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10月23日至10月29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30 19:55 0

1、【人民日报】拓展前沿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


走进山西省朔州市平鲁经开区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提拉头带着籽晶不断旋转,一根新拉制的单晶硅棒正在生产。“刚投产的三一硅能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税收超3亿元。”项目负责人马新成介绍,作为山西省首个单晶硅项目,项目5月初签约,10月初首根单晶硅棒产品下线,148天就实现投产。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45条措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近年来,朔州着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低碳硅芯产业园、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宝武太钢集团朔州绿电铬基合金低碳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

在山西朔州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区,一瓶瓶白色粉末贴着不同的编号。“不同编号,代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用途。”公司总经理李亚军介绍,这些洁白的粉末都是由煤矸石经过高温煅烧、机器研磨而来,“随着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煤矸石有了新用途。”

固废利用,变废为宝。朔州煤炭产量全国排名靠前,每年产生4000多万吨煤矸石,此前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作为全国首批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朔州把煤矸石综合利用作为主攻方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9家,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3%。

拓展前沿产业,坚持绿色发展。近年来,朔州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低碳硅芯、高端陶瓷等七大重点产业链。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253.8亿元,增长18.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8.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2%,制造业投资增长226.5%。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人民网-山西频道】朔州平鲁区深化企地合作 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人民网朔州10月27日电(记者张婷婷)10月27日,在距离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投产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乘势而上,持续扩大合作成果,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再次刷新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

两大项目的成功签约,是朔州市持续深化与三一集团战略合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是企地双方携手奋进能源革命新赛道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山西第一产煤大县朔州平鲁向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进军迈出又一重大步伐,加快实现从传统煤电基地向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转型蝶变。

据悉,此次签约的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3.4亿元,年总产值约21亿,预计创造就业岗位500个,将采用行业最先进的装备及技术路线,在硅片切割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化、快切化等方面领先同行,实现更高的每公斤方棒出片数和更低的总制造成本,并通过三一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硅片产线的柔性排产、高效运营。

同步签约的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助力三一硅能进一步完善光伏产品全产业链量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光伏新能源行业的谋篇布局,最终实现因地制宜、多场景并举、多方受益目标。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山西右玉:绿水青山催生富民之路

经过70多年的绿色接力,“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图为右玉县四五道岭景区。李秀山摄

深秋的山西右玉,风光旖旎,壮美如画。

美丽画卷的背后是右玉人多年的生态坚守: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右玉坚持植树造林,将一个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小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干部群众义务植树。(资料图)辛泰摄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祖辈们传唱的民谣勾勒出昔日右玉黄沙漫天的景象。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属于海拔高、降水量少、无霜期短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低于0.3%,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想要家家富,每人十棵树。就此拉开了右玉持续70多年历任县委书记领导下的生态环境建设之路。

从1949年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领导全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种草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换班子不换方向,换领导不换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全县连续规模植树造林种草,右玉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闯出了一条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森林覆盖率提升为57%,被誉为“塞上绿洲”,并在2010年荣获“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

近年来,右玉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绿色发展,从“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到“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绿色成为右玉最鲜明的主题,也是“右玉精神”最亮丽的底色。

右玉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逐步建成了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宜林荒山基本绿化目标,右玉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县命名的全县域4A级旅游景区。

绿化丰碑。(资料图)辛泰摄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如何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右玉是有成功经验的。

右玉人期待“美丽幸福新右玉”的发展目标,能为经济体量较小、财政资金薄弱的右玉探索出融合“生态”和“幸福”两篇文章的解答之道。

右玉并不满足于一个“生态县城”,还要做“生态福地”。

作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右玉必须扛起的责任和担当。

何为“生态福地”?右玉县委书记马占文认为,就是要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被确定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时,正值右玉脱贫攻坚决战冲刺之际。结合县情实际,右玉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定向释放生态红利,竭力扶助贫困人口,使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与享受退耕补助等过程中增收,走出一条统筹生态民生、协调增绿增收的生态补偿助力脱贫之路。

良好生态为右玉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8月8日,右玉县成为山西首批摘帽的国定贫困县;2022年,全县人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910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237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全市第一。右玉县县长石生华表示:“我们必须扛起时代使命,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让右玉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让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才更有“价值”。右玉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持续做好转化绿、拓展绿、提升绿、共享绿“四篇绿色文章”,拓展生态产业链,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科学统筹“种绿”和“种富”的关系,通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让生态价值转化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享受“绿色福利”。

