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剧协走进小涂皋寻访古道情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1-01 16:15 0

12月28日,朔州市剧协田文渊主席一行10人驱车赴朔城区沙塄河乡小涂皋村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涂皋道情进行深入调研。市剧协部分艺术家、原市人大代表等参加活动。

剧协一行人员听取了小涂皋村负责人关于该村人文历史和群众文化开展情况介绍。该村现有户籍人口2千多,常住人口600余人。南榆林小涂皋一带是戏曲之乡,有大秧歌,道情,耍孩儿,踢鼓,赛戏等多个剧种。道情是小涂皋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地人以此为荣。

小涂皋道情是本土一个古老的剧种,相传起源于唐代道士吟唱的“经韵”,宋代演变为说唱相间的鼓子词,清代发展为较成熟的道情戏搬上舞台。晋北流传的道情有右玉道情,神池道情,繁峙道情,朔县道情,朔县道情是道情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韵味,高亢的唱腔引人入胜。朔县道情以小涂皋道情为正宗,且流传最广最久。

小涂皋道情在民国及解放后仍兴盛于南榆林,贾庄一带,而且有相当规模的业余剧团,常在周边乡村演出,深受群众喜爱。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文化冲击,娱乐方式多元化影响,小涂皋道情逐渐走向衰败,演出市场萎缩,演员观众流失,剧团也随之解散,道情淡出了人们生活。

然而道情并未消亡,而是像不灭的火种存在于小涂皋村热爱这一古老原生态艺术纯朴的乡亲们心中。虽然没有了大的舞台,没有了多的观众,这些纯朴的农民艺术家们仍然爱着属于他们精神寄托——道情。一边种地一边唱,放下锄头穿戏装。逢年过节他们自发组织演出队,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表演。

近年来,村里一个叫王志的年轻人在村委的支持下,改变了小涂皋道情现状,他用自己当厨师挣来的辛苦钱整修了几间旧仓库,购置设备,招集演职人员,正式成立了小涂皋业余道情剧团,并担任团长兼琴师。目前剧团有二十多人,文武场齐备,年龄大多在40——60岁间,学员十余人。

目前,剧团能演的戏只是一些片断或折子戏,剧目有《姜郎休妻》《泥窑》《打金堂》《摸牌》《刘全进瓜》《愣小打碗罐》《五龙台》《扇坟》《高龙台》《瞎子观灯》等。

目前,小涂皋道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没有经费,创新不足,人才短缺,无场地。剧团只有3个旧衣箱,服装破旧不堪等。望文化部门和社会志士能给予扶持和帮助。

当日下午,道情剧团演职人员为调研团一行表演了开场锣鼓,道情曲牌,《刘全进瓜》片断。文武场强大的阵容,紧密的配合,高亢激昂的旋律,令剧协人员十分震撼。

此次调研组调研的目的是为抢救性挖掘整理保护这一濒危剧种进行摸底,详细了解小涂皋道情的发展源渊,生存现状,并向上级汇报。下一步剧协要立项,申报市级非遗,希望小涂皋道情能发展为省级非遗,国家级非遗,把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好做实。

记者:薛礼伟 通讯员:赵贵平 周明月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