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11月27日至12月3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4 11:15 0

1.【新华社客户端】山西朔州:携手三一共绘产业新图

新华社太原12月3日电 山西省朔州市日前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3年第四次“三个一批”活动。本次活动朔州市共有项目48个,总投资90.36亿元,预计年产值142.22亿元。签约仪式后,在朔州市平鲁区5GW单晶硅切片项目现场举行“开工一批”代表项目开工仪式。

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切片项目是继一期单晶硅项目之后,朔州市与三一集团地企合作,携手奋进能源革命新赛道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前2023年10月6日,一期单晶硅项目的“第一号”硅棒在该项目二号厂房成功下线。而与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切片项目一同签约的,还有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从硅棒到硅片,再到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朔州市与三一集团的全方位战略合作渐入佳境。

朔州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1987年9月建成投产的中美合作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催生了朔州市的设立,也赋予了其“煤电为主的能源型城市”之定位。36年过后,回望自己的发展之路,朔州人明显感到了“煤电”二字,其字面之外的沉重。近40年高强度开采,在拉高全市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畸形、环境压力等一系列窘境。以平鲁区为例,截至2022年底,全区经济构成中,第一产业占2%,第二产业占70%,第三产业占28%。第二产业中,煤电又占90%。全区税收,90%也来自煤电产业。

2021年起,朔州市按照同步推进“两个转型”的要求,加快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他们从国家能源产业布局和朔州市产业转型的角度,规划并着手建设朔州市低碳硅芯产业园。三一朔州一、二期硅能项目就是先期入驻园区的重要转型项目之一。其一期5GW单晶硅项目采用行业内最先进的1600型低氧炉台,生产N型高效单晶,项目达产后,年产1.2万吨单晶硅拉棒,年产值约2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年实现税收3亿元;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3.4亿元,将采用行业最先进的装备及技术路线,在硅片切割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化、快切化等方面领先同行。与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同步签约的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则将进一步完善光伏产品全产业链量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光伏新能源行业的谋篇布局。

朔州近年坚持“清洁高效、低碳绿色”八字方针,按照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打好能源优势牌,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全力建设能源革命创新高地。

为促进招商,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从2021年至2023年,朔州市相继出台了《朔州市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朔州市招商引资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朔州市扩大市场开放工作实施方案》《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外商投资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关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招商引资工作领路护航。

这其中,《朔州市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格外引人关注。按照这一方案,朔州市推出“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压实项目落地服务责任,协调企业做好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程建设、投产运营等关键性工作。实施过程中,他们按照“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机制严格执行。

具体到与三一集团的合作,早在瞄定单晶硅这一项目后,朔州市就在规划建设的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内留地200亩。5月8日合作意向达成后,平鲁区随即布置土地清场、厂房规划建设、管网铺设等前期工作,并全部赶在了项目签约前完成。

9月28日,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点火投产那天,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专程赶到平鲁,并在当日举行的投产仪式上表示,三年内将三一朔州单晶硅项目做到50GW的规模。按照这一构想,2024年度,三一集团将在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投资15GW光伏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项目,其投资将在120亿元到150亿元之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中国新闻】雪季来临 中国各地滑雪运动持续升温

摘要:随着冬日的来临,中国各地各大滑雪场陆续开门迎客,冰雪运动爱好者们也迎来了“开板”滑雪时刻。

在山西朔州,新雪季滑雪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全新设计建造V-PARK地形公园开放夜场项目,并启动“雪动广武,心动公益”活动。雪友在滑雪场累积的滑行里程将以每公里1元的标准进行捐赠,用于当地福利机构所支持的教育和健康项目。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新华网】朔州市山阴县广武镇:冬种正当时 谷子播种忙

初冬时节,朔州市山阴县广武镇北万庄村的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们正在进行长谷478的播种试验。据介绍,长谷478是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选育的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的特点。