山清水秀绘画卷,锦绣右玉迎客来。右玉县凭借着宝贵的“右玉精神”财富,依托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因地制宜,多业并举,“绿树转生态、生态变资源、资源促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绿水青山美如画。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的右玉正大步迈向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人民网-山西频道】普惠金融精准滴灌 朔州市“贷”动创业致富梦

“没想到贷款发放这么快,真是雪中送碳啊,让我的小店及时恢复正常营业。”朔州怀仁市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程素珍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程素珍经营着一家建材公司,近期因资金周转困难,店铺面临关门危机。正在她犯愁之际,从邮储银行怀仁市支行了解到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前后仅3天时间,就顺利申请了贷款27万元,公司得以正常运转。

创业担保贷款是一项减轻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贷款。该贷款主要针对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10类重点人群,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可享受政府全额贴息政策。相比商业贷款,时间大大缩短,能尽快拿到钱缓解紧急之需,同时,利息大大减少,缓解了企业、公司运转经营压力。

和程素珍一样,怀仁市亲和乡南小寨村肉羊养殖户康新荣也在创业担保贷款中享受到了政策红利,顺利扩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400余只羊扩大到了1200只。

据介绍,邮储银行怀仁市支行立足全市肉羊行业发展现状,对亲和乡、河头乡、海北头乡、金沙滩镇等10个重点养殖村进行市场调研,对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经营稳定的126个养殖场600 多户进行贷款投放。

同时,该行还积极对接沟通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和市场监管局,为广大个体工商户、大学生、退役军人,失业弱势群体等自主创业人士办理创业免息贷款,着力解决创业就业者“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创业、就业。

近年来,朔州市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为抓手,用足用活贷款政策,优化经办服务,有效帮助初创企业、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据朔州市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统计,今年1—9月,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201笔、6615.7万元,其中山西银行朔州市分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2笔,共35万;邮储银行朔州市分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8笔,共2535.7万元;晋商银行朔州市分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71笔,共4045万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全国秋粮收获过八成 增产成定局

摘要: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81.3%,从田间测产和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山西朔州应县拥有耕地面积112万亩,是山西省的产粮大县之一,当地玉米成熟后,通过专家组现场实打实收测产,玉米亩产创造了全省实收测产新纪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山西山阴: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候鸟

摘要:桑干河是山西省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也是永定河的上游。这几年由于环境持续改善水量增大。每到10月中下旬就会有大天鹅、白鹭、苍鹭等很多珍稀鸟类来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的桑干河湿地过冬。

这几年,当地通过湿地公园和周边社区共建共管,以及严格的环境执法,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鸟类营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现在,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与服务兼备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日报】(聚焦文博会)朔州:千年陶瓷绽光彩

“我们充分利用文博会这个大舞台,展示展出怀仁日用陶瓷、艺术陶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作品,力争让更多人了解怀仁陶瓷,了解怀仁陶瓷的历史和现状。”10月22日,怀仁市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建国说。本届文博会期间,朔州展区怀仁陶瓷展厅盛装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据了解,本届文博会朔州展区怀仁陶瓷展厅布展面积140平方米,参展企业8户。参展产品包括高档骨瓷系列、色釉瓷系列、印花瓷系列、哑光瓷系列等上百个品种,加上造型各异的陶瓷产品及6位工艺大师的工艺作品,集中展现了中国北方日用瓷都和怀仁陶瓷专业镇的魅力。

怀仁陶瓷历史已逾千年。近年来,怀仁陶瓷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高端陶瓷产业集群的目标,努力提振产业水平、延展产业链条、倍增产品价值,产业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怀仁发展陶瓷全产业链市场主体115户,陶瓷生产线123条,年生产能力35亿件,全产业链产值63亿元,产品涵盖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建筑瓷等门类,其中日用瓷产业规模占全国同类市场份额的8%左右。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欧美、中亚、中东等地区。

借文博会“东风”,朔州展区怀仁陶瓷展厅还展陈了由山西工学院师生带来的精美陶瓷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日报】右玉打造专题精品课程为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蓄能充电

“‘精品课程’很解渴,咋样开展好调查研究、咋能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处置突发事件、怎么才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些亟待掌握的基本功,对于我们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中送炭!”近日,右玉县新城镇南街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王智慧高兴地说。  

