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一定要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五年来,朔州市纪委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导,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狠抓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成效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为全市转型出雏形、“十四五”开新局提供坚强保障。
对标对表、对照看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作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上面做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改进作风树立了榜样。市委、市纪委监委坚持对标对表、对照看齐,切实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五年来,市委常委带头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包联企业项目”“下乡驻村”等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查访实情,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到1352个村、102个行政机关、1835家企业实地调研,落实财政帮扶资金,为群众和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市纪委监委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包联县(市、区)和派驻机构、包案化解重复信访问题、“五个一”工作法等制度机制,各县(市、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积极跟进,以优良作风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市纪委监委自觉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对标看齐,把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采取统一部署、市县联动、部门联合、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查处纠治力度,月月统计、定期通报,五年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18件859人,通报曝光179人,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四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市纪委监委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升到影响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高度来看待,聚焦6方面30个问题,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坚决整治,全市处理处分1017人,有效保障了政令畅通,促进了干部担当作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求,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带头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等问题,全市发文数量减少40%以上,市级督查考核减少50%左右,规范性文件和全市性会议分别下降75%和52.6%。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五年来,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65人,以作风攻坚助推脱贫攻坚;紧盯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治问题24个,精简疫情防控表格8种,推动责任落实、精准防控。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紧盯不放、寸步不让,深入开展“一桌餐”、居民小区隐蔽吃喝、“天价烟”“天价酒”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紧盯问题、常抓抓长,一年一个主题深化纪律作风整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抓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背离“两个务必”,搞“四风”那一套还有不小的市场?我们深刻反思习近平总书记之问,既从朔州地域文化和历史特性上找原因,又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上挖根源,也从全市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上深剖析,市委、市纪委监委开展一年一个主题深化纪律作风整治,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2016年开展了“为官不为”和“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整治,查处467件488人;2017年查处工作“凑合”“守摊”“松垮”“糊弄”等问题468件505人;2018年开展“力戒形式主义,狠抓工作落实”作风整顿,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895个,对187人进行了问责;2019年以刘修占等典型案例为镜鉴开展以案促治专项整治,对市直机关103家单位561名班子成员、36家驻朔企业单位177名班子成员进行警示教育,得到中央纪委充分肯定;2020年在山阴县开展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专项治理,督促案发地区一体开展以案促教、促改、促建,19名党员干部在规定时限内向组织说明问题,11名在职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5名县直单位“一把手”被免职,推动实现令行政肃、弊革风清;2021年在全市开展党纪国法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各单位围绕“六个一”内容扎实开展学习、撰写心得体会,严肃换届纪律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纪法、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和担当有为的干事创业环境。
聚焦民意、严查深究,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市纪委监委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回应群众诉求,以优良党风政风带社风转民风。针对个别单位设置门禁系统,“门难进、事难办”等问题,深入开展“门禁”系统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衙门作风”,市委带头拆除大院围墙,向市民开放,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全市65家单位2日内拆除了违规设置的门禁系统,既解决物理门禁,又解决思想门禁,推动实施首问负责制、一网通、一次办等机制,“人好见、事难办”问题有效解决,《中国纪检监察报》《山西日报》、各大门户网站作了具体报道,新华社作了专题采访。针对市县两级行政服务大厅存在“收发室”、办事窗口“推拖绕”、效率低下及审批事项“虚进”“假进”“体外循环”等形式主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了集中整顿,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集体约谈市政务大厅和22个市直重点部门负责人,推动全市应进的行政审批单位全部入驻政务大厅,45家行政审批单位对政务审批窗口人员授权审批项目191项,行政审批事项“虚进”“假进”“体外循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不良风气,推动全市有条件的331个农村和社区深入建立了农村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遏制了农村大操大办、盲目攀比歪风。
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四风”问题,要像防止疾病复发一样,抓标本兼治,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十九大以来,市纪委监委对我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的156条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全面修改完善了各自的《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提供了制度支撑。坚持抓常态、促长效,出台《重要节点监督检查发现“四风”问题线索快速处置工作办法》,对节点“四风”问题线索实行日报告、周处置、月办结,加快研判处置力度,持续强化警示震慑。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督促其查找漏洞,建章立制。比如在开展刘修占等案以案为鉴专项整治期间,针对查摆出的2670个突出问题,督促修订完善各项制度1890项,有效形成了不能腐的制度机制。同时针对此案暴露出的问题,与中央、省属驻朔单位探索建立沟通协作工作机制,构建一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贯通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风险合作排查工作制度机制以及问题线索移送、日常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贯通、“四风”整治协同长效制度机制,全面形成齐抓共管态势。比如,在山阴县开展净化政治生态工作中,针对暴露出的离退休干部插手现职事务等问题,督促山阴县建立《在职领导干部决策执行事务受干扰登记备案和记录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退休前廉政谈话、退休后约束制度》,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