农民们正在进行长谷478的播种试验。

北万庄村技术员吴志刚表示,此次运用的播种技术是穴状播种,平整完土地后使用专用谷子播种机,播种深度为5厘米,再用地膜覆盖,覆盖土的高度也是5厘米。

2023年以来,北万庄村努力打破北方地区春种秋收的传统观念,采用地膜滴灌加水肥一体化的方式,于立冬之后到土地封冻之前试种20亩长谷478,若试种成功后亩产预计可提升300—500斤。相比于传统的春播谷子,冬播谷子使用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具有透气、渗水功能,能做到秋水冬储、秋水春用,将有效缓解春季土地干旱、种子无法发芽的问题,提高成活率。

农民正在进行长谷478的播种试验。

山阴县广武镇四级调研员樊志清表示,广武镇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在北万庄村选取20亩土地进行冬季谷子的播种试验,若取得成功,就会在全镇进行大面积推广,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农民们正在进行长谷478的播种试验。

[责任编辑:王俊玲]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打击电信诈骗,山西朔州警方揪出8名“内鬼”!

生活中,很多人不时会接到陌生电话,可这些电话并不是海外电话,也不是隐藏号码,而是真真切切的国内电话号码。由于这些号码的真实性,接电话的人很容易放松警惕!一旦接听了这些电话,就非常有可能上当受骗,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今年5月,山西朔州网安根据掌握的线索,成功破获一起利用“猫池”设备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其中8名犯罪嫌疑人,竟是运营商内部工作人员。

案件详情

2023年2月,苏某某通过利诱,指使魏某某、何某某等人在山西省朔州市各县、大同市各县,积极联系拉拢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长期以“下乡送服务”、“免费赠送生活用品”等手段,隐瞒事实真相,欺骗群众办理电话卡。由于整个活动以电信运营商为名义,很多村民放松了警惕。尤其是很多年龄偏大的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了电话卡并留着了现场。

随后,苏某某将这些生成好的电话卡收回,直接插入 “猫池”,利用这些手机号拨打电话、注册微信、视频会议室账号、各类软件等实施诈骗活动。

经查,犯罪嫌疑人苏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在全国多地实施诈骗13起,受害者被骗金额共计1182518.17元人民币。同时,民警在犯罪嫌疑人苏某某的窝点发现并扣押相关设备24台、“加密狗”5个、电话手机卡303张、电脑5台,经司法电子鉴定,插入“猫池”设备手机卡高达5767张。

后经民警审讯,犯罪嫌疑人苏某某交待出为其“供卡”的多名犯罪嫌疑人。民警立即分别在上海、朔州、大同等地同时开展收网行动,案件共抓捕犯罪嫌疑人12名,其中协助办卡的运营商“内鬼”8人,均为业务经理级别人员。

目前,嫌疑人已全部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什么是“猫池”?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猫池”这个黑科技,将其作为实施诈骗的重要工具,以“撒网”方式批量向国内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信。

“猫池”,就是一种扩充电话通信带宽和目标对象装备的别称,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架设虚拟卡池信号发射,在供电不间断的情况下,为上游网络电信诈骗嫌疑人提供电话技术支撑服务,在人机分离的情况下,电信诈骗案嫌疑人对用户实施诈骗。

网警提醒

非法收售、倒卖手机卡、银行卡,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将被追究相关刑事责任。电话卡和银行卡均为实名制,仅限个人使用,将自己名下手机卡或银行卡售卖给他人,不但自身面临巨大风险,还有可能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提供犯罪工具,相关手机卡或银行卡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情节严重的将以“帮信罪”追究刑事责任。

网警提示,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遇到需要使用身份信息的情况,需格外谨慎,谨防身份信息泄露,不要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来源:山西网警)

责任编辑:郑洋洋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千万工程”经验引领我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我省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统筹抓好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重点任务,努力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千万工程经验实践路线。

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党员干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事的炕头地头工作法,一趟进村化解村民矛盾纠纷。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山西日报】朔州 创新驱动风头强劲

