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下社镇:转变观念种“大棚” 发展富民新产业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1 8 0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助农增收是目的。应县下社镇通过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有效带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应县下社镇唐庄村,菜农唐根正在大棚里忙着铺设滴灌带,为接下来移栽秧苗做准备。铺带、剪孔、接口,和土地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唐根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他告诉记者,铺设完这些滴灌带以后,还要覆盖地膜。这两样东西组合起来,就是大棚种植的“利器”。

应县下社镇唐庄村 村民唐根说:“咱这个膜下滴灌主要是省水,浇的时候也省肥,操作方便省事,人们不用浇地了,拧开口子自己浇就行了,对庄稼长势也比较好。”

忙活完这几个大棚以后,唐根又来到已经出苗的圆白菜棚,清理地垄里的杂草,再过几天旁边的地垄里就可以种植架豆,从而充分利用大棚种植空间,实现一棚两种。唐根说,以前种的两个棚,年年一个大棚也能收入个两万多,这就去年就又建了十个,这个经济效益肯定是比大地强得多,这12个大棚预估计下来就是个三十来万。

 

远高于传统露地蔬菜种植的收益让一部分种植户率先尝到了甜头,也吸引了更多村民转变观念,开始发展设施农业。截至目前,唐庄村已新建移动大棚180多座,占地面积达200多亩。去年,应县下社镇唐庄村 村民唐义政看到附近村庄辛圐圙和石庄建了很多大棚,经济效益也很高,他们村人也开始转变思想,搞起大棚种植。 村支书 李世夺说,唐庄村有一半农户都参与到了这个农业大棚种植,每亩大棚收入两万元左右,全村收入四百多万。仅此一项,农户人均增收可达一万元左右,预计村集体增收五万元左右。

 

瞅准了设施农业发展前景,应县下社镇党委决定采取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方式,积极推行“组织联建、股份联动、村企联手、供给联营”的“四联”工作法,以点带面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全镇共建成蓄水式新型节能温室大棚24座、移动大棚1900座、日光温室大棚400座,总面积达到3900亩。

应县下社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米宗泽说:“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对建大棚的农户,在资金上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给农户协调信用社贷款,甚至说是低利息贷款,帮助农户把这个棚建起来,在后期运营保障上头,我们主要是对农户这个技术,从种、收各个方面,包括过程中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让他们掌握种植大棚的技术,在销售上头,我们主要是成立一支强有力的经纪人队伍,利用经纪人销路广、认识的人多(的优势),把大棚种植的蔬菜销出去,我们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实实在在的措施服务农民。”

(记 者孟志龙 任振国 应县台:丰丽佳 高政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