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羊肉因香味浓郁、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驰名三晋。2010年,“右玉羊肉”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登记,成为山西首个荣获国家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2019年,右玉县生态羊获山西省省级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获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
10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右玉县,从农民们的笑声里,感受到他们“发羊财”后的甜蜜。右玉县委宣传部辛泰副部长说:“目前,右玉共饲养羔羊约75万只。依托好的生态,右玉羊肉也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右玉羊肉的金字招牌在市场上认可度是越来越高,市场价格普遍高出周边地区同类羔羊肉。全县1000余农户依托生态牧场实现脱贫致富。”
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头羊”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说起右玉羊肉,人们会想到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村委主任张宏祥。回忆起儿时的生活,张宏祥记忆犹新:“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羊,大人们早出晚归,整天顶着太阳赶着羊,但一年下来却挣不了多少钱。”
“家有钱财万贯,四条腿的不算。”提起养羊,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又苦又累还不赚钱”。为了摆脱“土羊倌”的生活,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张宏祥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出村上学、工作,做过一段时间电脑生意,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在繁华都市住得越久,张宏祥就越怀念小时候吃过的“羊肉味儿”。“我去过很多城市,却很少能找到正宗、高品质的羊肉馆子,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张宏祥说,这让他萌生了回乡发展羊产业的念头。
2012年,张宏祥回到张千户岭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既缺资金又没经验的他一头扎进荒山里,修路、打井、建羊舍、买羊羔……不到一年时间山坡上已经跑满了白花花的羊群,最初持怀疑态度的乡亲们纷纷把自家土地流转给他,村民都进了他的养殖园区,成了月月有工资的工人。
“过去农民养羊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养羊靠科学和产业。”张宏祥说,在坚持传统放养方式的基础上,他还专门聘请了营养学专家,给羊开“菜单”、制定“补饲计划”,保证羊肉品质。此外他还将产业链做大做长,打造了集种草、肉羊育肥、加工、餐饮、电商、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了“祥和岭上右玉羊肉”的品牌。
如今,张宏祥的一万八千亩生态牧场一年出栏肉羊超过两万只,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上亿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半数年轻人陆续回乡工作,家家收入都翻了四五倍,周围十几个村的1000多户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全县1000多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政策成了公司的股东。
千余农户依托生态牧场实现脱贫致富
右玉,位于北纬39度,400毫米等雨线附近,是雁门关农牧交错区和国际公认的草食畜牧业黄金带,林木覆盖率54%,同时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各类杂粮等饲草饲料资源,发展养羊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优势。
在祥和岭上公司,养羊的方式也和以前不大一样。祥和岭上公司在一万多亩的荒地上建成了生态牧场,人工种植的灌木和乔木漫山遍野,既实现了保持土壤水分,又能促进牧草生长的目的。
在张宏祥看来,右玉要走生态养羊的路子,打好生态牌是必经之路。他说:“灌木和乔木的枝叶在夏天可以让羊有乘凉的地方,嫩叶和果实羊也可以吃。羊的粪便成为灌木、乔木和牧草生长的有益肥料,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循环。”不仅如此,为解决冬储饲料问题,他们公司还流转了6000亩地专门种植牧草。
如今,祥和岭上公司下辖右玉县张千户岭养殖专业合作社、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七个分公司,走上了一条产业融合高效发展之路。生态牧场所在的张千户岭村和周边村庄,还有80多名村民在牧场务工,月收入超过2000元,全县1000余农户依托生态牧场实现脱贫致富。
一个脱贫致富的生动样本
10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
蓝天上镶嵌着朵朵白云,山坡上羊儿悠闲地吃着牧草,最简单的意象勾勒出“塞上绿洲”右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
今年65岁的王悦,是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的村民,来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之前,以种地为生,虽然辛勤耕耘着80多亩地,但海拔高、陡坡多的张千户岭村,是典型的晋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广种薄收,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收入几千块钱,温饱都成问题。
5年前,企业吸纳他来打工,他的生活也就此迎来了转机。
10月6日,记者见到王悦时,他正在打扫圈舍。记者问他在这儿怎么样,他开心地笑着说:“老伴儿给喂喂羊,我给打扫圈舍,一年两个人能收入五六万吧,加上土地流转,我们厂子提供吃、住,衣服都给买上了,不用我们自己花钱,这个五六万基本上都是纯收入,都存起来了。”
现在他把这里当成家住了下来,日子好了,老两口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张悦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国家扶贫政策非常好,县城里头又给弄的楼房,挺好的,这个生活肯定是水平提高了,小康水平达到了。”
来这里打工的共有15对夫妻,其中有10对曾经是贫困户,现在他们在这里靠着自己的双手,不仅稳稳地脱了贫还致了富。
不仅是就业扶贫,企业还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
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国胜介绍:“流转土地每年每亩50多元钱,我们这儿贫困户也好,农户也好,差不多每户有六七十亩到100亩左右,所以说收入也很可观。我们差不多到现在流转了5万多亩地,有一半以上是贫困户的土地。”
截至目前,当地有100多名贫困农民在企业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2.4万元,较以往的6000元左右提高了4倍;还通过成立张千户岭养殖专业合作社,让20多位村民成为合作社员工,每年根据合作社经营情况给予收益分红。另外,每年农忙季节临时用工约100人,每人每天80元,年带动贫困农户增收72万元。
王国胜说,为了让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主要在两方面做了部署,一个在技能培训方面,给老百姓、贫困户在种植技能、养殖技能方面,每年尤其在秋后、农闲的时候做定期培训,加强他们这两项技术。另一点主要还是既有政策的保护价收购,通过收羊收草,我们对贫困户有倾斜,都比市场价高0.5元到1元,就像羊;草差不多一吨高40—50元,这是我们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的两个主要模式。
未来可期“发羊财”的农民将更多
说起右玉羊来,张宏祥俨然一位名副其实的羊专家。张宏祥描绘的美好“羊”图正一步步化为现实,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肯定,他先后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以及“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殊荣,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未来两到三年,祥和岭上公司将打造成集“生态粮草种植、智能牧场散养、屠宰加工包装、产品系列分割、线下餐厅体验、线上网络销售、产品定制服务、颐养健康产业”为一体的散养羊全产业链生产基地,让“祥和岭上”和“千户侯”两个知名地标羊肉品牌走向全国;打造成农牧观光、生态旅游、美食体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集聚地,促进右玉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全国实体经济旅游发展亮点企业。
“物以稀为贵,地以名为荣。游客来到右玉县张千户岭村,看的是稀奇,买的是品牌,吃的是信誉,带走的是记忆。”张宏祥对未来如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