“作为全省唯一的矿热炉用炭电极、电弧炉用石墨电极及其他炭素制品的生产企业,我们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的煤基碳纤维、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容器等新型炭材料,已完成创新研发项目50项,授权专利40项,获得科技成果7项,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1月29日,在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武建国告诉记者。朔州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大力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朔州市通过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深挖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努力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的生力军。该市推荐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奶牛种质提升与乳品质研究”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本草(右玉)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华元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53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同时,全市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面向技术供需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展示、交易、转化和产业化平台,不断完善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朔州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怀仁市尊屹陶瓷研发有限公司成为山西省特色陶瓷产品中试基地。全市着力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贯通式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渠道,目前已建成省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各类平台76家。

朔州市还组织实施了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大、市场开发能力强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加强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应用。实施了“25MW/100MWh全钒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低成本长寿命全氟磺酸离子膜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个省重点研发项目。正在组织实施“益生菌液态发酵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改善”基础研究项目等。

本报记者马占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日报】朔州市倾力推进固废资源综合利用

本报讯(记者任永亮)11月下旬,记者走进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区看到,一瓶瓶白色粉末贴着不同的编号。“不同编号,代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用途。”公司总经理李亚军介绍,“这些洁白的粉末都是由煤矸石经过高温煅烧、机器研磨而来,公司以煤矸石为原料变废为宝,生产出22种新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造纸、电线电缆、化妆品等领域,为废弃资源煤矸石探索出一条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综合开发利用道路。”

朔州是煤电能源大市,工业固废资源丰富,每年产生4000多万吨煤矸石,此前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如何“变废为宝”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之一,朔州市把固废利用作为转型发展突破口,不断拓宽固废综合利用渠道,研发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为推动工业固废资源的高效、高值、绿色、循环再生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9家,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3%。初步形成了以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等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朔州市依托本地丰富的固废特色资源,高起点规划,集群化推进,规划建设了朔州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怀仁宏利再生综合利用工业园、平鲁区北坪循环经济园等特色固废园区,为推进全市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着力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创新发展能力,先后与国内1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联系合作关系,重点打造提升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晋坤公司、中煤平朔、宏力再生公司等四大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创新及研发应用。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9大类30多项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申报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全市固废综合利用产品从单一的传统墙材生产,拓展延伸到新材料、陶瓷、耐火保温材料、装饰材料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7大类200多个产品种类。

朔州市工业固废处理及综合利用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尽、点石成金和全资源化利用,也推动了固废综合利用产品规模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具有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45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10.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300万立方米粉煤灰砌块、400万平方米透水砖、350万平方米粉煤灰外墙保温板、30万吨耐火材料、10万吨建筑石膏粉、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装饰板的生产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卫视·新闻午报】朔州:48个高质量发展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额超90亿元

摘要:随着山西省开发区,2023年第4次三个一批活动的举行,朔州市各地也掀起新一轮推项目抢进度的热潮。

2023年第4次三个一批活动中,朔州市共有48个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额约90.36亿元,项目涵盖低碳硅新产业、生物医药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预计年产值142.22。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客户端】朔州:煤矸石“变身记”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作为煤的伴生物煤矸石,它的热值低、利用率差,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称为固体废物。然而,在山阴县经济开发区的赢胜(山西)陶瓷纤维有限公司,煤矸石却摇身一变,不仅变成了高岭土,还制出了精美的陶瓷纤维产品。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家新型环保企业,了解它的固体废物“变身记”。

在山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赢胜(山西)陶瓷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一条生产线上的白色陶瓷纤维毯,就是企业用煤矸石作原料,经过高温烧制成固废高岭土加工而成,被广泛应用于防火、隔热领域。现在工人们正加紧时间赶制一批出口印尼的陶瓷纤维毯。

