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风光旖旎。阳光洒在河面上,河水清澈,波光粼粼,芦苇荡漾,水鸟嬉戏……大自然美丽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
去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市桑干河清河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收集和处理效能,配合有关部门全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监管,规范运行,城镇生活污水全面达标排放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18年6月15日,我市启动了规模宏大的桑干河清河行动,按照“一年治标,二年治本,三年创优”总思路,全面推进桑干河清河行动,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与达标排放作为水污染防治源头管控的重中之重,成为了城市管理部门工作重心之一。
为彻底治理生活污水,进一步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效改造建设进度,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市城市管理局经常带领相关专家深入县(市、区)现场办公、上门服务。按照省、市决策部署,根据污水处理厂具体排放情况和建设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建立数据指标月报制度,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协调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管网溢流实行精准管理,通过建设闸阀进行管控,溢流口全部进行封堵。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对城镇建成区直排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全部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彻底消除城镇生活污水散乱排口。三是配合住建部门对城镇雨水排口规范管理,汛期前对雨水管网进行清淤、清理,加强源头管控。四是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对多个排污单位共用同一排污口的混合废水排污口按分工组织溯源,全面查清城镇生活污水直排情况和排污口数量,并进行整治。目前,全市投资4.8亿元,涉及10个项目的污水处理厂保温提效和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到22.5万吨,市县两级9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全力保证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互促互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制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进度领跑全省
2019年,桑干河朔州段在“一年治标”的基础上,进行“二年治本”。全市以“源头治四水,百日大会战,剿除劣Ⅴ类,水质全改善,清水进北京,确保水安全”为目标任务,进行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煤矿黑水全面治理、农牧废水普遍清理、雨季降水严格管理四水共治。生态环境好坏,污水治理至关重要。市城市管理局承接生活污水处理行业管理职责以来,把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多次赴各重点镇调研,通过采取包片督导、通报进展等措施,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各重点镇按时完成项目工程。同时,协同有关单位开展了通过建立污水管网排查和定期检测制度,全面加强设施和管网建设。
2019年,朔城区神头镇、平鲁区凤凰城镇、怀仁市金沙滩镇、山阴县古城镇、山阴县北周庄镇、山阴县玉井镇、应县南河种镇、右玉县右卫镇8个重点镇都建成并投运污水处理设施。全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通报中,我市开工率和完工率均达到100%,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全市爱国卫生运动暨清河行动“三年创优”推进会召开后,将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运行纳入爱国卫生运动的考核范围,同时又因地制宜启动了怀仁市毛家皂镇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已于8月底开工,10月中旬工程基本完工,我市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工作任务。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位于朔州桑干河畔神头镇,自古就被称为“苦寒”之地,过去这个“不养桑蚕不种麻”的地方,现在种出了水稻。农民石云保说,“神头镇关键是水好,经过三年来的清河行动和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一点污染也没有,太阳晒得热乎乎的。以前水少没法种水稻,现在水多了水清了,水稻也丰收了。”他说,生态环境好了,河里鱼、野鸭、野鸡、水鸟多了。每天来这里抓鱼的人也不少,鱼成了沿河人民的桌上美餐。还有鹤(黑颈鹤)、天鹅、许多叫不上名的鸟都相继飞来。
源头防治,部门联动,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流程管控
打好碧水保卫战,如何让桑干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经济的河,文化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何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水,身体健康有保障?如何让老百姓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全部收集、全部处理、全部利用?
市城市管理局与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过程管控,从生活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管网的雨污合流排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达标规范运行到污泥无害化处置处理和中水利用,都实现了源头可溯流程可控。特别是污泥无害化处置和中水利用方面,坚持因地制宜,部门协同配合,及时回应百姓诉求,为建设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塞上绿洲 美丽朔州”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水利用方面,与水利部门积极配合,及时启动了朔州市神头泉域再生水水源置换工程,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届时将全部使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年用水量约1095万吨,占其年度生活污水处理量的82%。在污泥处置方面,今年以来污水处理量猛增,污泥产生量超出污泥处理中心日处理40吨的处理能力,达到80吨的极限量。针对这一难题,市城市管理局为进一步实现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置处理的目标,创新思路,主动工作,攻克难题,积极与华电国际朔州热电分公司对接沟通,对该公司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将超出污泥处置中心设计能力的超量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处理量提前实现了省政府下达的市区污泥“零填埋”的工作任务,展现了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者的担当与作为。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城市建设发展快,对水环境的污染防治任务也就越重。朔州市城市管理局精准监察,铆足干劲,加强污水治理,助力桑干清河,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