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10月30日至11月5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6 16:50 0

1.【新华网】朔州市平鲁区携手三一集团 加快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10月27日,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投产不到一个月,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持续扩大合作成果,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

签约仪式。

2023年9月底,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在朔州市平鲁区正式投产,标志着朔州市向制造业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此次签约的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3.4亿元,年总产值约21亿,预计创造就业岗位500个,将在硅片切割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化、快切化等方面探索突破,并通过三一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硅片产线的柔性排产、高效运营。同步签约的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助力三一硅能进一步完善光伏产品全产业链量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光伏新能源行业的布局,最终实现因地制宜、多场景并举、多方受益目标。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人民网】【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朔州: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10月26日,记者从朔州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朔州市以推动转型发展为重要抓手,在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办好民生实事、做好检视整改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努力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在推动主题教育工作中,朔州市持续引深理论学习。朔州市委制定《全市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方案》,对全市主题教育理论作出具体安排。该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转型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朔州市统筹抓好基层党组织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朔州市委聚焦最突出最迫切问题,精准科学确定调研选题。市领导围绕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确定调研课题16个。朔州市还将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作为正面典型案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朔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围绕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朔州市全力抓好牵引性重点工作,该市发布《朔州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以量化考核倒逼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全球500强、国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三一集团投资的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已经投产。

朔州市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该市积极研究制定《推动发展和民生实事方案》,共梳理汇总民生实事311项,建立台账,从中选出19项形成市级《重点民生实事清单》,涵盖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并全力推动民生实事切实落地见效。

检视整改是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朔州市聚焦动真碰硬,建立问题清单,对全市上半年大调研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逐一梳理,实行动态对账销号。目前,纳入清单问题369条。同时,全市还组织各单位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该进的问题全部进入清单,逐项整改到位。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人民网】技术赋能  山西朔州纵深推进能源革命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在地处晋蒙交界区域的山西朔州,百余架风机昂首挺立,随着白色叶片迎风转动,绿色电能送入千家万户。“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当地人曾经对恶劣自然条件的描述,如今成了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自然的力量”到“发展的力量”,风能的开发利用折射出当地能源转型的趋势。

和山西多数地区一样,朔州矿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中外大型合作项目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诞生于此。

“改革和开放是这座城市的基因。”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介绍,进入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

作为产煤大市,朔州煤炭年产量占山西煤炭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随之而来的是每年产生的4000多万吨煤矸石。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如果对其弃置不用,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会影响生态环境,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

“以煤矸石为基础材料,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进位于朔州平鲁区的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工艺制浆、超细研磨、成胶工段、全组份搅拌、高压造球等一系列生产工艺,生产出石油催化裂化前驱体产品,公司总经理李亚军介绍,这是国内的首创产品,能够提高石油炼制的效率,实现“降碳、增效”。

“目前,在常规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用于分子筛合成的无机材料均是从天然硅铝酸盐制取,其制备过程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而用煤矸石制备的石油催化裂化前驱体则是直接利用煤矸石本身的硅铝成分,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硅铝原子经济性,减少废酸废碱排放,生产能耗降低20%。”李亚军补充说道,前驱体的应用还可提高4-5%的汽油转化率,降低1%的生焦产率,而生焦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00万吨。

成绩的背后,是从未停歇、愈加坚实的创新步伐。成立20多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4000万元,联合中石化石科院、中石化催化剂公司、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获得21项专利技术,综合利用煤矸石210多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作为工信部确定的首批全国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朔州全市已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9家,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3%。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朔州熟谙,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不仅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更要挖掘比较优势、锻造发展长板,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走进朔州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透过玻璃防护罩,记者看到,在直拉单晶硅生长炉内,随着提拉头带着籽晶不断旋转,一根新拉制的单晶硅棒正在生长,发出温暖的橘黄色。

三一硅能单晶项目负责人马新成介绍,仅一期项目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年入库税收超3亿元,解决近千人就业。项目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朔州有着突出的能源优势,但是,在三一硅能落地之前,这里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作为国内首家“破千亿”的工程机械企业的三一将新能源作为自己第三次创业的领域,缘何落地朔州?

