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长城在望。
当我们回眸,当我们沉思,当我们展望,长城像一首回旋在岁月深处的交响乐,雄浑、磅礴、大气,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房。那份穿越时光而来的苍茫深邃之美,那种铺陈在眼前的壮丽厚重之美,向今天的朔州表达着长城故事前世今生的沧桑传奇。
烽火连天、逐鹿沙场的年代,长城承担着抵御侵略、护卫平安的使命,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是国防要塞天险堡城,是领土完整家国屏障,一路风霜雨雪,一路不屈不挠,功勋卓著,万古不朽。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长城,承载了深厚的民族心理情感和记忆,见证了华夏民族水乳交融的征战与和平,创造了历史文化与精神追求的高地。
时光飞梭,日月更迭。饱经风霜,历久弥新。横亘千古的长城已经化身为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成为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是众志成城,保境安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强国精神,是维护一统,和睦相处,相互交融,四海一家的团结精神,是力排万难,智克艰险,巧用资源,强固国防的创造精神,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家卫国,勇尽义务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共同的文明守望。
327公里的长城遗址,1649处古堡、烽火台等遗址,将朔州长城淬炼为山西长城的杰出代表,蜿蜒大地,古朴厚重。这方绚丽风景,这方人文胜地,蕴含的旅游发展正抒写着一曲岁月风华之歌。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举措,作为全省长城资源最为富集的城市之一,朔州将“长城”与“生态”融合,拓开一条旅游大道。
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守望文明,请城砖回家,温暖着每一位市民与游人。
那么,让我们走近长城,抚摸长城,赞美长城。
朔风劲吹,千秋光阴,高远的晴空下,黄土夯筑的城墙愈见苍然风貌,绵延起伏的身躯埋藏着一段又一段神奇的传说。风光阔美的利民,长城边上、儿女山旁,美丽的爱情故事吸引着我们的脚步去探望、寻求、守候。穆桂英圈马场,口里口外歇头场,石湖岭,永固堡,石头城和土长城在如诗如画的五彩梯田里,编织出一幅华丽而朴厚的锦缎画面。
雁门关外,勾注山下,依山傍关,盘桓如神龙腾飞的广武长城,气势磅礴,雄伟瑰丽,它的古老与原生态成就了长城的风华绝代,鬼斧神功,动人心魄。敌楼傲立,高耸入云,如剑如虹;垛口相望,风烟聚散,如锯如齿。“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站在这里,心中翻滚着熟悉的诗句,方能和眼前纵横驰骋的长城相匹配。
大河堡、迎恩堡、败虎堡、阻虎堡、将军会堡以及北固山,或断垣,或碎瓦,或荒垣,那种苍凉之美、苍劲之美,惊艳了时光,安守了心灵。习惯将长城叫做边墙,如此亲切又亲昵,长城就在我家,我家就住长城脚下。
塞上绿洲,林海涛涛。跌宕有致、曲折盘桓的长城、古堡古城,如一幅幅油画般散发出浓郁的塞上风情,独特的风光一年四季呈现出的锦绣美丽牵引着数不清的脚步。西口古道上的阵阵驼铃仿佛依旧回响在耳边,商贾繁荣,车马粼粼,晋商走出杀虎口的艰辛和荣耀都被边关长城默默收存。犹记当年,康熙皇帝平叛乱葛尔丹返京时,驻地杀虎口九龙湾,题诗一首:“胡汉和亲千秋业,四海于今正一家,改胡为虎非权谊,王朝融为大中华”。 于是,外长城沿线所有带“胡”的关名全部改成了今天的“虎”。最为清代中国北方最大商号“大盛魁”的发祥地,万里长城和万里茶路的交汇地,这一段大历史大文化,书写了岁月深处浓墨重彩的篇章。
翠微山下,北楼口,北楼关,大石口,小石口,茹越口,马岚口,还有岳胜堡,那一段段黄土隐秘着曾经的波澜壮阔。鸡鸣犬吠,炊烟暮归,木塔脚下的长城,是岁月静好的美与安然。
朔州长城,揽胜山西。岁月馈赠我们宝贵的长城遗存,历史赋予我们长城旅游的利好契机。有诺言,有行动,有力量,有精神!
青山依旧,惯看秋月春风;长城在望,喜逢旧友老朋。三晋大地上,朔州长城,正在为世界讲述一个新故事。
边云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朔城区新闻中心主任。主要文学著作五部。部分散文入选多种文学选本。
(撰文/边云芳 策划/庞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