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朔州留下了众多红色文物和革命遗址。近年来,应县通过修缮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研学活动等,让革命精神得以传承,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从应县县城向南行驶30多里,穿过小石口村,就来到了位于闻名山山腰的革命烈士公墓。原应县党史办主任马良介绍说,烈士陵园基本埋葬的1948年解放应县战斗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那场战争非常激烈,共进行了三次攻城战斗,持续了40多天,我军伤亡总数是2700多人,敌人伤亡3000多人,469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
1948年4月,晋察冀军区发起的察南、绥东战役已进入末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全部和第六纵队一部共1万余人,冀晋一分区新编一团、应县大队、山阴县独立营等部队集结,对应县城实施包围,通过三次攻城在1948年25日攻城部队进入城内,应县宣布解放。马良告诉记者,当时解放区正在搞土地改革,雁北周围各县的地主全部组成20多只复仇队集中在应县,所以那时敌人抵抗非常顽强,因此应县可以说是在华北地区最难解放的一座县城。
饮水常思其源,精神历久弥新。为了缅怀为解放应县牺牲的革命烈士,应县在当地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成为了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信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