“项目仅用148天就高质量、高标准地实现投产。”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向文波介绍,这是该集团在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他表示,随着一期项目的快速投产,三一集团将继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800多名建设者披星戴月、加班加点,一张倒排工期的作战图摆在案头。平鲁区委书记郝云介绍,“一流项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务”,从项目洽谈开始,每天都会到现场办公,全力服务三一工作人员的办公、食宿、出行。

朔州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资料图,图片由朔州平鲁区委宣传部供)

一方土地能不能“热”,靠的是资源禀赋;能不能一直“热”,则要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朔州,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落地、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形壁垒,积极协调督促各县(市、区),共同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工作合力;《关于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行政监督检查的通知》印发,推动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化建设,《朔州市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出台45条措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营商环境之“优”、改革创新之“进”,促企业之“安”、产业之“强”。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坚实起步,全国千亿级硅芯产业基地已见雏型;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选用中石化和华东理工大学SE东方煤粉炉,历史性解决了“三高”煤使用问题;宝武太钢集团朔州绿电铬基合金低碳项目也在持续推进……朔州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低碳硅芯、高端陶瓷等七大重点产业链,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253.8亿元,增长18.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2%,制造业投资增长226.5%。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人民日报客户端】朔州市平鲁区大梁水库发现黄羊

10月29日,朔州市知名摄影人高君成在平鲁区大梁水库拍摄天鹅时,意外发现了两只黄羊。他说,这是首次在城区附近发现黄羊。

10月31日,高君成告诉记者,他对大梁水库非常熟悉。“我们当地人爱称是‘天鹅湖’。近年来,有很多迁徙鸟类在这里补给。种群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早。今年,天鹅10月中旬就来了,比往年早了大半个月。”

高君成说:“一天,在拍摄过程中,镜头里忽然闪现一对黄羊奔跑画面。没有多想,赶紧按住快门儿、移动镜头、连续拍摄,直至黄羊跑出库区远去。”

高君成说:“前几天,也是在库区边,拍到一只黄澄澄的狐狸,还拍到了游隼、白尾鹞,它们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随着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大梁水库的迁徙鸟类,有天鹅、大雁、赤麻鸭、白鹭、苍鹭、白琵鹭、鸬鹚、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等。“期盼更多的野生动物种群现身平鲁。”高君成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山西日报】【聚焦第六届进博会】朔州“牵手”杭州 签约15个项目

11月4日,在第六届进博会即将开幕之际,由朔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支持,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局承办的2023年朔州市(杭州市)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对接会在杭州市举办。现场共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80.5亿元。

会上,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化工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乡村振兴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参会嘉宾作交流发言。朔州市六县(市、区)及朔州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作招商推介。在项目签约环节,共签约地下步行街、新能源电站、碳基新材料、秸秆全产业链利用等招商引资项目15个。朔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朔州与杭州渊源深厚、文化相通,人文相亲、产业互补。希望两地以此次对接交流为契机,深化各层次各领域合作。朔州将深度学习浙江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等方面成功经验,始终秉承晋商诚信为本优良传统,为广大企业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携手杭州共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山西日报】又见右玉 晋情传扬

民族歌剧《小老杨》剧照

说起山西右玉,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曾匆匆游览。通往右玉的公路人烟稀少,两旁笔直的小柏杨绿绿葱葱,蓝蓝的天,红顶白墙的房屋,赏心悦目,身心皆醉于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中。十年后,再去右玉,南山森林公园、松涛园、苍头河湿地保护区、西口古道、杀虎口满目苍翠,林海茫茫。而午餐后的速溶沙棘汁,一想起来,就酸爽沁脾,口舌生津,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印象深刻。

又见右玉,则是观看首演的弘扬右玉精神题材的民族歌剧《小老杨》——该剧以叙事的手法,再现了山西右玉人民把沙漠荒山变为塞上绿洲,感人肺腑、战天斗地的生动故事;是一部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气息和多元艺术表达的创新剧目。

