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垛山与桑干河的传说

来源: 作者:王姣 发布时间:2015-03-03 19:33 1569 0

草垛山与桑干河的传说

 

草垛山也称馒头山,古称佛宿、复宿山,又称夏屋山。其海拔为2426为恒山西脉延伸,主峰雄踞朔州,山南挺入忻州,堪谓朔地之脊梁是朔州境内最高的地方。山阴这一名称的来历即是因为其位于复宿山之阴

  明代的山阴人郭登庸所写《游佛宿山》中,有“层岩古树高天近,平野古城落日红,仙人每话山中泉,留我东风卧白云”的诗句

在金代,有碑文记载:文殊大师尝留宿于此,故名佛宿山。又有民间传说,文殊大师曾两次留宿,复宿的称谓也因之产生。

  在中国,民间传说总是与高山相依相偎。有山,永远会让传说找到美丽的栖息地。

这是一座被历史、神话、民众多次命名的山,在它面前,所有仰望的目光都会显得迷惘。那么,它又是怎样获得夏屋的称谓呢?

追溯夏屋的由来,要从中华文明的初始讲起。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刻的一场水灾发生于上古尧帝之时,成功治理这场水灾的人,是中国人最为崇敬的伟人:禹。

那是一个历史与神话接壤的时代,禹奔波劳顿、殚心竭虑,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了传说所能延伸到的一切地方。

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曾登临朔州境内、我们几近熟视无睹的复宿山。

这段历史太过遥远了,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在这座山上,禹做出怎样的决策,发出怎样的浩叹、制定怎样的规划……

然而,当他登高眺望的剪影定格,一个夏屋的名字由后世命名。

夏,是由禹所创立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称谓。同时,夏也是华夏,其最原始的意思是中国之人

屋,其本意是帷幄,有帐幕的意思。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看作:在草创中华文明的时代,当禹被称作夏禹,夏屋也被华夏儿女在北部中国所认同的屏障呢?

禹是伟大的,所以人们称之为大禹

 

当伟大的禹在夏屋山之绝顶如峰壁立,他的眼前洪水滔天、一片泽国。

而当他成功实施疏浚的方法驯服水患,曾显得低矮的山峦展现峥嵘,更多的陆地裸露出来,我们的先祖开始了原始而传统的耕作。

特别是消遁后的滔滔汪洋,成为波光浩渺的河流潺潺。

后来,这诸多河流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条向东北流去的大河源头。

河的名字叫:桑干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