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仁市
中秋节时人们习惯吃“糖干炉”
这种当地的特色小吃
还有一个奇怪的外号叫“闪塌嘴”
它到底有什么来历呢?
一起去看一看
在怀仁市一家糖干炉作坊里
63岁的魏秀梅正在做饼坯,她从18岁学艺起,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糖干炉。
从她口中记者了解到,糖干炉这种特色食品出现于宋辽时期,相传是杨家将为传递情报而特制的,因为这种饼糖分较多、中间虚空,形似日常生火的炉子,因而得名——“糖干炉”。而之所以有“闪塌嘴”这个外号,也是因为糖干炉中空的特点,如果用力咬很容易闪了嘴。
制作糖干炉,首先要用面粉、油加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后楸成一个个重约二两五的面剂子揉好,再包上玫瑰、芝麻、青红丝、葵花仁等馅料。为达到中空的效果,封口必须严实,并在饼内留有一定的空气,这样入炉烤制时饼坯受热,中间就会慢慢鼓胀起来。
烤好的糖干炉具有香、酥、脆且甜而不腻的特点,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在怀仁当地,每逢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人们都有食用糖干炉的习俗,如今,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和电商的普及,糖干炉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热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