近年来,右玉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的选育管用工作,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弱、工作能力不强、“三农”工作认识少、群众工作阅历浅等问题,该县邀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指导,量身定做“七个如何”专题精品课程。通过向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讲授,实现既提升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又提高到村(社区)工作能力,推动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迅速适应基层,更好地服务基层的目的。  

在课程研发设计工作中,右玉县坚持组织、责任、环节“三到位”一体推进,高质量、高标准专题研发精品课程。该县成立了由组织部长任组长,右玉干部学院骨干教师、县委组织部有关科室和相关部门骨干力量共30人的课程研发组,并邀请4位朔州市直部门退休老干部、市委党校资深教授作为课程研发组指导教师。  

与此同时,该县立足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立足农村工作面广、量大、较为复杂的实情,从“如何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如何做好新时代基层群众工作、如何处置突发事件、如何提振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如何展示当代青年风采”7个维度设置课程,帮助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快速掌握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能力,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我们这些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守正创新、勇挑重担,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积极作为。精品课程不仅提升了自身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掌握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干劲和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在聆听精品课程后,杨千河乡石仁湾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宁博感触颇深。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朔州经开区加快新兴产业园建设

本报讯 10月23日,记者走进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一期工程的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但见塔吊林立,工程车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上百名施工人员分散在各个施工点位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项目9月下旬正式开工。5个标段同时进行,目前已开挖了21个单体建筑基槽,其中6个已经出正负零,东西向主干道也已开挖。计划年底实现23个单体建筑出正负零,其中多层微小企业厂房完成两层进度,东西向主干道管网全部完成,并实现通车。”正在现场的山西七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方强介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朔州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把建设标准化厂房作为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全区按照“搭建平台、产业集聚、配套完善、孵化企业”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品质要求,加快推动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积极打造企业成长“沃土”,以良好的服务平台承接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入驻,促进园区产业提质升级。  

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一期工程项目是朔州经济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整个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00亩,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规划设计标准化厂房、双层钢结构厂房、小微企业多层厂房三大类型共计51座,全部实现九通一平,并配套建设集公寓、超市、餐厅、篮球场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全方位满足入驻企业需求。  

“项目建成后,将为入驻企业实现轻资产运营、拎包式入驻、短时限投产提供便利条件。目前5家施工单位已全部入驻,全面开工,开发区将举全区之力加快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努力打造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便捷优化、社会服务高效集成的产业集聚区。”朔州经济开发区创新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程子璇信心满满地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抓工期保进度

10月23日,集大原高铁正加紧施工。据悉,集大原高速铁路途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山西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线路全长269.6公里。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日报】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经营主体探访)山西刘姥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产业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我们有5条生产线,包括猪牛羊肉生肉生产线、猪牛羊肉熟肉生产线、预制菜生产线、速冻水饺生产线、主食生产线,目前可加工生产的预制菜有100多个品种。”10月20日,在怀仁市山西刘姥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跃军向记者介绍。  

走进该公司预制菜生产车间主食生产区,一台台半自动化生产设备正有序运转,工人们身着工装,戴着口罩和手套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忙碌着。记者看到,在经过机器和面、滚揉、切割、卷筒、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及工人们的手动加工下,一个个松软适口的荷叶夹馍、酥脆可口的红糖饼等被套袋装箱。饺子生产线工人赵启梅告诉记者:“我们每天十几个人擀皮儿,纯手工包,一天能包七八百斤饺子。”  

据介绍,该公司投资600万元,依托怀仁市御隆煌现代农业园区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研学教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优势,聚力开发“晋菜晋味”预制菜,力求形成特色鲜明、链条完整、业态丰富、竞争力强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振兴。  

“预制菜的发展,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也带动了当地蔬菜的产量和销量。”张跃军介绍,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统一农户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保证种植基地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农户赵敏秀说:“我和老伴儿是北辛庄村人,我们承包了园区4个大棚,种一些应季蔬菜,收入比之前增加不少,而且更稳定了。”目前,该公司辐射带动了路庄、南辛村、北辛村等村种植蔬菜,带动7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群众增收有法宝,勤劳肯干是前提。“我家就在附近的路庄村,岁数大了,再加上身体原因导致不能务农,来了这儿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日子过得很踏实。有的工人家在城里,公司还有班车早晚接送,上下班都很方便。”赵启梅告诉记者。自2022年建成开工以来,她就应聘进园务工。在赵启梅的带动下,附近村的42名村民都陆续来到公司上班,过上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日子。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产地,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市场供给,符合“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农产品向食品化升级、农业供给侧向需求侧升级趋势,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对于带动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集预制菜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坚决从农产品源头把控食品安全,继续完善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产业链条,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一条龙’服务。”张跃军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右玉县植物工厂项目高效率推进

