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来源:朔州日报 作者:刘淑花 发布时间:2021-09-22 16:18 0

创新是战略之举、强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战略之举,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创新科技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
  积极推进“一委一室一院”,成立朔州市储能技术学术委员会并成功举办储能技术学术论坛,能源互联网城市全省试点建设扎实推进;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上半年,全市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4%,全市共实施36个工业技改项目,同比增长151.3%,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二;
  全力打造国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我市初步被确定为亚洲粉煤灰大会永久会址,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综合利用已形成13大类30多个产品;
  全市有51家企业进入省级扶持的14个战略型新兴产业行列,享受用电终端价格0.3元优惠政策……
  这一项项令人振奋的工作成果,这一串串亮眼的统计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市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所取得的成就。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稳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印发《朔州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2021年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四大基地”安排任务52项;推动建设2座智能化煤矿、4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47处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改造。
  全面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印发《朔州市能源互联网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其办公室工作细则》,先行搭建技术平台,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院所、大项目,朔新能源1000兆瓦时锂电池、山西国润钒液流储电池项目已投产;金风科技150万千瓦风电和300兆瓦时储能电站、华朔新能源400兆瓦/800兆瓦时储能设施及重卡换电站、海泰新能朔州公司1000兆瓦高效光伏组件、一道平朔5000兆瓦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已开工建设。
  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来发展,在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服务手段、加大政策供给等方面狠下功夫。陶瓷自动化生产技术、天然气烧成技术取得突破,新型节能窑炉、余热利用的链式干燥系统普遍采用,陶瓷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日用陶瓷中高端产品达到80%以上。
  同时,全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大型矿热炉专用炭电极”项目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寒区日光温室高光效优质桃栽培技术”获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获2019年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先后有两家企业被省厅认定为成果转化示范企业。
创新环境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29日,浦发银行朔州分行为山西晋坤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落地投放3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开创全市首笔发明专利质押贷款。这既是我市推进金融创新的一次破冰行动,更是我市持续推进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示。
  创新生态是一个地区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市全面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推进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创新,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产关系和生态系统,增强创新生态吸引力,以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汇聚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力量。
  抓好理念革新是优化创新生态的根本前提。我市以创新的理念统领各项工作,进而推动制度创新,以有效制度供给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工作任务落地。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印发《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了全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推进会。上半年,全市共按4种改革方式累计办理涉企经营许可2566件,惠及企业2113户。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深入开展“五减行动”,全市行政审批减事项15项,减材料17件,减时限54%,减环节137个,减证明7项。推行核准类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起草完成相关实施方案草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分类优化审批流程图,在完成省定“审批时限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任务的基础上,将四类审批流程时限压缩到60个工作日。
  搭建创新平台是优化创新生态的重要抓手。我市加大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创新生态“111”工程,在重点行业领域内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出台《朔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办法》,受理14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申报工作,组织推荐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公司申报煤矸石高效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术转化类创新平台127个,其中煤电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家,山西省煤系高岭土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110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同时积极鼓励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经营模式,扩展盈利空间,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市建成11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5家、星创天地5家,在孵及入驻企业数达200余家。
创新引才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
  朔城区深入对接高校在人才、科技、成果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凝聚高层次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展高水平研究、转化高科技成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已与29所高校、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30个。
  右玉县积极引进人才,全力建设人才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签约,共涉及23个基地建设。
  应县出台多个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政策性文件,立足畜牧、陶瓷等特色产业,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与老万锅炉、雅士利乳业集团等民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确定了木塔、陶瓷、学校等领域实习实训岗位150个……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施创新驱动,本质上要靠人才驱动。优化创新生态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培育创新人才是汇聚创新力量的关键内容。我市在充分用好当前的引智平台,注重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广泛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良好的创新生态,为每个企业、每个创新项目、每一名创新人才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朔州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支持的意见》《朔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朔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持续优化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
  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对引进人才新建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国内外领军人才实施的创业和创新项目,分别给予100万至300万元、50万至200万元资助。省级领军人才创业和创新项目,给予50万至100万元、10万至50万元资助。设立3000万元专项基金,全面保障科研经费,应配尽配科研设施。
  注重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兴建752套人才公寓,实现拎包入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全力保障人才配偶安置,具有副教授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可办理入编调动手续,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口安置。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关心关怀,定期组织专家人才开展国情研修、休假疗养、健康体检,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市将下更大功夫,拿出更多举措,努力把创新生态打造成朔州发展的名片和核心竞争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