据了解,白色陶瓷纤维毯又名硅酸铝耐火纤维毯,是企业2021年10月总投资3.7亿元,占地面积为79337平方米制作的陶瓷纤维绝热保温产品之一,其中一期项目配置10条硅酸铝纤维毯线,2条硅酸铝纤维干法板线,1条连续纤维板生产线和1纤维纸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0万吨绝热隔音材料产能。

赢胜(山西)陶瓷纤维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韩克涛:它主要原材料为固废高岭土,平均年消耗达到4千万吨,它里面的成分当中铝含量能达到40%—43%之间,它的耐火温度能达到800-1500°C,与传统耐火材料相比,它的隔热效率可有效提高65%,节能效率可提17%—60%之间。

陶瓷纤维属高效绝热材料,具有重量轻、低导热率、施工便利等优势,在传统的石化、冶金、有色、建材、电力、机械、陶瓷等行业被广泛应用。随着技术提升及品类增加,赢胜(山西)陶瓷纤维有限公司以生产包含纤维棉、纤维毯、纤维板、纤维纸、纤维模块等七大类产品为主,几乎涵盖了所有陶瓷纤维制品,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使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让工业固废在这里真正变身成为“真金白银”。

赢胜(山西)陶瓷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谦:一期建设14条生产线,目前5条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形成年产4万吨陶瓷纤维保温材料规模,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利税1600万元,带动地方就业150余人。

来源:这里是朔州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集大原高铁怀仁至山阴段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摘要:12月3号,集大原高铁贺家堡跨荣乌高速特大桥合拢完成,标志着吉大原高铁怀仁至山阴段的桥梁架设全部完工,其大源高铁怀仁至山阴段全长约58公里,乡梁架设的完成,为后续线下施工转入铺轨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明年通车做好了保障。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卫视·新闻午报】朔州:桑干夕照 鸟鸣湿地

摘要:近年来随着水生态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把朔州当做迁徙驿站,一支支一对对,一行行一群群仿佛来奔赴一个美丽的约会。

初冬时节,位于桑干河上游的朔州,太平洋水库变成了候鸟的天堂,天鹅、鸿雁红眼、赤麻鸭等上万只迁徙鸟类再次聚合,夕阳西下就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他们有的振翅飞翔,有的水中嬉戏,一派和谐的景象。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山阴三项举措做好柔性引才工作

本报讯11月26日,记者从山阴县委人才办了解到,山阴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理念,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拓宽引才路径、提升服务礼遇三项举措,做好柔性引才文章,不断补齐高层次人才短板,持续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健全体制机制,激活柔性引才“一池春水”。该县通过健全工作机构,出台引才政策,为引进的专家和优秀人才提供决策咨询、项目指导、技术支持等服务,全面优化提升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发挥智库作用,广泛征求“智库”中400余名专家人才的建议,推荐出涵盖教育、医疗、碳基钙基等各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10余名,作为“候鸟”人才,服务山阴高质量发展。

拓宽引才路径,打开柔性引才“绿色通道”。围绕需求引才,该县积极请求上级部门选派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县里科技、农业、医疗等部门挂职,两年来,已引进两批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县医疗集团,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聘请中国长城学会、清华大学教授成立了山阴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决策咨询专家组,谋划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引进中国农大等13名博(硕)士,开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鉴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11个、马铃薯品种24个、玉米品种4个;引进天津大学博士,建成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带动当地500多人就业。

该县还提升服务礼遇水平,下好柔性引才“绣花功夫”。扎实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投资500万元购置了人才公寓。在各行业各领域建设了人才工作站6个、名老中医工作室2个、博士工作站1个,准确掌握专家人才服务需求,从阵地建设、项目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补贴资助60余万元,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马占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日报】山阴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本报讯(记者袁兆辉)11月28日,记者从山阴县委组织部获悉,近日,山阴县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山阴县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迈出了坚实步伐。