弘扬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是能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怎么用民族歌剧,讲好右玉故事?成为主创团队近几年的重头工作。编剧王辉多年深耕文艺创作,积淀了独有的作品气质,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闪光点,找到事物灵魂之处。比如说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道情现代剧《吕梁护工》等,都是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来弘扬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同样,《小老杨》立意之高在于直抒胸臆,用“小”老杨的顽强来隐喻“大”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顶层设计。

《小老杨》独具匠心,既生动讲述故事又现实反映了生态文明和时代进步。选材从杨树林的小家庭几十年战风沙的故事讲起,以“风车”贯穿全剧。全剧分六幕+序幕尾声。前三幕战风沙、夫妻苦相别、狂风夜反映了绿起来的时代背景,后三幕一铺滩滩小老杨、林区风波、家园,反映了富起来的新时代新风貌。而序幕“一条苍河水”则把黄河流域支流的苍茫、辽阔表现出来,使人身临其境。尾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点题。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右玉人民“接力传承七十年、染绿山川八百里”的伟大壮举、“一把铁锹两只手,实干加苦干”把昔日“不毛之地”变为如今“塞上绿洲”的奋斗豪情,弘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展现右玉气息的艺术表达。

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民族精神给予民族歌剧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剧中,导演穆青、龚小奇构思独具匠心。舞台上的演出、两旁的伴唱和乐池内的交响乐实景伴奏让人赏心悦目。舞台上,有护“小老杨”一生的杨树林、有农业情结的妻子王美娟和遭遇不幸的儿子“小老杨”,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县委书记陈西口、妻子李春兰、女儿陈秀秀一家的故事,还刻画了铁姑娘队队长白妮子战天斗地的场景,落后分子四毛、开发商钱飞、右玉县新任县委书记张书记等形象,把他们的理想抱负与现实境遇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利益和造福一方紧紧联系在一起。多线条一个故事,多角色多个人物在大环境里的生活、事业和选择,角色戏份基本平衡,人物设置使人耳目一新。

《小老杨》音乐和唱段有着浓郁的地域风味。全剧共有30多处唱段。有大合唱、独唱、二重唱、三重唱、说唱等形式,男声、女声、男女声合唱等不同编排。作曲家臧云飞和王京荣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根据人物设置和实际进行了创作。如《白毛女》中喜儿“北风吹”融合了山西民歌《捡麦根》等民间音乐形式一般,这部剧中的每段唱,都可以听到似晋剧、秧歌或者快板的味儿,那种和着灵魂的晋腔晋味,展示了两人多年的音乐素养和对这方热土的情感积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杨树林的唱“这一声沙退尽”宽广雄厚,深沉圆润;王美娟的唱“我不知道梦是不是已经醒了”如泣如诉,充满爆发力;陈西口的唱“多少年”高亢明亮,韵味悠长;李春兰的唱“有弯弯曲曲的苍河水作证”犹如塞北的风,苍茫辽阔;白妮子的“得得得得得”采用秧歌调儿,诙谐流畅;陈秀秀的唱“黄沙洼救下我陈秀秀”优美动听,声音清亮……可以说每个角色的唱段都有着各自的特色。还有如“吉祥三宝”似的三人唱《这是什么树》唱出了杨树林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而那些铁锹舞、风车舞、众乡亲、众小老杨等,也给这部剧增添了无限的青春活力。

《小老杨》的舞台美学也是虚实相生,交相辉映。舞美设计王瑞宝采用舞台实景+虚景的设置,漫天的黄沙,绿绿的小老杨,移动的层层梯田,都充满了现代气息。灯光设计乔木巧妙地将光与影运用到灵魂瞬间。一叶绿的追光,小风车的定光,运用得当。通过那一幅幅让人震撼的充满生机的绿色画卷,感受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战天斗地的真实故事,更加深刻领会了右玉精神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内涵。舞台两旁,合唱队整齐划一,歌声悠扬。乐池中,交响乐演奏,只见指挥棒一闪一闪,音符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跳跃着,亦如沙棘一般味道纯正,酸爽过瘾。曾记松涛园石碑刻有“塞北高原有人家,林深草绿胜桑麻。百里阴浓遮日树,三春遍地开红花。任凭高寒飘飞雪,何惧风狂泼黄沙。改天换地实可信,红旗漫卷舞霓纱”。这不就是“一条苍河水,流过了多少曲曲弯弯……是谁染遍了这满坡坡绿?是谁留下了这个最美丽的家”《小老杨》的生动写照吗?

