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绿与兴水双管发力,以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在城市框架中构建起一个生态大“公园”。
眼下,天气晴好,朔城区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工程正在栽种树木,一棵棵苍翠的樟子松沿山势栽种下去,在为昔日荒山坡增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保存了原有的山体山貌。而从前的南山植被稀少,沟壑纵横,一刮风就是黄沙漫天。经过治理以后,一排排树苗整齐排列,成为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东接山阴县旧广武与雁门关景区,西至宁武县阳方口与西山生态区连通,南与代县、原平、宁武接壤,概算投资16.36亿元,总治理面积50万亩。
朔城区林业局总工程师刘占义介绍,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二期总工程量的80%左右,也就是完成了总治理面积42000亩,投资也完成了4亿元,按照规划设计, 5月底整个工程全部结束。
生态效益有了,还得兼顾经济效益。在南山生态治理推进过程中,为了带动沿线两个乡镇35个村脱贫致富,政府花钱引导老百姓栽种苹果、酥梨、大枣等经济林2.6万亩。
朔城区林业局局长裴晔表示,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南山50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建成以后,将与已经建成的西山50万亩生态工程连成一体,形成市区西南部百公里生态走廊和百万亩绿色屏障。
目前,朔州营造林面积已累计达到567.6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5.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82%。
生态建设有了水才可以灵动起来,在植绿的同时,朔州还大力推进河域生态修复。
作为朔州“一山两河一湖”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35亿元的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眼下,七里河穿越市区10公里的河道已经完成蓄水220万立方米,目前为止已形成水面2400亩,形成绿地4200千亩。整个工程还规划有游憩生活区、体育文化区、城市生态广场区等5区15园155个景观点,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生态走廊。
依托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一山两河一湖”生态体系建设,如今朔州已经在城市框架中建起了一座生态大“公园”,处处都是迷人的风景,老百姓也充满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孟志龙 任振国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