本报讯 10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右玉县的国家电投中宇右玉绿电转化植物工厂示范实验项目的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只见数十名工人正开足马力进行桩基础施工,全力以赴为后续的主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7级以上抗震要求,我们现场共打了44根长度26米的预制桩,之后会进行‘植物工厂’的主体建设,包括地下一层的绿植实验中心和地上两层的绿植培植中心、有机草莓种植中心,工程预计11月中下旬完成。”项目施工经理林庆告诉记者。  

“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右玉县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绿色、高效的绿电转化植物工厂示范实验项目,实现智慧农业和绿色工业融合发展。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46亿元,在右玉县建设总规模40万平方米植物工厂项目、冻干食品深加工产业及全国农产品电商综合物流园,配套建设风光新能源电站项目2GW。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面开工,施工方抢抓施工黄金期,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早投产、早达效。  

“绿电转化植物工厂示范实验项目依托新能源发电为植物工厂供电,植物工厂的稀有药材、水果等将实现不受气候限制和环境制约的全年不间断种植,在一些特有地区才能生长的名贵中药材和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水果,通过植物工厂也可以实现在右玉县的生长培育。”该项目负责人李培杰介绍。  

据了解,国家电投中宇右玉绿电转化植物工厂示范实验项目建设从2023年开始到2027年结束,整个工程分五期完成,40万平方米植物工厂全部投产后,将为朔州市带来每年27.78亿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当地4000人就业。其通过“新能源+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在右玉县落户安家,将为右玉县未来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日报客户端】生态文明建设的朔州实践


朔州市恢河公园。

朔城区神头泉。

朔州市敬德公园。

一片树林,昂然挺立。朔州市右玉县绿进沙退,一望无际的森林郁郁葱葱,沙地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在毛乌素沙漠持续创造。  

一座公园,舒展画卷。地处桑干河上游的七里河公园,水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画中,曾经污水横流的地方,变成市民的“幸福园”。  

一条大河,绿意盎然。桑干河水碧波荡漾,岸边芦苇翠绿茂密,远处水天一色,河面上的水鸟悠闲觅食,一幅“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片林、一座园、一条河,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秋日的朔州,一派塞外江南好风光。  

青山绿水踏歌而行。朔州一路向绿,摘下了一枚又一枚沉甸甸的“勋章”:朔州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山西省林业建设先进市;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右玉县分别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右玉县荣获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攻坚成效更加显著,治理能力更加全面。朔州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朔州答卷。

打好“三大保卫战” 塞上绿都展新颜

朔州,这座因煤而兴的“煤城”,近年来告别了灰尘漫天的污染天气,经过治理,完成了华丽转变——2020年至2022年,朔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综合指数分别为4.78、4.12、4.03,全省排名均为第2;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分别为285天、301天、315天;2023年1—9月,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9,同比下降1.0%,优良天数为214天,全省排名第2。水环境质量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100%;2022年,9个省考断面首次全部退出劣Ⅴ类。  

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生权说:“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水生态环境治理、土壤安全防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  

近年来,朔州市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通过狠抓环境污染治理,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13年冬天,朔州遭遇严重雾霾。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朔州市紧盯煤炭资源领域,从全面治理PM2.5开始,调整产业、降尘控车、压减燃煤,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朔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题。十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朔州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  

治理大气不能只靠战役式突击。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战斗里,科技,始终是中流砥柱。2013年系统监测PM2.5以来,朔州的监测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细”“从细到精”的过程。市区及周边乡镇建成了98个高密度监测点,不仅实现了对PM2.5实时浓度的监测,还开展了PM2.5组分实时在线监测、PM2.5来源解析,为日常减排、区域重污染联防联控提供科学依据。  

多部门打出“组合拳”。朔州市凝聚多方攻坚力量,建立部门协作常态化机制,共同守卫“蓝天白云”。以扬尘污染治理为例,每年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城管、交通、交警等部门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市、区)长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扬尘污染整治工作专班,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重点对建筑施工、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堆场扬尘、工业扬尘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  

