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广武村位于山阴县张家庄乡南,全村650户,户籍人口约1780人,常住户530户,约1300人,大都居住在旧广武古城内;全村退耕还林后,现有耕地面积1700余亩。古城内房屋约1260间,占地22680㎡,城南房屋建筑年代较早,多为土木结构,所以老旧院落居多;城北以前为空置地,房屋建筑年代较晚,建筑风格偏现代化。目前53%的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主产玉米、土豆等,2013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23.5%的村民外出打工,从事劳务输出,年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经营农家乐、乡村饭店的约有14户,2013年每户平均纯收入4-5万元;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村民约50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还有个别农户从事养殖、汽修、日用品零售和农副产品加工业。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000元。
旧广武村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距朔州市区40多公里,南距雁门仅5公里,紧邻朔广线、广梵线、 G208 国道和大运高速公路。村内现有一座辽金时期的古城,保存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旧广武村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旧广武城始建于辽、金,为雁门关之山前防御据点。今存较完整的包转古城墙系明、清修建。旧广武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代古城,是研究辽金以及明清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西南角耸立着两株挺拔茂盛的古柏树,据考证古柏树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两香柏一雌一雄,相距4米,高约17米,雌柏周长3.2米,雄柏周长3.14米,此双柏在全国罕见。
村内还遗存着几处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如村东街的王家、解家、张家大院,其独特的隔街照壁、院落结构和建筑风格是当时居民原生态生活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如今已列为山阴县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待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供游客认识历史,体验历史。
此外,旧广武村处于大广武旅游区内,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与汉墓群、汉墓博物馆、明长城、新广武村等组合,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
近年来,市县两级相继投入资金,建设广武旅游景区。陆续修建完善了汉墓广场、汉墓博物馆、明长城登山步道、明长城停车场、旧广武城墙修复、栈道等。具体到旧广武村,2002年,县政府开始在古城西着手移民新村的建设,共建成房屋480间,建筑面积10080㎡,先后为村民所购买,目前搬迁率不足5%。2011-2012年村委会出资3.4万元在村外围东西南三面铺设了砂石道路。2012年省旅游局出资对古城墙及城门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举办了“我家在长城下”摄影展,16个专题铺陈于16座古朴的宅院中,宅院的主人或邻居就是照片中的主角;80张巨幅广武四季图展展贴在辽代建筑墙上,充分展示了旧广武城淳朴的民风及厚重的历史。2013年市、县政府出资400万进行了村内街道硬化、上下水疏通、仿古路灯安装等。截止目前,全村有乡村饭店、旅馆约11家,多分布于古城北侧公路旁,基本上为本村村民自主经营,随着广武景区的逐渐开发,这些农家乐接待人数逐渐增多,2013年1-11月共接待游客3万人,每家日均营业额约1500元,旅游带动收入40万元。
随着大广武景区建设步伐的加速,来广武景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规模效益、品牌、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大,也为旧广武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