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荒漠变绿洲,也要青山变金山。新时代,右玉正续写新的传奇

绿水青山铺就发展底色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袁兆辉 辛泰 发布时间:2022-07-18 14:43 0

生态是右玉的灵魂,绿色是右玉的本色。

近7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让这个新中国成立前森林覆盖率不到0.3%的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林木覆盖率达54%的“塞上绿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新时代,右玉人的绿色发展思考和探索仍在继续。

门前小溪潺潺,楼前绿草如茵。走进位于杀虎口风景名胜区二十五湾村的“文昌山庄”,田园乡村风情扑面而来,数座典雅有致的联排小洋楼坐落在村口。室内干净舒适,客房不亚于星级酒店水准。

但在数年前,二十五湾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子周边虽有杀虎口、海子湾水库等优质旅游景点,但囿于缺乏资金,长期以来,二十五湾村村民只能守着村里百余亩土地生活,手头并不宽裕。

改变发生在2017年,在右玉县城开办企业的杨再兴,回村与村民一起创办合作社。杨再兴作为主要投资方,吸收村民入股,二十五湾村村民转身变成了农家乐“股东”。

“自去年6月份开业以来,来我们这里休闲度假的客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只要游客来得多,村里百姓就能享受到山庄带来的收益!”杨再兴说。

而说起去年以来的旅游收入,紧邻二十五湾村的马营河村党支部书记朱义同样忍不住感慨:“2018年五一小长假到现在,我们已接待了来自北京、陕西、内蒙古、太原等地的游客4万多人次,直接带动百姓增加收入40多万元!”

满眼绿意的丛林,古朴悠然的城堡,巍峨曲折的长城,依托塞北独有的美丽景致,如今的右玉已在国内油画界享有盛名,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在内,每年都有数十家国内高校的艺术院系师生和众多专业画家常驻右玉,开展油画写生创作。

美景吸引着八方艺术人士纷至沓来的同时,右玉人也开始享受他们带来的红利。“这几天,家里就住着来右玉写生的老师和学生,家里的3间房,每间每天连吃带住60元,算下来,3间房每天租金有180元。”右玉县右卫镇村民李富说起他一天的收入,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右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也有了“美丽”资本。季春时节,在右玉县杀虎口、南山公园、铁山堡及右卫古城等景点,随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放下行囊,用心寻找着最原始、最生态的绿色同时,也为右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18年,右玉共接待国内游客2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9亿元。与此同时,右玉县更是实现旅游收入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年均增幅达22.37%。

2017年,右玉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开发区创建之初,就按照杀虎口——右卫文化创意园、环县城生态产业园、苍头河湿地体验带三大功能区布局谋划,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着力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心世说,就在今年4月16日至17日,右玉接受了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初审验收,验收组对右玉开展全域旅游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70载不懈绿色耕耘,右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林涛翻滚,繁花似锦,新时代下,右玉人又一次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他们誓将满目苍翠变成富民底色。

记者点评

记不清来过右玉多少次,也记不得采访过右玉多少人和多少事,但每来右玉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动、不一样的收获。70载接力植树造林,右玉人民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绿化奇迹,诞生了催人奋进的“右玉精神”,造就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改善自然生态的不朽史诗。如今,解决了生存问题的右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迫切。新时代的右玉如何坚持、弘扬和发展“右玉精神”?相信,秉持为民初心,继续带领群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能回答万众期盼。

主管:中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