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村位于山西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河县相邻。平鲁气候凉爽,雨量适中,雨热同季,空气和土壤无污染,所产荞麦堪称精品。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居中国同类产品之首,更以"粒大、皮薄、色好、质优"闻名与世,畅销日本、韩国等地。红山荞麦加工已有十多个品种,其中"煮窝窝“、"貓耳朵”造型别具,栩栩如生。荞麦食品已成为红山村独特的饮食文化。红山荞麦于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据村民讲,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访华期间,曾经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来了中国一定要吃一餐正宗的红山荞面,周总理在国宾馆宴请了他们。红山荞面由此登上了国宴,享誉海内外。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荞麦而盛名,红山荞面逐渐成为大众餐桌上追捧的面食。
2017年5月15日,杏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几位影友应张元胜主任和王建平书记之邀来到红山村采风。红山村座落在一条山梁的向阳坡上,民居都是石窑石院,或依山体而筑,或独立于平地。家家院内院外都栽种有柳树、杏树、榆树等。我们站在村对面的南梁,透过那杨林和老柳的新绿,沐在春风熙和中张望着红山村景的时候,一种苍桑之壮美在心底油然升起。之后,我们走近颇具乡村气息的打麦场,漫步浓情乡韵的土路,追寻历史的过往,选择拍摄角度。踏着新修的硬化道路走进了红山村。
我们最先爬上了村西的土城墙,登高望远观景。站在这道南北绵延的明代土城墙上,心旷神怡。向南望去,一段段长城城垛保护的完好,清淅可见。向北眺远,层峦如塑,沟坡如雕。真是城墙上一脚踏两地,左手在内蒙右手在山西。下了城墙,山西唱歌内蒙听!我们喜出望外,不禁赞叹:此地好风光啊!沐浴着春风,迎着曜升的朝阳,不觉憧憬起红山夏之荞麦田,秋之荞麦花香和收秋时那张张喜盈盈的脸儿来。
走下长城,沿着红山村后的圪梁一边走着,一边拍摄着。此刻,蓝天举手可触,白云飘飘环绕身边,犹若仙境之美。牛群逸然哞哞漫步,羊群如云涌动坡上。行走在村里的石街路瞭望南岭,层层梯田静候播种,像睡美人初醒还睡卧在那里;梯田圪塄上那一排排杨槐和一棵棵老杏树交互相映,那份初绿点缀着乡村像画儿一样,令人目不暇接。眼前的民居石窑小院一层一层参差错落地从坡上向坡下依势建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天成。杏树家家有,家家杏花飘香。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据村民讲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伫立在这儿,整个山村尽收眼底,堪称红山村的地标。老槐树旁的一处老宅子,片石砌得非常得体,院子两扇厚厚的木门上镶钉有一对锈蚀斑的门环,触摸着它就仿佛走进了它的历史,听到了它的声息,看到了它的模样。
采撷美景,看着沟壑那柳树初出的嫩叶儿,那一簇簇杏花,还有袅袅炊烟,美醉了我们的珍藏。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村主任家做客。院中一棵造型独具的杏树引人注目。歌手小王身着民俗花布衫亮相了,梳着两条小辨,挎着小条筐,在杏树下赏花,深情地唱起了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音乐人张少军现场指导,摄影师侯守业、摄像武丰义,尽情摄录,情景相宜,引大家欢心围观。
进了窑洞,依序坐在坑上,饭菜一一摆上桌来。村主任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红山荞面的一段故事。老辈人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有一队日本兵曾欲进山扫荡,因长途跋涉饥饿至极,指挥官找到村长要求备饭,村长把集存的荞面做给他们吃,指挥官称赞天下竟有这么好的美食。于是,下令不准伤害红山村民,红山村子几百口人躲过了一劫。吃着别样的荞面,听着传奇的故事,看着乡村的变化,我心里顿生感念,一定要写点儿文字! 写首歌或许会更能表达我对红山的深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边城有个红山村,红山荞面味道鲜美。
回程路上,我们喜悦不已,回味的都是满满的热情。回到家就开始梳理自己的情感,找诗意,写诗境。在手机上草就了《走进中国荞麦第一村红山》,《红山行》,《致歌手王智宇》等几首诗。第二天,红山之行让我情不自禁写下了歌词《红山荞麦》。
歌词出来了,让谁来作曲呢?侯守业老师说请平鲁作曲家王万有老师谱曲吧!少军建议以民歌为基调。王老师与我从未谋过面,合作行吗?我犹豫了良久。不曾想王老师接到歌词后,觉着有味道,很爽快地答应了。歌手让平鲁的王智宇最合适不过了,她是朔歌友会的成员,音质音域都不错。编曲是张少军,他有多部编曲享誉在外。王老师对谱的曲子以求完美前后做了多次修改,还精心制作了视频。
经过几个月协作配合,团队精心雕琢字、词、句、图、曲的每个细节,向朔州的父老乡亲们献上一支乐感鲜亮的红山荞麦之歌。
(文/高文庆)
作词:高文庆
高文庆,笔名鲁杲,1958年9月生于山东省安丘市。中级美术师。
1990年——1991年修学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士,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省市书画展示并获奖,入选作品集。参加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书画艺术交流活动。爱好文学,诗词,摄影,诗文见百度《鲁杲博客》。出版有《文庆诗情书意集》。发表论文《书法的传承与书写的情感表现》。就职于中煤平朔集团公司。部分散文、诗歌发表于《朔风》、《马邑文学》、《塞上清韵》、《今日平朔》、《朔州日报》、《中国老年》以及网络媒体。摄影《丰收的喜悦》入选《中国摄影艺术年鉴》2016年卷。
作曲:王万有
王万有,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会员,朔州市影视创作与批评家协会会员,平鲁区作家协会主席、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任《平鲁文艺》执行主编,《长城》文艺杂志主编。平鲁区第一、二、三届歌手大赛和首届青歌赛总导演、评委,第一、二、三戏曲大赛总导演、评委。曾执导近百场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2009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我们的新农村”大型文艺晚会导演组工作。为平鲁、太原等地创作了数十首音乐作品;《十爱颂》等4首歌曲参加团中央2008奥运夏令营活动演出;《友谊颂》等歌曲分别被国家、省、市、区刊物登载。
演唱:王智宇
王智宇 ,热爱唱歌,曾多次参加朔州市以及平朔举办的各类大型晚会,也曾多次参加各单位的比赛,多次获得个人和团队优秀奖章。
2012年被山西省总工会评为职工文艺骨干
2015年被评为“平朔好声音”优秀歌手
2016年被评为第二届“平朔好声音”优秀歌手
编曲:张少军
张少军,中国煤矿音乐家协会理事,晋陕蒙冀民歌协会副主席,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制作人。
摄影摄像:侯守业
侯守业,供职于平鲁区双碾综合文化站,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88年开始学习摄影,其作品先后在省、市、区各类媒体上发表,2012年被山西省总工会、省文化厅评为"山西省职工艺术骨干"。2013年作品被选为山西省统一战线《高扬的旗帜,共同的梦想》书画摄影展参展作品。摄影作品《早春》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建市十周年摄影比赛获银奖,并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获参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