在协同作战方面升级加力的同时,朔州市还主动向重点行业减排问题“亮剑”,积极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发展。2021年8月底,朔州市67家陶瓷企业和49家耐火材料企业完成天然气替代,日替代量可达150万立方米,从根本上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扎实推进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4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每家投入七八千万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年减少NOx排放量2300吨,现已全部达到新标准要求。每年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和VOCs重点排放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现场检查。全力推进煤炭集运站无组织排放治理工程,全市42家煤炭集运站已完成全封闭煤棚建设26家,今年新增7家开工建设。  

昔日的纳污坑塘蜕变成为湖泊。漫步在七里河李家窑村段,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亮丽新景象映入眼帘。  

2016年以来,朔州市启动了桑干河流域一体化综合治理,当年投入3.7亿元全面治理七里河黑臭水体,并于2017年底完成治理、通过验收。后续又实施了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源子河朔城区和平鲁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实现长治久清。同时,以此为契机,对七里河四周的养殖场、“散乱污”企业进行了取缔、关停,并在沿河区域新建了朔州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等,不断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如今,七里河省控断面退出劣V类,河道四周重现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  

七里河的改变是朔州市推进桑干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每年印发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一住两公”地块监管,开展土壤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消除重点场所、设施土壤污染风险隐患。

山区小县城 处处皆画卷

朔州市地处雁门关外、黄土高原东段、毛乌素沙漠前沿,距首都北京450公里,是西北风沙侵袭京津地区的必经之地,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是首都水资源保护上游地区,是维系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近年来,朔州市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全面实施生态工程,举全市之力,大打生态建设攻坚战,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强力推进造林绿化,打造了朔城区西山50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区、平鲁区太平山卧龙山30万亩樟子松基地、山阴县西山40万亩防护林带、怀仁市西山40万亩生态园林区、应县龙首山15万亩防护林区、右玉县环城绿化30万亩生态景区等多处大面积防护林带,不仅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新路子。截至2022年底,朔州市林草面积达762.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5%。朔州市先后被表彰为“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市”和“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右玉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右玉县还被国家有关部委表彰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县”。  

塞外右玉,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晋蒙两省交界处的山西省右玉县,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下,县城南端的南山森林公园内,数十万亩松柏林铺开,绿色一望无际。站在园内制高点“丰碑”雕塑前放眼望去,县城和周边的村庄掩映丛中,一幅山林叠翠、溪流潺潺的山水画卷。  

美丽画卷的背后是右玉人多年的绿色坚守:70年多来,右玉县历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让这个曾经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天晴也,看红艳艳一轮朝日,绿油油一片林海。”“丰碑”雕塑底座上刻着《右玉绿化赋》中的这句话,是右玉县70多年植树造林成效的最佳概括。  

古城马邑,青山绿水,生机勃勃。  

当秋日的阳光倾泻而至,伴随着声声鸟鸣,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的金沙植物园内热闹了起来。“之前这里是一片荒地,自从植物园建成后,我们每天早上在这里健身,已有七八年时间。”正在锻炼的金沙健身队领队李金明介绍,金沙植物园环境好,在这里锻炼又不扰民,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金沙植物园从2009年10月开始建设,通过形态各异的小森林、疏林灌草丛、林荫带等植被运用,打造了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园内分为高大乔木区、生态群落区、精细配置区、各类花卉区、疏林草地区、水生植物区六个主题景区。  

位于朔州市区西部桑干河上游、东连朔城区金沙植物园的西山森林公园,是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部分。西山森林公园是一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其中,20万亩为林草混交治理区,20万亩为城郊型森林公园。把生态兴区和富民强区结合起来,接续推进西山、南山、洪涛山生态绿化,打造百公里生态走廊,百万亩生态屏障。  

俯瞰朔城区全局,金沙植物园与西山森林公园相连,使得这座城市绿意盎然。  

如今,朔城大地上,西山50万亩人工生态林郁郁葱葱,与南山50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相连接,形成市区西南部百万亩绿色屏障、百公里生态走廊,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凝聚起了绿色发展新动力。  

生态山阴,成就绿色新高地。  

山阴县作为一个煤炭重点县,也在发展中积极探寻着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多年来,通过整合国家和省生态绿化项目,大搞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环城绿化和厂矿、单位、社区绿化活动,一步步实现了由“黑”到“绿”的华丽蜕变。  

