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廉政教育课,唤醒了我们新任村干部遵守党章党规的意识,对我们自觉守纪律讲规矩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提醒”。2021年9月以来,应县纪委监委紧盯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采取上好廉政第一课等方式,切实在新任村“两委”干部起步阶段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上下联动送“廉礼”。“我是一名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今天县纪委监委送来的廉政大礼包,不仅是一份祝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回去后我要多多学习,细细品读,做一个为百姓干实事的好干部。”应县义井乡柴庄村党支部书记苏六来收到县纪委监委送来的廉政“礼包”后,坚定地表示。
连续三个多月,县纪委监委机关监督检查室牵头,办公室、审理室、案管室、宣传部和乡镇纪委积极配合,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内容,并结合近年来查办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典型案件,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刻烙印,引导新当选村“两委”干部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目前,深入全县12个乡镇共开展162节廉政教育课。
“我们将持续抓好新任村‘两委’干部的廉政教育,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应县纪委副书记嵇元亮如是说。
创新教育动“廉情”。“在县廉政教育基地,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将典型腐败案例和贪污腐败的危害呈现在眼前,令人警醒、引人深思,警醒教育我们,必须时刻紧绷纪律这根弦,敬畏纪法,坚守底线,做到对党忠诚、干净担当。”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后,县直机关选派的年轻党支部书记高平感触很深。
应县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方式,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真切感受到党纪国法的威严,时刻做到心中有戒、行而有度。截止目前,共有6批次500余名村“两委”干部现场接受教育。
范店村新任党支部书记石玉宝充分感悟道:“案例中的人,有我儿时非常崇拜的偶像,没想到晚节不保,真可惜!关键是对手里权力不知敬畏,自我膨胀、拿不住自己,权力一旦失去约束监督,慢慢地‘鞋底就会脏、鞋帮也会湿’,时间一长就肆无忌惮,走向罪恶的深渊。”
“让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着实使其明白自己是‘党的人’,是老百姓眼里的‘公家人’,拥有着对公款、公权、公物等公共资源支配使用的权利,必须处理好公私关系、公道正派用权,彰显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本色和廉洁成色。”应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韩孟阜表示。
基层治理戴“廉箍”。村“两委”换届选举启动后,应县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一并安排部署,一起抓好落实,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指导、加强入口把关、加强业务培训等举措,确保选出一支敢于监督、有能力监督和让群众满意的村级“监督员”队伍。目前,全县共有203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走马上任。
为引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制约,破解“最后一公里”监督难题。应县纪委监委指导乡镇纪委对照小微权力清单内容,认真强化培训,把村务监督引入轨道。同时,积极推动村级“阳光工程”,指导开展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立公开栏、召开会议及宣传文化阵地等形式,加大公开力度,扩大社会的知情面,并准确把握公开的时效性,努力做到按时按序公开。
在工作推进中,应县持续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结合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手段,通过实地走访、调取数据信息、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应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晓瑜说:“上任即上岗,履职要尽责。我们要持续紧盯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事项、低保评议等事宜,强化对新任村‘两委’干部的监督检查,坚决给基层小微权力戴上廉洁‘紧箍咒’,推动基层治理在阳光下运行。”
应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应县纪委监委充分结合工作实际,聚焦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以“科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联动方式,整合监督力量,强化一线监督,直插一线对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精准监督。2021年全县村务监督组织发现报告问题20个,转化为问题线索1个。此外,不断收集村干部廉政勤政等方面信息,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及时敲响警钟,做到群众关心点在哪里,监督检查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着力实现对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形的重塑、魂的重铸,构筑起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洁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