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纪检监察工作这五年:紧扣“常”“长”抓监督 靶向治理提质效

来源:朔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09-02 16:37 0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做深日常监督,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注重监督下沉、防微杜渐,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在做深日常监督、长效监督上创新突破,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进日常监督常态化长效化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做深做实日常监督,切实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一是“点”上发力,常态监督紧盯“关键点”。紧盯“关键少数”、权力风险点,聚焦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监督。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四风”监督检查,五年来,全市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18件859人,通报曝光179人。紧盯换届纪律监督,把换届纪律监督工作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拓展,聚焦重要事项、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的方式,着力整治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推动整改人防问题项目212个,追缴人防易地建设费3.32亿元;持续整治医疗领域欺诈骗保问题,追回医保资金4219万元;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违规入股企业专项清理工作,全市纳入清理范围9714人,主动申报106人,上缴违规获益190.9万元。

二是“线”上用力,精准监督严守“警戒线”。紧盯人、财、事、物四条线,通过“四规范、四防止”,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精准监督。即:规范重大决策权,防止决策“一言堂”;规范选人用人权,防止用人“一句话”;规范财务管理权,防止用钱“一支笔”;规范资源处置权,防止物资“一人管”。通过创新日常监督方式,有效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推动“一把手”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管班子、带队伍,形成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同贯通的良好局面。结合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精准监督,协助市委建立了常态化开展新任职和交流任职市管干部廉政集体谈话制度。五年来,累计对850多名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对全市1338名拟提任干部进行廉政法规知识测试。

三是“面”上聚力,政治监督挺在“最前面”。通过深入各监督单位走访调研、专项检查,重点聚焦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部署要求的落实,定期对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化监督网。探索建立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部门“1+1”、监督检查部门和派驻机构“1+N”等工作机制,贯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监督”,强化与组织、审计、公安、检察等部门(单位)的协作,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五年来,通过常态化、全覆盖加强对联系县区、监督单位学习贯彻党章党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教育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214个问题真改实改、见到实效。

二、靶向治理、精准施治,推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规范化精细化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分析研判政治生态,及时提出分类施治对策,着力推动解决了大量影响、制约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是突出廉政画像,精准研判政治生态建设情况。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和派驻(派出)纪检监察组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和权限,围绕政治生态基本情况、践行“两个维护”、落实“两个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满意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少数”履职尽责等10个方面,对联系县区和监督单位的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研判,全面、客观、及时反映了政治生态建设情况。五年来,结合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做实做细廉政档案,进行“廉政画像”,动态更新、充实完善市管干部廉政档案900多份,县管干部廉政档案3500多份。

二是立足研判实际,不断增强工作部署导向性和操作性。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每半年进行1次,既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了解、收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跟进督促整改落实情况,又在年中、年尾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持续构建和完善“信息采集—分析研判—结果运用”的一体化工作闭环管理机制,五年来,对市直单位和县(市、区)进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700余次。特别是,在严肃查处山阴县原县长南志中案后,强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在山阴县开展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和专项巡察,推动实现令行政肃、弊革风清,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

三是聚焦研判落实,动态调整日常监督重点和方向。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最重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党内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报告出炉后,在继续紧盯10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联系监督检查室及派驻(派出)纪检监察组对日常监督的重点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解决影响、制约政治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及“十四五”开局起步等政治监督重点,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15个。

三、综合施策、同步推进,提升监督治理预见性精准性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持续深化日常监督,“严”的主基调得到长期坚持。

一是精细化开展廉政审查。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注重从政治上进行研判,严明选人用人纪律,聚焦干部的提拔使用, 自2016年9月以来,对市县两级党委提拔的2611人进行了廉政审查,提出暂缓或否定115人,既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又防止因研判把关不精准影响对干部的正常使用。

二是精准化运用“四种形态”。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处分干部20521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谈话函询14218人次、占69.3%,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第二种形态纪律轻处分、组织调整5598人次、占27.3%,使党纪政务轻处分和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第三种形态党纪政务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523人次、占2.5%,有力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第四种形态严重违纪违法涉嫌违法犯罪立案审查182人次、占0.9%,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的真正成为极少数,实现了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三是精确化适用容错纠错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制定出台了《实名检举控告核实告知工作办法》,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者,共为327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正名。对7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干部进行合理容错,对17名不实举报人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处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