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生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1:20 0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过大年。

一进腊月,孩子们就开始高兴了,心里一天天地盼望着,嘴里不断地唱着“过大年,响大炮”,掰着指头计算着期盼着。

盼到初八,吃过红红的腊八粥,年味就渐渐地浓起来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的最大欲望就是吃,老家人说,人活吃穿住,驴活吃豌豆。腊月里,正是三四九天气,冬夜寒冷,早早钻进热乎乎的被窝,弟兄们最热烈的话题当然是过年,带着期盼带着设想,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说着肉饺子肉丸子,说着炸麻花炸麻叶,说着油拨豆腐油果果,说着白面馍馍红点点……

这时候,母亲往往就说,这些娃们,数数盼盼就说吃了,一二三四五,先往嘴上数,一天介说说念念的。过一会她又自言自语地说,过年就是过的个嘴,给娃们吃好了,过年才过得高兴。母亲的话使我们说得更起劲了,说着说着就瞌睡了,睡着了。年就真的响着小鞭炮噼里啪啦钻进梦里来了。

熬到二十三过小年,年味就更浓了。母亲用泡好的精泥,仔仔细细地泥完灶。父亲往往会吟一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块钱,一边笑着对我说,今儿送灶王爷,中午响个炮。

早就等着的我,马上接过钱,一口气跑到供销社,买了10个大麻炮,两挂鞭炮,剩下四毛钱全买了水果糖。好多的小伙伴都买了炮,有的买大麻炮多些,有的买鞭炮多些,有的买水果糖多些。还有的干脆忍住嘴馋,不买水果糖而多买几个炮。这一天,所有的孩子们都高兴得像发了财一样。

第二天,母亲便开始蒸起窝窝了。起窝窝,就是先用谷子磨成面,像做馒头一样起好面,里面包上豆馅蒸出来的窝窝头。虽然是窝窝头,但毕竟是真材实料粮食做的,况且还包着平时根本吃不到的加了糖精甜甜的扁豆馅,吃起来还是挺可口的。

接下来,就开始烙糊儿了。糊儿的做法比较简单,先用我们当地种的小青糜子或二黄糜子磨成面,发酵后羼水搅成稀糊状,用专用的鏊子烙出来。吃起来既精道又美味,比糜窝窝好多了。现在街头卖的糊儿,有玉米面烙的,大米面烙的,口感和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

然后,母亲还会蒸一些白炒面窝窝。这种窝窝头的做法比较麻烦而且成本也高,不多蒸。大体做法是:挖一两升莜麦,不经过淘洗直接炒过,用小石磨(量少不值得用大磨)推成细面,发面后将预先备好的馅料像包包子一样包起来。馅料是熟山药丝加地皮菜,葱,韭菜,贼茉花,花椒,咸盐等佐料,用猪油渣或胡油炒过的,香气扑鼻。包这种窝窝可比包包子难度大多了,由于莜面和白面不一样,发酵后呈稀软状,需垫着干面来包,绝对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包好后即可上笼蒸熟,趁热吃一个,比烙糊儿和起窝窝香多了。

二十七,顿油锅。全家人一齐上手,父亲母亲动手炸麻花,炸麻叶,炸肉丸子,炸油拨豆腐,烧猪肉,我们弟兄姊妹打杂,加火,轮流拉风匣,将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到二十八,母亲才开始发面蒸馍馍。为啥在廿八呢?因为廿九要换窗户纸了,我们那地方都是住的石碹窑洞,窗户用麻纸糊的,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淋早破了,补了又补,过年要换新的。如果换了窗纸再顿油锅,油烟会把新窗花熏黑的,蒸馍馍时水蒸气也会把新窗纸洇湿的,那样的话,就把新换的窗户作踏了。如果炸的蒸的早了呢,又怕我们孩子们嘴馋,不等过年就偷吃光了。这个日子是母亲精心挑选好的,因为白面不多,不得不动一番脑筋,真是难为她老人家了。

