最高的座佛像

公元 1055 年,亦即辽清宁元年,23 岁的耶律洪基继承父亲耶律宗真(辽兴宗)的皇位,是为辽道宗,开启了“辽”这个王朝第八位皇帝的不凡征程。辽清宁二年(公元 1056年),耶律洪基的母亲、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皇后仁懿皇后(萧挞里),倡议在家庙内筑一座塔,为的是显示家威,也为了纪念自己逝去的父亲萧孝穆。史载,“仁懿皇后应州人,法天皇后弟枢密楚王萧孝穆之女也。”由于出身显赫,天资禀赋,懿行大德,她一步步走向辽王朝的皇宫,贵为一朝皇后。儿子继任皇位后,她就是太后的角色了。在她看来,似乎只有兴建一座巍峨高耸的宝塔,方能显赫家族乃至王朝之威仪。

整个辽王朝,萧孝穆家族出了三任皇帝、三位皇后和十位王 ( 建造木塔时,已经出了三位王 ),这在辽代绝无仅有。所以,仁懿皇后筑塔的倡议一出,上至天子,下至文武百官,莫不赞同,有人甚至将皇后的这一建议,上升到开创“帝国中兴”的高度。于是,仁懿皇后将一座旷古未有之宝塔,回馈给了生养自己的故土应县,也为“辽”这个朝代的雄姿作了最好的诠释。

夜幕静临,华灯初上,应县木塔更具魅力

辽清宁二年,应县百姓看到城外古木参天的黄花梁上,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曾经猛兽出没的山林,一夜之间消失了。经过几年建造,应县城中奇迹般地竖起了一座木塔。“砍尽黄花梁,建起应州塔。”应县百姓口口相传着这句话,可是,谁都说不清建造这座木塔究竟动用了多少人力,但取自黄花梁的松木被一层一层建构起来,梁架、斗拱、榫卯、泥塑、壁画、匾额、佛经、舍利……一一展现在应县百姓面前时,木塔傲然出世了,应县城站起了一个挺拔的身姿,大辽王朝的疆域内有了最伟大的地标。建造应县木塔,初衷是为了彰显家威,可木塔却在日后的千年里,兼备了礼佛观光和登高瞭望之用,并且,如此浩大的工程,一直到金明昌六年(公元 1195 年)才增修完毕,并包揽了当今世界诸多“木塔之最”。

明成祖朱棣题“峻极神工”

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

进入当代,前来考察应县木塔的建筑学家有很多,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搞清楚它的结构。而说到木塔之所以名声大噪,在建筑史上有如此地位,就不得不感谢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上世纪三十年代,得知应县木塔的梁思成带着夫人林徽因辗转几天,终于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木塔,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黑夜中,默默地盯着那个建筑。后来,在一篇文章里,梁思成感慨之:“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overwhelming(无法抗拒的),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应县木塔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不解之缘 ,由此可见一斑。在《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中,白燕升也用三句话概括了它的神奇之处:地震不倒、战火不毁、雷击不焚!它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价值的坐标,它也是抗震避雷等科学研究领域的知识宝库,它是人类的巧夺天工和大自然共荣共生的绝好例证!由此可见,应县木塔不是一泛泛的旅游景点,而是辽文化的具象微缩,是那个时代中原文明的精华荟萃!

木塔现世佛牙舍利

塔内精美彩塑

《人说山西好风光》应县木塔录制现场

今人尚且如此,仁懿皇后怎会想到,当年的家庙已经不复往昔的辉煌,但她倡议修建的木塔,从辽清宁年间出世以来,一站,就将近千年,见证了岁月沧桑,也见证了信仰的纯净无瑕。所以,奉劝诸君,若是有兴和有暇出游,还是来应县看木塔吧。驻足塔下,抬起头,在仰望中,你一定会看到那个遥远朝代的高度,进而感悟到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用精神的力量筑造一座木塔,并以此铸就了那个王朝乃至中华文明的扛鼎之作。

可以说, 有这样的扛鼎之作存在,自有大辽雄风犹见,也自会使中华文明可感可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