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山阴罗庄村:水稻收割正当时 田间奏响丰收曲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26 09:13 0

秋风起,稻花香。深秋时节,山阴县薛圐圙乡罗庄村的盐碱地水稻迎来丰收季,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利用收割机加紧收割水稻,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眼下,正是水稻丰收的季节,在山阴县薛圐圙乡的罗庄村是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当地正组织人员和机械,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加快水稻收割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连日来,在罗庄村广袤的田野里,一片片“金色的海洋”随风摇曳起伏。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开足马力“回”字形穿梭其间,一茬茬稻穗不断被卷入机器,收割、脱粒、吐杆一气呵成,干净的稻粒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转运车中,尽显丰收景象。

山阴县薛圐圙乡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郇晋侠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原则,全力推动罗庄村的盐碱地水稻种植项目,通过流转盐碱地50亩,对稻花香2号和稻花香4号两个品种进行试种,预计亩产精米能达到600—700斤。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村委会独资形式,组建集碾米、抛光、色选、包装为一体的生产线,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

近年来,薛圐圙乡积极响应各项政策要求,紧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农户科学种植,算好“经济账”,念活“致富经”,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增收的快车道,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山阴县薛圐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梅丽红说:“从传统玉米种植到大胆水稻改良试种,我们乡充分利用当地特色,采取‘全程机械化+综合种植业’的标准化模式,做好‘特优’文章,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了‘激活一个村,带动一方人’,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山阴台:郭升东 董建帅 李晨洁 丰春梅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