为了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的进程,山阴县立足提高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力、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山阴的大局,一手抓造林修复生态,一手抓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减少污染,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力争走出一条减少环境压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的循环发展的新路。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实施了西山百里缓坡丘陵区50万亩治沙工程、南山广武50万亩劣质地治沙造林工程和桑干河1.5万亩湿地公园“两山一河”三大生态治理工程,彰显了山阴县植树造林的手笔之大。以热电联供项目替代县城供热站,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工程,严格污染项目准入门槛,加快净化步伐。开工建设广武旅游区50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水系建设项目,启动旧广武城城墙修复和博物馆布展项目,完成19.4公里的广武旅游公路建设。

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

从城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朔州正在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走绿色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朔州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回看过去数年,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朔州绘就了两条曲线。  

一条是金色的曲线。从2011年到2021年,朔州的GDP从855.2亿元增长到1420.6亿元。2021年,人均GDP8.93万元,人均GDP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第75位,较上年提升34位,成为全国16个名次上升10位以上的城市之一,也是山西省仅有的3个人均GDP进入全国百强市之一。  

另一条是绿色的曲线。同一时期,朔州万元GDP能耗、水耗大幅下降,仅“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降幅15.29%。  

在朔州,一切让路生态,是各地面临抉择时的不二标准。  

如果说绿水青山是看得见的绿色发展,“看不见”的绿色也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县域宜林荒山基本绿化的目标已经实现。绿化、彩化、财化,进一步扩大生态兴县效应成为新目标。”朔州生态环境局右玉分局温婷介绍,2017年,右玉县入选全国13个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首批4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种了70年树的右玉人着实自豪了一把。  

右玉从植树造林到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美丽”资本。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右玉要在完成全域绿化后,继续投资14亿元实施19个生态环保提质增效的产业项目,林木绿化率将由现在的56%上升到60%以上,真正走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断改善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右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供了“美丽”资本。在右卫古城北大街上,一座由旧粮站改造成的油画写生基地被形象地取名为“右卫艺术粮仓”,如今,这里是中央美院、中国油画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的写生基地。“每年来写生的学生有1000多人,参观人次在40万以上。”右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辛泰说。右玉特有的黄土丘陵地貌、四季迥异的色彩和浑厚雄伟的长城古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艺术家。  

如今,右玉的绿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右玉燕麦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右玉羊肉成为山西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2022年,游客接待人次510万,同比增长10.6%,旅游收入达30.5亿元。  

朔州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近年来,朔州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通过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  

来到朔州市中煤平朔集团安太堡露天煤矿,只见蓝天白云,草木葱茏,鸟雀虫鸣,湖水悠悠……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是一个大型矿区。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一个中外大型合作项目,也从此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煤平朔集团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西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其自建矿起就遵循“边开采边修复”理念,也让昔日矿山披上“绿装”,重获生态价值。经过了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平朔集团复垦区的面积已经超过7万亩,包括2万亩耕地及5万亩林地。徜徉于复垦区中,虫鸣鸟叫不绝于耳,不时有各种野生动物窜出来,仿佛置身原始森林。  

站在中煤平朔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观景台上远眺,波光粼粼的湖水和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能想象吗?这里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矿区。”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环保主管王璟川指着眼前的景象感叹道。  

“如今,园区的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远高于原地貌不足10%的植被覆盖率。”王璟川介绍,环境改善以后,生物种类也日渐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  

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原则,朔州市引导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开展“三区”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全市64座煤矿企业累计治理土地约16.14万亩,113家非煤矿山企业累计治理土地面积3035.85亩。  

在山西省首座“零碳”机场——朔州滋润机场,依托光伏发电系统、地热能供热制冷系统、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四大部分,机场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用能需求,进而实现零碳用电、零碳供暖、零碳制冷、零碳服务。  

在冲刺“减碳”的关键当口,如何能在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甚至换道超车?这个问题,我们欣喜地在朔州的发展路径里看到了答案。朔州用一个个脚踏实地的成就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它还告诉我们,经济落后不是生态文明,连接生态和经济发展的,是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信仰。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山西日报客户端】微视频丨朔州:塞上秋色别样美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5.【山西日报客户端】(聚焦文博会)朔州展区:呈瓷都之美 显木塔风情