推动中华文明的融合创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实力强大的主创团队均由省内外实力派山西籍艺术家担纲。他们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篇章。值得记忆的是,该剧是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继说唱剧《解放》等精品力作之后,全力打造的又一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也是“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重组改革关键阶段推出的首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舞台剧目。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备组组长弓永华表示,要把《小老杨》打造成为弘扬右玉精神,宣传山西形象的精品力作,用舞台艺术的方式讲好山西绿水青山的奋进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实践上来看,守护环境防风固沙不仅造福一方百姓,守候一地水土,也是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之大局,以长远利益为重。这也正如当今世界局势一般,如果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发挥各自国家民众的力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利益出发,共同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地球环境也会好一点,世界也多一点团结与和平。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也是民族歌剧《小老杨》促进生态文明、文化交流互通的一项重要举措。

好的文艺作品给人以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更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尽之责任与光荣的使命。民族歌剧《小老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讲好右玉故事,弘扬右玉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为力争打造成“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动中华文明的融合创新,谱写新时代更加精彩的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起到了积极作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日报】【场景】安太堡露天矿首台WK-35电铲投入使用

WK-35电铲正挥动着有力的“巨臂”进行采掘装车作业。

矿坑内,一台WK-35电铲正挥动着有力的“巨臂”进行采掘装车作业,行云流水的操作不禁让人惊叹新设备的卓越性能。

深秋时节,晴空万里。10月28日,记者在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矿矿坑1180平盘俯视,看到由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一台WK-35电铲正在进行采掘装车作业,不到一分钟就装满了一台载重192吨的重型卡车。

这台WK-35电铲是安太堡露天矿使用的首台WK-35电铲,在该矿生产一队、整备队、设备管理部、驻矿安监处及露天设备维修中心相关人员的协同配合下,终于顺利走铲至矿坑作业面。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是全矿干部职工经过多天齐心协力、奋力鏖战创造的硕果,刷新了走铲、调试、投入的最快纪录。

据悉,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当今矿山发展的主基调。太重WK-35电铲可适用大型露天矿的剥离采装作业,整台电铲重量1035吨,标准斗容35立方米,最大卸载高度9.4米,生产率4200立方米/小时,可以匹配172—326吨矿用重型卡车。

“我现在操作的太重WK-35电铲,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灵活自如地完成挖掘、回转、行走等功能,性能表现卓越,智能化程度高,而且高效低耗,比原来的P&H2800XPB电铲工效高出近一倍。”说起新电铲的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该矿生产一队电铲司机刘杰赞不绝口。

WK-35电铲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推进安太堡露天矿智慧化矿山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从而更好地安全高效采掘,降低生产成本,必将引领全矿走出一条现代化露天开采和安全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日报】【能源保供】平朔东露天矿:智能化开采保高效生产

随着供暖季来临,煤炭需求增加。为做好能源供应保障,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切实把能源保供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加大增产保供力度,全力以赴迎峰度冬。截至目前,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单日最高原煤产量突破11万吨。1月到9月份,累计生产原煤1884万吨,超额完成保供任务。

