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那些事

来源: 作者:王姣           文/李倩 发布时间:2015-03-09 16:33 1484 0

奶奶的那些事

爷爷说奶奶一辈子不容易。

村里人说,爷爷能娶到奶奶是上辈子修来的福。

奶奶的要强,对子女有执着的爱。

 

奶奶的嫁妆


图/李倩

爷爷坐着四人抬的红轿子,领亲的坐着四人抬的蓝轿子,到村子的后街娶奶奶……

换了婚贴,爷爷坐上了蓝轿子,奶奶坐着红轿,围着村子转了一圈。一路上,别人都在议论,说这家的姑娘咋没嫁妆,有人说,这是外地的,今儿在自个姑姑家出的嫁,还有人低声说,能有啥嫁妆,爹是好赌的主,家什都输光了,娘带着姊妹俩投奔了兄弟……

那是1945年腊月的一天,那一年,爷爷16岁,奶奶17岁。

爷爷说,奶奶嫁过来后一直闷着头不多说话,尤其是看着早前嫁过来的妯娌擦拭自己陪送的大木柜时,奶奶便背起脸抹眼泪。

那年的正月初六,一大早,爷爷随奶奶回门,到了奶奶娘家一看,果真如自己想的,家穷的没一件像样东西,一连几天全是豆渣窝窝,吃的直肚疼。

奶奶也看出爷爷的难受劲,便想着早些回去,正收拾东西,大门开了,奶奶的爹推着一辆车进来了,车上还放着一张木桌子。

“这是前几天赢钱,别人输了没钱给,将自家桌子抵给了我,小凤结婚,就当是嫁妆了。”奶奶的爹扯着嗓子喊着。

奶奶的娘估计是恨自己的丈夫,没等他说完便跑回了屋。

奶奶眼里闪着泪花,在她看来,一张别人家的旧桌子,也代表着自己有嫁妆了。

回去的路上,奶奶一直笑着,时不时地让爷爷停下来摸摸,生怕桌子长腿跑了。

到家以后,奶奶让爷爷把桌子放在屋子的正中央,再将两把椅子一边摆一个,算是一套像样的家具了。

爷爷说,就是这样的嫁妆,奶奶一直都当是命根子,或许在她心里不只是嫁妆这么简单,她爹没给家里带过好,但还是给了女儿一份嫁妆,她是在替她爹高兴。

奶奶去世后爷爷将这张桌子当成了供奉奶奶供桌。


鞋撑子


奶奶生养了七个孩子。

七个孩子和爷爷的鞋都要奶奶一人做。那个鞋撑子在奶奶手里磨得又光又亮。

奶奶将棉花撕扯撕扯,纺成棉线,再织成白布,将布拿到城里染成黑色和蓝色。

有了布,也就有了奶奶不眠夜的开始……

四姑说:“那时我还小,印象中每次醒来,都能看见你奶奶坐在床脚,在煤油灯下一针一针的缝着,七个孩子的鞋,要做很长时间。”


鞋做好了,七个孩子最开心,小姑霸道,从不让四姑穿新鞋、新衣服,总是先把四姑的新鞋穿脏才扔给她。小姑又是几个孩子中穿鞋最费的,一双新鞋没几天就被她顶出了洞,鞋后帮也拖拉着,奶奶气她,满院子追着跑,她倒好,直接窜上房顶,趿拉着破鞋向奶奶示威,奶奶气的直喊:“你这个铁骨头铁肉的,咋就打不改呢?”

四姑说,半夜醒来,她看见奶奶在煤油灯下抹眼泪,手里拿着小姑穿烂的鞋子。


粮票


那个年代树叶、树皮、棉花壳,什么都吃。

一次,知青在奶奶家吃饭,奶奶便将省出来的白面和玉米面掺到一起做成“二合一”干粮,知青走后,奶奶发现了碗底下的粮票,追出去时,人早没影了。

孩子们平时吃豆渣窝窝、红薯片粥,奶奶把知青吃剩下的‘二合一’装在篮子里吊到房梁上,以防姑姑们偷吃。

四姑说:当时实在是不想吃豆渣窝窝了,便踩着板凳将篮子里的“二合一”掰一小块吃。奶奶每次纳闷为什么篮子里会有半块的。以后再偷吃索性就吃一个了。

那时爷爷在乡政府做事,顿顿饭需要粮票,在食堂吃饭一个烧饼需要2两粮票;一个玉米饼子需要1两粮票;一碗素面也要4两粮票,爷爷个子比较高,吃的多,没有足够的粮票便注定要挨饿。