据山阴县委组织部部长舒晓海介绍,此次山阴县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省校合作战略部署。双方将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地质灾害演化机理与防治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技攻关、项目联办共促、成果联建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地大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和山阴县的深度对接,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样本,携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山西日报】应县白马石乡:坚持“三个聚焦” 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我们以党建大联合推动产业大发展,实施驻村派出单位党组织与21个行政村党支部‘一对一’振兴帮扶,全乡特色产业大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11月20日,应县白马石乡党委书记赵玉军介绍,今年以来,白马石乡围绕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三个聚焦”,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聚焦“本土人才”,创新育才用才机制。应县白马石乡党委坚持把本土人才作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施乡、村两级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分类制定出全乡干部培训计划,依托乡镇党校、农民夜校、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书记领学、交流研学、轮流讲学、自主选学、实地践学”的“五学”机制,对党员干部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培训及业务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全乡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实施了“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倍增工程。目前,已累计培养出各类本土人才53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名。

聚焦“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该乡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成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党总支,以及黄芪药茶、优质马铃薯、油菜种植、金莲花种植、生态小杂粮5个项目党支部,推动特色产业联合发展。以正北堂芪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妥道、千禧、东山等合作社积极发挥带富作用,带动全乡种植生态芪12500亩,推动黄芪药茶生产线全面投产,有2个黄芪药茶品类10余种产品投放到了市场,打响了“跑马梁”北芪品牌。全面铺开了省道205油菜花连片种植项目,种植面积5000亩,亩均增收1200元,初步形成了以油菜花观赏为主的生态观光景区。

聚焦“创新创业”,激发产业振兴活力。该乡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搭建平台、人才回引和立足优势等举措,鼓励和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已将27名农民工、大学生全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梯队。实施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训计划,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带头示范作用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到村工作大学生,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开展创业培训。目前,已与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每村由一名代办员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完成线上线下手续办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日报】【美丽山西】右玉 续写国土绿化新答卷

无限风光皆入画,这里是右玉,是镶嵌在祖国壮美山河中的一抹浓浓诗意,是国土绿化绘就美丽中国的动人画卷,是我们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样本。

曾经——绿色是右玉最稀缺的颜色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全县林木绿化率不足0.3%,狂风肆虐、黄沙漫卷、土地贫瘠。要想风沙住,必须先种树。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右玉人民靠着一把铁锹、两只手,在这场跨越70多年的绿色接力中,战“黄龙”、造“绿海”,林木绿化率提高到今天的57%,创造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奇迹。

70多年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换班子不换方向,换领导不换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山川。不仅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也闯出了一条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到“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尽管工作重点在变化,但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认准了科学造林是右玉最鲜明的主题,也是右玉精神最亮丽的底色。

面对干旱、多风、少雨等特殊的自然条件,右玉县从造林方式、栽管模式、投入渠道等方面改革创新。针对春季解冻迟、适宜植树时间短的实际,推行春秋两季植树,即秋季整地,来年春季土壤解冻后适时栽植。

根据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右玉县采取“阳坡柠条阴坡松、沟底河岸沙棘林、通道村镇栽杨柳、林中进草草间林”的栽种模式;针对风沙严重地带、风蚀严重地区,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综合治理与全面开发相结合,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特别是坚持“生物多样性、树种适应性、林分稳定性和体系完备性”四个统一,选育适合右玉自然条件、抗逆性较强的小叶杨、樟子松等乡土树种,逐步构筑起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防护林体系,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宜林荒山基本绿化目标。

曾经这里最稀缺的颜色,因70多年的执着逐渐浸染上了浓浓的绿色。

如今——绿色是右玉最深厚的底色

荒山荒坡“大兵团”作战、旅游线路“集中”会战、乡镇农村“单兵”作战……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右玉干部群众到处奋战在沟壑山梁房前院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厚植生态优势,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全域宜林荒山绿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建设项目,加大退化林改造,持续巩固全域荒山绿化成果。推进右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