东露天矿的生产高效率,缘于开采智能化。东露天矿总工程师邵宾介绍,该矿建成了智能化钻爆系统,实现了国内首台无人值守的大型露天矿用钻机应用,研发了国内首套露天矿护孔专用设备,作业效率等同人工水平,故障率降低50%,维修成本下降2/3;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护孔效率和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此外,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还建成了智能化采装运输系统,实现了大型电铲的远程操控,以及无人驾驶卡车、电铲、辅助设备协同编组化运行,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采用4G+5G+有线融合网络体系建造的智能化矿山,实现了钻、爆、采、运、排、选、装等全流程智能化信息管理。一项项行业领先技术、一台台智能化设备成为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提质增效的“神兵利器”,通过智能化建设,不仅让作业人员能够远离危险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降本、提效、增安、节能。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钻机的‘一控三’技术,计划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一人远程操控三台钻机,现场作业人员可减少60%,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邵宾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速览】朔城区高质量推动城市提质扩容

机场、市区西北出口打通工程、迎宾大道至机场连接道路工程、张家河村棚户区征收项目和“两馆”西侧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实施总投资3600万元的区八幼新建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今年以来,朔州市朔城区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攻坚重点城建项目,推动城市提质扩容,着力建设引领晋西北高质量发展核心城市。

为保障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该区成立了区土地与房屋征收补偿项目总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组、4个片区分指挥部、26个征收工作小组,建立高位统筹的组织架构,健全高效联动的体制机制,依法依规、扎实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征拆工作。

在项目建设中,朔城区坚持把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作为打基础利长远、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以专业市场建设和学校布局优化为牵引,带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今年,朔城区着力推进专业市场建设,物流、汽车、果蔬、石材等专业市场征收公告和决定已发布,物流市场、果蔬市场、汽车产业园已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正在启动征拆和招商引资工作。为了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动城南、城西片区发展,启动了总投资9.2亿元的曹沙会七中西城校区、南邢家河四中城东校区和南关三中、七小新校区、区四小改扩建工程的征拆、规划、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征拆资金6152万元已全部到位。还实施了总投资3600万元的区八幼新建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该区还实施了总投资2180万元的区第八小学附属幼儿园、区第十中学附属幼儿园、福源中学附属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改造工程。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怀仁:多举措激活引才“源头活水”

积极探索并创新工作举措,实施全方位人才引进政策。怀仁市坚持党管人才、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扎实推进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等,打造出“引、育、用、留”的人才服务生态链。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构建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健全的组织机构。认定10家怀仁市首批“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分期分批组织各类人才开展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线上+线下”培训,涵盖国情教育、“领头雁”培育、专业人员素能等。

加强与各大高校交流沟通对接,协助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以上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信息库。目前,已先后引进教育、医疗“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9名,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26名,柔性引进博士2名,29名高精尖专家纳入怀仁市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挂牌建立博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3个。

通过“人岗相适”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让“用才”与“功成”达到双赢。为企业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为市域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与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协商共建“怀仁市人才公寓”……一大批人才在怀仁落地生根,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成城市发展优势,为加快构筑人才聚集新高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日报】朔城区着力恢复古城墙风貌

11月1日,记者来到朔州老城的北城门,一座高大宏伟的城门展现眼前,尽管还在施工当中,却掩盖不住北城门的恢弘气势。在朔州明代城墙——北瓮城、北城墙保护修复工程的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开足马力加紧施工,进行城墙垛口的砌筑,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城墙是记载城市历史演变的重要要素,在倡导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今天,城墙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朔州古城墙历史悠久,从秦筑马邑城开始,至明洪武年间基本呈现现有格局,时至今日,经历隋、唐、宋、元、明、清,时间跨度达1400余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社会价值。据了解,整个朔州明代城墙——北瓮城、北城墙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北城墙、北城门、马道、城门楼、北瓮城、城门洞等部分,其中,北城墙长146米、宽18.59米、高13.65米,总占地面积约405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45平方米;北城门长42.68米、宽26米,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北瓮城南北长54米、东西宽67.4米、高13.65米,建筑面积约2160平方米。