二十九,太阳一升起来,母亲就打好糨糊,全家总动员,开始换窗纸。姐姐们取出剪了一个冬天的窗花,整理着对比着。这时候,母亲像一个艺术总监,不断地指点着,大斗方贴在西窑,这对胖娃娃抱面鱼贴在东窑,那朵大牡丹贴在玻璃上头……,有时嫌别人贴的不跟心,还亲自上手,剥下来重新贴好。到了中午,又黑又破的窗纸全换过了,糊着花花绿绿,争奇斗艳的新窗花的窗户又干净又明亮,家里顿时显得亮堂了许多。

除夕一大早,吃接年莜面饺子,这是一年中最香的一顿莜面,因为饺子里包了豆芽菜,母亲还熟了半勺头素油并炝了一撮摘麻花,我们蘸的是平时难得一见的油花盐水。

吃罢,就准备写对联了。我早早开始研墨,父亲认真地裁好红纸就动手写起来。这时候我站在旁边,父亲一边写着,一边示范我握笔的姿势以及运笔的要领,还时不时地教我认些字――这是个“春”字,这是个“庆”字。可以说,我的启蒙教育,就是在父亲写对联时开始的。等到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便将写对联的事完全交给我了。

第一次写对联,小小年纪,怎说也不敢动手。父亲鼓励我说,大胆写,不要怕,凡事都有个第一次,写几次就好了,写对联是练字的最好机会。

等太阳升高天气暖和些了,将写好的对联贴在大门上,家门上,窗户上。整个院子在红彤彤的对联衬托下,显得喜庆起来。瞅着对联上自己第一次写的毛笔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写的歪扭了。父亲听后,认真地说,字写的歪扭点没啥,多练练就好了,做人就怕歪歪咧咧,挺不起来就麻烦了。

中午母亲精心做了一顿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有肉有菜,主食铁定是烙糖饼,名曰翻身饼,寓意家庭甜美,年年翻身。据说,这个规矩连同烙糖饼的手艺,是我的曾祖母传下来的。我的曾祖父是秀才出身,曾祖母的娘家出过举人,他们做事比较讲究。

下午垒旺火,父亲又像写对联一样,早就将这件大事推给了我,只是关照一句,垒结实就行。

垒好旺火,弟兄姊妹就在母亲的催促下,开始抬水。高高兴兴地在井台上往返几个来回,将家里的大水缸盛的满满的。这时候,母亲就会说,水就是财,水满财旺。

年夜饭年年是“捞元宝”。母亲凭着高超的技艺,完完整整地煮出一锅白灵灵的跌鸡蛋,真的就像一个个的元宝似的。每人连汤带水的吃一碗,我们叫捞元宝,预祝来年发财的意思。

响过几个大炮,不等父亲点旺火就出去了。那会儿没电视,听也没听过那玩意儿。年轻人不是打扑克,就是东家进西家出地跑窜一黑夜。

回家的时候已是初一早晨,母亲已做好早饭。放一挂鞭炮,喝一碗热乎乎的海带豆腐汆粉汤,吃两个白面馍馍,倒头就睡。直睡到中午,闻见煮饺子的香味才起床。

坐在热炕上,看见炕桌中间放着一盆圆鼓鼓的白面肉饺,旁边还有一大盘略显发青粗糙的荞面饺子。那年头白面太少,母亲几乎年年都包些荞面肉饺,要不全家人不够吃。白面饺子全都让给我们吃,她和父亲只象征性地吃几个,主要是吃又硬又僵的荞面饺子。

我们挨个碗里倒好蒜醋,醋是母亲用粮食自家酿的老陈醋,看起来色艳,闻起来味浓,吃起来鲜香。

父亲说一句,快吃,看谁能吃出镚子来。我们知道,饺子里包了好多硬币,父亲包的麦穗饺子里更多一些,因此我和弟弟专拣那些长长的麦穗饺子吃。老人们常说,吃到硬币的人就是有福气的人,第一个吃到的人最有福气。于是,我们立马开吃,谁第一个吃到了,故意将钢镚儿吐到了碗里,叮当一声,高兴地说,我先吃到了。其他人马上加油,一口气吃得满头大汗,肚子里饱饱的都是幸福的感觉。

吃饱了饺子,年也就过好了。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