建成26个省级园林乡村、6个国家森林乡村,区划落界35.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20.07万亩省级永久性生态公益林,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挂牌,成功承办全国防沙治沙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右玉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加大退化林改造,做好病虫害技术防治,抓好森林资源生态保护,推进多维度全域扩绿、增花、添彩、提景,涵养城乡生态,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持续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绿色来之不易,绿色弥足珍贵。右玉县突出制度“治本”,制定出台了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良法”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等考核权重。全面推行“林长制”升级版,聘用生态护林员894名,乡乡设立管护站,村村配备护林员,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的立体防护格局初步形成,不仅使造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久久为功换来林海茫茫,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杯水到一条河,70多年的国土绿化接力,如今,右玉全县林木面积达169.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7%,治理沙化土地200万亩,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右玉先后荣获“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华环境优秀奖等多项殊荣。

当下——绿色是右玉最亮丽的富民色

“我们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原始美景,还能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放松愉悦心情,实现从休闲康养到深度体验。”右玉红旗口林下露营基地负责人张艳芳说。在露营基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露天帐篷散落其间,露营烧烤、户外团建、篝火晚会等休闲项目一应俱全。

种绿就是种希望、种财富。右玉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持续做好转化绿、拓展绿、提升绿、共享绿的“绿色文章”,拓展生态产业链,做大做强生态经济。

每到秋季,酸甜可口的沙棘果遍布山野,时不时就会看到农户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颗颗”,如今成了右玉人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右玉科学统筹“种绿”和“种富”的关系,通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让生态价值转化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享受绿色福利。全县肉羊饲养量年均达到80万只,特色杂粮种植保持在40多万亩,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药食同源康养产品5大系列160多种;大力推进以沙棘为主、其他鲜干果为辅的特色经济林建设,改造低产低效沙棘林12万亩,全县沙棘林总面积达到28万亩,发展沙棘加工、销售企业12家,产值达2亿元。右玉县还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合作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着力打造全省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与此同时,右玉县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保障体系建设,盘活森林资源,进一步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并将85.13万亩公益林投入保险,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

让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才更有“价值”。右玉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为抓手,大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红旗口林下露营基地、中陵湖郊野公园建成运营,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挂牌……生机勃勃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如同一家家“绿色银行”,帮助右玉老百姓“借景生财”。

70多年披荆斩棘,70多年风雨兼程。如今,右玉人民正坚定不移地把科学绿化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转型之要。未来的右玉,必将在绿水青山之间蹚出一条富民强县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袁兆辉 本报通讯员辛泰 刘晓峰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日报】右玉县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

本报讯“这条路即将打通了!打通以后接送孩子两分钟就到学校了,而且也不堵车了。路通了,心情也舒畅了。”右玉县二中西路居民庞小华高兴地对记者说。11月22日,记者在右玉县宝宁东街和二中西路的交叉口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施工,全力为二中西路的居民打造一条畅通无阻的出行道路。

庞小华所说的是右玉县正在实施的打通“断头路”工程。打通“断头路”是城市发展所需,更是群众所盼。今年以来,右玉县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出行突出的道路问题,将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列为全县五件民生实事之一,以打通“断头路”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路网建设,持续优化路网结构,聚力改善出行环境,努力打通城市“经脉”,畅通交通“梗阻”,真正让“堵心路”变成“舒心路”。全县今年共投资1.6亿元大力实施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建市政道路6条,打通“断头路”3条,道路全长4.1公里。目前已有5条道路全部完工,通车运行,其余4条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完工。

“以前去社区办事,本来一分钟的路程我们要绕一大圈,现在直接出来就到了,非常方便。这条路真是通到了我们居民的心窝里。”右玉县柳影南路居民王蒙激动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倒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道路建设任务。同时,立足我县城市建设实际,科学谋划明年的城市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全力打造宜商宜游、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新右玉。”右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办公室负责人张小磊告诉记者。(任永亮 丰慧)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乔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