朔城区坚持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与文物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和加强古城的保护利用,围绕完善老城肌理格局,保持老城完整性,对古城墙、瓮城以及城门进行积极的保护性修复,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历史遗存。通过恢复古城风貌让文物“活”起来,修旧如旧重现文物风采,保护城市文脉。“历经两年的紧张施工,北城门城墙以及瓮城的保护性修复工程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70%左右,而两侧的辅门也在国庆期间实现通车。完成修复的城墙、城门以及瓮城将进一步丰富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也会进一步促进文旅的融合和文物的活化利用。”朔城区崇福寺文物保护所副所长陈琳告诉记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晚间新闻】政企同心携手 共促绿能发展

摘要:近日在朔州市绿色能源低碳运输项目启动仪式暨首批三一新能源重卡交付仪式现场,来自朔州全市300多名干部企业代表参加活动,这标志着朔州加快能源运输方式绿色转型步伐,向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迈进。朔州煤电资源丰富,引入三一新能源重卡汽车,预示着三一集团和朔州开启在新能源低碳运输板块的强强联合深度合作改善运输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运输助力打造能源绿都。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新闻联播】【聚焦第六届进博会】记者探馆:“九大专区”尽显山西范儿

摘要: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盛装启幕。山西展区,目前准备情况如何?本届参展又有哪些新的亮点?跟随记者一起去探馆。

在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的山西展厅,这里的布展工作已进入了尾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调整,此次我省精心筛选22家企业和大同文旅、右玉县、祁县特色产业三个展团参展。在美丽乡村展区塞上绿洲右玉县,将集中展示近年来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成果,以及由本地野沙棘、生态羊、小杂粮等农特产品做成的抗老系列产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新闻午报】【乡村行▪看振兴】火红高粱金色葵 又是一年丰收季

摘要:金秋十月,又到了一年丰收时节。朔州向日葵等作物迎来丰收。今年,朔州市木森农牧公司在平鲁区阻虎乡大甘沟村种植的1300多亩向日葵喜获丰收。这几天工人们忙着收割、装车、分拣、筛选,一派繁忙景象。几乎每天都有近百名村民就近前来务工。

平鲁区依托独特的水土气候资源,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引导老百姓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扩大马铃薯、向日葵、藜麦、饲草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乡村振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新闻联播】【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我省各地以项目建设“强引擎” 推进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摘要: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省各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抢时间赶进度,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站房的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测站房的主体结构施工作业,对接下来的二次结构和精装修做准备工作。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工程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贾庄乡境内,站房主体为三层,设到发线6条,高峰小时发送量可达1500人。站台雨棚三站台是到今年年底封顶,二站台明年的3月份封顶,预计是明年的六七月份完成全部的施工作业。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新闻联播】多举措护航供暖季 优服务保障民生“温暖”

摘要:在朔州,全市三座热源首站和260座换热站,目前已经全部正常运行。一次网供水温度调整在45℃左右,保证居民家中温度适宜。

为保证整个供暖期的供热质量,热力公司不仅提前对上个采暖期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技改,同时,还成立了20个供热入户服务队,畅通市民诉求渠道,确保暖气供得上,质量有保障。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7.【新闻午报】【乡村行·看振兴】“金融活水”注入动能 “精准滴灌”纾困解难

摘要:为充分发挥金融源头活水作用,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群体的信贷投放力度,不少金融机构都主动上门了解需求,为他们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用金融活水为他们的发展注入动能。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怀仁市支行立足怀仁市肉羊行业发展现状,对当地10个重点养殖村的126个养殖场,600多户养殖户进行了贷款投放,还为广大个体工商户、大学生、退役军人、失业弱势群体等自主创业人士办理创业免息贷款,着力解决创业就业者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此外银行还推出了房抵贷粮食收购贷款信贷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用,用金融活水为授信户发展注入动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8.【山西新闻联播】山阴县迎来上千只南下天鹅

摘要:随着气温逐渐转冷,连日来大批南下天鹅陆续飞抵朔州市山阴县大崇古村附近。上千只白天鹅在阳光的沐浴下游弋在水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半空飞翔,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山阴县近年来通过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天鹅创造了舒适的栖息觅食环境,每年10到11月份都会迎来大批天鹅来这里栖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乔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