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州理论宣讲界,他多年担任市委理论宣讲骨干成员、市直机关党员先锋宣讲团组长,坚持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展示党的创新理论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善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反映大变化,用鲜活直白语言、丰富数据图表、详实佐证资料和生动实践案例,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努力增进受众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转化。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十年磨一剑”的理论宣讲人——马维东。他1989年7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1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硕毕业,2017年7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2019、2021、2022多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嘉奖。
从“草根”宣讲员做起,十多年宣讲二百余场。2012年以来,作为唯一公选进入宣讲团的领导干部,从“草根”宣讲员做到组长,在宣传党的理论、传播中央声音路上,笃行致远,乐此不疲。在县(区)、市直机关、高校、军营、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宣讲200多场,树起领导干部登台宣讲典范。凭借深厚功力的理论学养,内化于心的党性修养,守正向上的精神底气,直白感人的穿透讲解,真情带入的故事体验,立起了信息量大、感染力强、淋漓灌顶般的宣讲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和良好口碑。2016年获市委党校赛课一等奖,2021年撰写的《提高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研究》获省党建研究成果三等奖,2022年撰写的自选课题《锻造勇于自我革命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被市党建研究会评为调研课题二等奖。2022年被确定为市委干教培训优秀师资,《朔州产业布局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被评为优质课程。同年《朔州日报》以《十年磨一剑 宣讲见真功》作专题报道。同年获首届市直机关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
他热爱宣讲事业,常自带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在乡镇、社区和扶贫点宣讲。带头集体备课,指导分享宣讲经验,匠心育新人,“传帮带”一批优秀宣讲员。注重利用宣讲机会,互动式交流,倾听群众心声,面对面答疑释惑,引发共鸣。
“双料”专业背景根基厚,分众化宣讲有底气接地气。他具有政治学、经济学“双料”专业背景,加之深爱研究性学习和文秘创作,以及在发改、重点工程、金融领域工作历练,积累大量资料和数据,发表百万字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贯通体系化的学习能力,建构起深厚理论根基,形成了“按需施讲”“同讲异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宣讲风格。每次宣讲前,面对不同行业和受众,都要进行需求调查和授课导向分析,准备差异化资料和案例,选备不同课件内容,持续不断修改打磨,学思践悟,打造出一个个分众化、“升级版”精品讲稿。用他的话讲,要“少讲普通话,多讲地方话”,到农村讲农家话,进厂矿讲工人师傅能听懂的话,到社区要讲有温度的贴心话,进党校讲淬炼党性修养、筑基培根铸魂,到军营要讲英雄和有血性故事,到法院要讲法理案例,到高校要讲有深度的理论体系和学理逻辑,在金融机构讲助企纾困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努力做到时时学习、场场出新。他制作课件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树形图、思维导图、数据表等一应俱全。穿插有讲故事、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资料丰富,信息量大,很受欢迎。
“一听就懂”的宣讲,活化理论进基层。政治理论教育通俗化和大众化,是他花心思最多、下力气最大、用功夫最深的地方。每次宣讲都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反复进行推敲和创新。既在学理上深耕,又在大众化上着力,用生动实践、身边故事、特色载体,努力让理论讲彻底,思想讲鲜活。首先,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转化成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配插图文,增强画面质感。比如,讲党史“不怕牺牲史”,借用“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壮烈故事,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两年零9个月、19万7千多名英烈牺牲在异国他乡,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的史实,“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路上”佐证说理。“不懈奋斗史”,引入朔州人身边的故事——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1949年10月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植树造林号令,“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70多年绿化荒山,“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变成了“塞上绿洲”,并孕育出习近平总书记六次作出重要指示的“右玉精神”,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时代标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进而延伸到朔州市委“十四五”规划实施产业转型“十百千亿”行动计划,久久为功高质量发展蹚新路。其次,深入浅出地讲解,接地气的语言,情绪高昂的声音和手势,巧妙将抽象思想理论“活化”,使听众觉得政治理论学习不再是那么“干巴巴”“深奥难懂”,能听得进去,接受得了,感觉到很“解渴”,便于入脑入心。
常态化读经典学原著,宣讲功力扎实“功夫在诗外”。他常讲,“交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坚持吃透理论精髓,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多悟一分,不断建构框架、丰富内容、讲好故事。他经常坚持原原本本、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权威著作,深钻细悟,烂熟于心。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用理论新成果、实践新指南、斗争新武器“三个新”概括其历史地位,并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学习,讲到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之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系统回答“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推进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从理论概括、实践指南、重大成就、方法论层面,分别在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科学系统完备的逻辑体系,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在实践运用上,要求把这一重要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两个结合”“六个坚持”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从习总书记带领我们进行奋进新时代实践中深化认识,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锚定“两个基本实现”目标,谱写朔州“打造四大高地、建设塞上绿都”新篇章。
贴近实际讲透讲活理论,带入式宣讲深受欢迎。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力量。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用“大白话”说透新政策,带入式宣讲,拉近理论与生活距离,增强“理论话语”亲和力,让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好落实是他宣讲初衷和一贯风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从近现代史时间轴中展示建党、建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民族复兴进程,通过“一个主题”“两个结合”“三个务必”“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五条必由之路”,用数读方式解读核心要义。在《把握20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宣讲中,讲到党的二十大站在“两个大局”战略高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围绕新时代10年做了什么、未来30年要干什么进行解读。针对新时代10年做了什么?讲到报告用“3”+“16”+“4”结构,总结新时代十年经历三件大事、16个方面伟大变革、四个里程碑意义。同时用数据展示山西、朔州巨变,讲到朔州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高端绿色制造业、特优农牧业、文旅康养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产业,增强干群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同时,讲到伟大变革从何而来?“都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两个确立”。讲到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砥柱中流,不愧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不愧为“中华号”巨轮掌舵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面相未来30年要干什么?讲到一是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立场观点方法的系统概括,是深刻把握贯穿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金钥匙”。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立足基点,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品格,坚持问题导向是根本任务,坚持系统观念是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胸襟境界。二是实践拓展——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从《建国方略》说起,中西对比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色,以及九条本质要求和把握五大原则。还讲到“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做好青年工作,当好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通讯员: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