奶奶用15斤红薯换5斤粮票,让四姑给爷爷送到乡里去。小姑娘进城兴奋、贪玩,没走到乡里发现粮票不见了,沿原路返回去也没找见,要知道,这可是爷爷半个月的口粮,是全家人顿顿豆渣窝窝、红薯片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奶奶当时还患有淋巴结核,每顿饭自己只吃豆渣窝窝,长期营养不良使脖子左侧的包越长越大,现在弄丢了5斤粮票,吓的四姑不敢回家。

天黑了四姑才回家,一进门,奶奶便抱住四姑,说真担心出事了呢,四姑怯生生地坐到床上,低着头告诉奶奶粮票丢了。

奶奶啥话也没说,上去就将四姑拽了下来,一顿痛打,四姑哭,奶奶也跟着哭,几个孩子都围过来哭,奶奶抱起四姑,又亲又摸,四姑直哭着喊:“娘,我以后也和你一样只吃豆渣窝窝,把红薯省下来给爹换粮票……”

那个年代,粮票也支撑着一家人的苦和乐。

那个年代,像奶奶这样的人很多。


小姑的嫁妆


 

天刚蒙蒙亮,姑姑们就得起来,推着小车,拿上扫帚、簸箕,赶到村外去扫树叶,一般在这个时候,扫树叶的人就很多了,大家互相赶超着,生怕装不满。

扫回来的树叶制成粪,到了冬天,便要起粪、往地里抬粪,这种活大家也抢着干,因为要挣工分,女人一天需挣8个工分,起粪、抬粪是挣的最多的。

到了年底,生产队给各家各户计算工分,挣的多的自然可分些钱,那个高兴劲。村东头有一家,家里壮丁少,到年底一算,还欠生产队的。管事的跳进这家猪圈,硬要拿猪抵欠,这家的姑娘厉害,也下到猪圈里,护着猪,一个猛追,一个猛挡……

猪被捉去了,姑娘蹲在圈里嚎。

这以后,姑姑们更卖力了。

以后每年年底,奶奶家都能分到点钱,也成了让村里人羡慕的主儿……

奶奶说,钱得攒着,孩子结婚用。

后来包产到户,奶奶也有了自家地,这时,奶奶的孩子大都已经结婚,只剩下小姑,奶奶说,小姑是她最小的女儿,小时候淘气,可长大了没少为家里干活,结婚时应该多陪送些,于是,小姑的嫁妆就有了环宇牌14寸黑白电视机、飞鸽牌自行车、牡丹牌缝纫机。

小姑说,这三样嫁妆,很是让她美了一阵子。

奶奶也觉得有面子,每个上面都贴上喜字,三大件要装一车哩。


爷爷与奶奶


奶奶宠爷爷胜过宠她的孩子们。

吃饭时,爷爷不想添饭了,捂着碗,奶奶将爷爷的手掰开添进去,爷爷端着碗背对着奶奶,奶奶站起将爷爷的胳膊一搂,饭顺势添了进去。孩子们看了都笑 。

奶奶患了糖尿病、脑瘤,随着病情加重,眼慢慢失明了,不会说话,认不得人,在医院,只要爷爷不在,奶奶的头便四处晃动着,眼睁着却没光,有次我逗奶奶说爷爷来了,奶奶迅速地将头转向门口,那一刻,我才明白奶奶,她的意识里只有爷爷,最放不下的是爷爷。

爷爷将家里桃树上结的桃子拿到医院,跟奶奶说,桃子香呢,前两天我自己在家过生日吃了一个,今天给你拿一个,你也替我嚼嚼灾……

奶奶流泪了。

医生给她剃头做化疗时,她怎么都不配合,直到爷爷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奶奶才安静下来。

奶奶最后还是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奶奶走了,带走了那个年代记忆,也带走了她心里的酸甜苦辣,留下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些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