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精准扶贫 决胜全面小康——朔城区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朔城区新闻中心 作者:丁海云 贾晓霞 发布时间:2020-09-25 00:14 0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9月23日,朔城区召开脱贫攻坚“决战100天、兑现军令状”推进会,决定从9月中旬起至12月底举全区之力决战一百天,标志着全区的决胜脱贫攻坚总攻战已全面打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朔城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政策和帮扶两方面重点向贫困群众倾斜,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打好脱贫攻坚战。全体党员干部自上而下,倾情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有成果,有特色,有深度,更有温度。

“三级责任”抓落实

  朔城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朔城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朔城区2020年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压实帮扶责任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两级也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围绕各自职能,都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标准要求,朔城区政府进一步压实区、乡、村“三级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任务落实。区级层面,区委常委会议和11个专项工作领导组强化指挥调度。区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统筹指挥调度。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进行一次通报。11个专项工作领导组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及时了解情况,研究部署落实。党政一把手扛牢第一责任。区四大班子领导严格执行包村联系制度,每周至少一次到乡到村推动工作。分管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区长负责统筹协调11个专项工作领导组和区扶贫办,掌握核实数据信息,严格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监督管理项目资金,宣传落实政策保障,完善档案资料。在乡级和部门层面,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部吃住在乡村,每月至少一次走遍全乡所有贫困户。承担专项工作任务的部门“一把手”每两周至少深入非贫困村一次。在村级和驻村干部层面,要求“两委”干部必须常年在村,每月遍访本村贫困户。21支驻村工作队63名干部严格落实“五天四夜”要求,真入户、真扶贫。

因地制宜抓产业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近年来,朔城区结合区域优势,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2020年朔城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预算资金330万元,已全部支出。统筹落实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实施入库项目69个。

  朔城区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全区建成产业扶贫项目34个,其中苜蓿、玫瑰、蔬菜等特色农业种植项目8个、养殖扶贫项目6个、农机服务项目9个、杂粮产业发展项目5个、干果经济林扶贫项目5个、中药材种植项目1个。结合南山生态走廊创建工程的基础,朔城区提出生态扶贫分类推进,通过生态就业带动脱贫、生态项目促动脱贫、生态产业拉动脱贫三大途径,创新生态扶贫方式,推动精准脱贫。针对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卖粮难的问题,充分发挥部门桥梁作用,采取两项促销帮售措施,推动全区800多户贫困户、5000余吨滞销玉米全部销售完毕,销售收入900多万元。一是采取“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定向外销。利用“马邑村”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宣传,经纪人联户销售,委托致富粮油、绿源粮油2家商贸公司线下定向销售,已向四川销售1900吨。二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就地转化。宏发养殖、国雄奶牛养殖等8家合作社和聚丰源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就地转化3100吨。

  与此同时,朔城区实施“精神提振”行动,坚持改善户容户貌与深化扶贫扶志相结合,让贫困户愿脱贫、能脱贫、会脱贫,把脱贫志气扶起来,让致富底气足起来,鼓励引导群众用勤奋劳动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朔城区投入130多万元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容户貌进行整治,已完成800多户的整治;按照省委“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一个劳动力就业”和市委“四到两确保”的总体要求,采取自主择业就业一批、就地就近安置一批、扶贫产业吸收一批、就业援助兜底一批“四个一批”的做法,扎实推进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清零。目前,自主择业554人,企业就地就近安置170人,扶贫产业项目吸收167人,就业援助兜底275人,807户贫困劳动力1166人实现了就业;加大扶贫车间培植力度,现已培植佳丽职业技术学校和爱心家政公司两个扶贫车间,共安排贫困劳动力30人就业。区政府引进阿里巴巴Ai豆计划项目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26个以上。

全面保障促提升

  朔城区政府大力实施“全面保障”行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核心指标,巩固提升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兜底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五大工程,为脱贫攻坚兜住底。在教育保障方面,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免学费、中职学生“雨露计划”、二本B类学生“教育扶贫”补贴政策及助学贷款政策。特别是对患有白血病的贫困户子女2户2人进行上门送教,九年义务教育无失学辍学。在医疗保障方面,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并实施“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保障制度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启动并全面推行了覆盖城乡全体参保人员的“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兜底保障方面,扎实开展监测摸底,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严格落实“单人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特困人员、遗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社保政策,确保应养尽养;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确保应补尽补。目前,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低保户362户800人、五保户33户34人、特困供养户34人。在住房安全方面,严格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房屋鉴定。在饮水安全方面,严格按照安全饮水四项标准,以村为单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全饮水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完善整改,安装自来水的有19个村,建设集中供水点的3个村,户户院内有吃水小井的3个村。经聘请山西宁宇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水质化验,全部符合饮用水标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