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立足于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的优势,着眼于标准制定,品牌打造,大力发展蔬菜批发销售、冷链贮藏、深加工等相关衍生产业,打造蔬菜全产业链,构建“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记者到达应县南河种镇接马峪村的时候,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采收他们种植的新品种线椒,而这些新品种全部都有专门的经纪人进行销售,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
蔬菜经济人一头连着菜农,一头连接市场,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试种新品种,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我头一年种,种了一亩半,一亩田能产6000多斤。青椒、牛椒从种下到收获是一到两个月,咱们这个得80天,上市差这20天,他们卖完了,这个正好能上市,给老百姓添点收入。”菜农郭培和说。
眼下,正是蔬菜集中收获的重要阶段,菜农们田间地头忙着采摘、搬运,蔬菜经济人在交易市场忙着议价、销售,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广州客商邓并欢告诉记者,这里的质量比较好,每天最少的时候发六七万斤,在他们那边销量很大。“我长期和菜农打交道,和外地客商打交道,所以对市场需求比较了解,每天就是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反馈给农民,同时把咱们蔬菜的新产品推荐给客商,让更多农民受益。”应县南河种镇蔬菜经济人洪文志说。
应县坚持以“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网络化营销”五化建设为方向,逐步形成了以南河种蔬菜大市场为龙头,其他各乡镇10多个中心市场为补充,市场蔬菜年吞吐能力可达15亿公斤。并不断加大市场硬化、信息、计量、制冷、贮藏、加工、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强了市场服务功能。
为打造蔬菜全产业链,应县从种植模式、生产模式下功夫,形成30多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发展了10余个蔬菜批发市场,建设30多座预冷库和10多家蔬菜脱水厂,全县已培育持证经纪人1600余名,成立蔬菜营销等专业合作协会50多个,基地内联上万家蔬菜种植户,外联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大中城市,500多家蔬菜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