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红山荞麦作为平鲁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山西小杂粮的优秀代表。为把红山荞麦品牌做大做强,提高良种覆盖率,今年,平鲁区实施了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着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种植效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平鲁区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实施地点在阻虎乡大干沟村、小干沟村、后马亮沟村及前暖沟村,总体规模3400亩。作为项目内容之一,技术人员引进了红花荞麦、晋甜荞、常路秋等国内外24个荞麦品种,用红山荞麦作对照,进行示范种植。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种植主管安文利介绍说,今年6月25号开始播种红山荞麦,它的花比别的大,秆子也粗,各方面都比其他品种发育得好。
作为承担项目实施的企业,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多年来持续对红山荞麦进行提纯复壮,让荞麦亩产量从90公斤提升到105公斤。为培育荞麦良种,项目除了对比研究播种方式、种植密度,还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减量增效等试验,力争进一步提高红山荞麦品种纯度和产量,建设全省小杂粮供种基地。此外,经过多年种植推广和深加工,红山荞麦目前已有饼干、药茶、方便面、饮料等一系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因此优质的荞麦种子供不应求,不断销往省内外,收入可观。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智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准备把育种面积扩展到2万多亩,将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杨慧 吕慧杰 平鲁台:段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