10月20日,文博会朔州展区内,参观者被琳琅满目的文化艺术品所吸引。山西日报记者阮洋摄

山西日报记者报道 近4.5米高的应县木塔模型成热门“打卡地”,戴上VR眼镜,即可“抵达”木塔现场实景观看;应县女子陶瓷乐队用陶瓷演奏的一曲曲美妙的音乐,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走进文博会朔州展区,满满的科技感、多元的沉浸式体验,让广大参观者流连忘返。

本届文博会朔州展区面积为500平方米,集形象馆、艺术馆、产品馆于一体,展区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为主题,主色调采用绿色,辅助色采用白色,展陈和展品突出“文化+”的理念,集中展示朔州市在媒体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果。

借文博会“东风”,今年朔州展区还设置了怀仁陶瓷专业镇展厅,组织怀仁当地的6家优秀陶瓷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山西特色陶瓷专业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成果。除现场展览展示外,展区还设置了直播区,参观者可通过线上互动和线下体验方式,多角度领略朔州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朔州展区舞台表演区还开展了一系列展演活动,主要展示具有朔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朔州大秧歌、应县耍孩儿、右玉道情、踢鼓秧歌等非遗剧目以及沙画表演、非遗工艺展示。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6.【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九九重阳节 我省各地开展孝亲敬老活动 弘扬传统美德

摘要: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省各地举办多种活动,给老人们送去温暖,进一步做实做细养老服务,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

朔州市妇联携手是戏剧曲艺家协会及文艺工作者在康养院开展“爱在深秋情暖夕阳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与老人们共迎重阳。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7.【山西卫视-新闻午报】(记者带你看文博)擦亮“金招牌”递上“金名片” 文博会上拉满“镇能量”

摘要:本届文博会上,我省专门设置了专业镇展区,观众们流连其间,让人感到满满的“镇能量”。在怀仁陶瓷展区,光亮细腻,花色形制独特的陶瓷制品,也让观众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8.【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激励我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坚定信心 团结奋进 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摘要:10月23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工人阶级提出了殷切希望,我省各级工会工作者和广大职工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用劳动创造幸福,用奋斗铸就伟业。

朔州市工会干部 李婧男: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履行好工会的基本职责,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9.【山西卫视-新闻午报】(乡村行·看振兴)全省迎来丰收季 遍地金黄粮满仓

摘要:秋季的田野里丰收是底色,连日来三晋大地遍地金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几天,在神头镇下西关村,上千亩水稻在深秋时节迎来了收获季,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颗粒饱满,收割机的轰鸣声也传递着塞外江南丰收的喜悦。

多年来,当地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但神头全域沿河土地大多盐碱度高,有大片大片的闲置土地。近年来当地引进了海水稻品种,经过几年种植,目前水稻种植逐渐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0.【山西卫视-新闻午报】塞上秋来风景异

摘要:眼下,寒露刚过,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又以它如诗如画的景色在这深秋的季节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朔州市朔城区的紫荆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万亩,属恒山山脉。保护区内山势雄伟,山岭巍峨,山上灌木丛生,林草总覆盖度达90%。

从高处俯瞰,红色、黄色、绿色点缀在群山之间,装点出塞上斑斓的秋色,映衬着广阔的蓝天,仿佛天地间慢慢展开的绚丽生态画卷。每年秋天,风光如画、红树疏黄,让这里成为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1.【山西卫视-晚间新闻】朔州市平鲁区携手三一集团加快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摘要: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成功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项目” 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再次刷新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2.【山西卫视-新闻午报】(乡村行·看振兴)山货插上“云翅膀” 助农增收促振兴

摘要:助农直播已经逐渐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我省各地的农特产品也搭上了直播带货的顺风车,手机成了农户们手中的新农具,他们把直播间搬到了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打开网上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百姓增收致富。同时各地还积极建设乡村一镇,搭建服务平台,不断深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从而带动县域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朔州应县作为整个乡村驿站项目的核心硬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除了能为电商创业和从业者提供技术培训外,还提供涵盖产品展示体验,品牌塑造,产品对接,创业孵化,运营指导,政策咨询等全方位一体化电商公共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3.【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签订光伏项目协议

摘要:10月27号,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据了解此次签约的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3.4亿元,年总产值约21亿,预计创造就业岗位500人,同步签约的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助力三一硅能进一步完善光伏产品全产业链量产基地建设,加快朔州从传统煤电基地向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转型。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