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张献清,1954年生,山西朔州怀仁人。现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博物馆画廊艺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高级美术师。主要作品创作题材来源于家乡黄土高原之风土人情,尤其是独创"沙棘"系列的作品《金秋满山红似火》、《秋韵》、《秋实》参加山西省工笔花鸟画展,第四届、第五届工笔画展览,并获优秀奖。《火红的岁月》入展2004年中央电视台书画展览,山水《幽居深山情更浓》入展天津文联、美协主办的“当代千名国画家”展览。2016年作品参加"两岸情"书画展台湾展展览。多件作品应邀参加国内外多项展览,并入编多部典籍与多家书画网站。
艰辛的学习历程,坚实的艺术基础
张献清1954年出生在山西朔州怀仁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自幼生活在洪涛山的怀抱中。这位成长于困难年代的八口之家的矿工子弟,下乡插过队,当过陶瓷厂、煤矿工人,后来在机关开车直至退休的画家,他的骄人成就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他百折不挠、孜孜以求的艺术之路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张献清自幼酷爱绘画,初中美术老师的启蒙教育,为他打开了一扇向往美术世界的窗户,带给他对绘画艺术的无限憧憬。在那艺术资料奇缺的年代,他如饥似渴地寻求学习,对每一张画片、一本教材都如获至宝,认真临摹。他家兄弟多,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八口之家,少年时根本没有培养他学画的能力,煤矿也缺少学习条件,他千方百计搜集学习资料,在酷爱艺术的动力驱使下,向略有书画和音乐知识的老师请教,勤学苦练,掌握了初步知识和技能。
当了煤矿工人后,业余时间不管多累,都要腾出时间练习书法和绘画,别人休息、喝酒、玩牌,他旁若无人,醉心翰墨,累了就放下笔操起琴,为大家拉上几段动听的曲子,工友们为他们中间出了一位艺术人而高兴,对他的学习精神赞叹不已。直到现在,还把他作为教育后代求学上进的样板。
后来,他调到怀仁乡镇局当小车司机,工作没规律,时间不由自主,他就把书画、音乐书籍和速写工具、乐器带在车上,利用等人的时间学习、练习,他在别人休息、聊天的时候,观察生活,搜集素材,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下丰厚的资源。
成家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住房拥挤,经济拮据,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4口人生活起居,他就在这斗室一角搭起台案用于学习创作,并且教授学生。 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下班之后,一身疲惫,妻子支持他,揽下了全部家务,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大量写生,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
由于工作、经济条件限制,直到1988年才得以专业深造,进入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国画专业学习。师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松岩先生学习山水画,跟张世简、徐湛等老师学习花鸟画。前三年主要在理论、临摹、写生以及书法各科深入研习,第四年在山水画专科研究班深造提高。系统的学习训练,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间得到了众多名家指导,山水画由著名美术教育家、中国美协会员、北京文史馆馆员刘松岩悉心指导,花鸟画老师刘黛琳和侯长春,书法老师卜稀阳、杨再春,都是造诣颇深的大家,国画方面还有幸得到了大师白雪石、宗岩夫的点拨。后来又得到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史秉有先生的指导,绘画理论和技艺水平明显提高。
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张献清不懈坚持文史学习,书法、音乐练习,多才多艺闻名遐尔,各门类艺术融化于胸,为他的绘画创作注入醇厚的养分元素,增强了作品的人文内涵,艺术感染力愈加浓烈。
近些年,他创立了“雁云斋”工作室,经济条件大大改善,孩子们都已工作成家,往日的困顿简直不堪回首,但他就是从那里走向艺术的金秋,收获了美味的沙棘。
浓郁的的晋北特色,繁茂的艺术之树
艰辛的岁月,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方水土,塑造了一方人。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给予他独特的艺术感受,肥沃的创作土壤。他以书入画,以写代描,用笔劲道精到,追求气韵生动,作品华滋浑厚,生动传神。他的山水画意境幽美,寄寓深远,人物画以形写神,神采飞扬,花鸟画工意兼佳,工笔精致细腻,典雅富丽,写意挺秀洒脱,天然佳趣,作品广受专家、业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
画家广泛研习各种流派风格,吸收名家技法,从表现题材选择、表现手法、技法运用上,严守传统规范,灵活突破创新,寄情于水墨,托意于画题,浓郁的晋北风情飘覆着圣洁的阳春白雪,彰显出雅俗共赏的无穷魅力。
但是,画家并不满足于此,他满怀对家乡的热爱,表现和赞颂家乡的风物和精神,是他艺术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多年的努力,夙愿终于得以实现,“赋予沙棘生命力是我所创作品的灵魂”,他崇尚沙棘不惧严寒的顽强精神,把洪涛山土生土长的酸溜溜、酸枣、打碗碗花、马茹茹,作为绘画题材,通过工笔、写意和工意结合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呈现给家乡父老,让那淳朴的美、浓厚的情、淡雅的香,承载着顽强的精神,飘遍中国,飘向世界。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史秉有教授高度评价他的作品,称其为“沙棘入画第一人”。
张献清爱国爱家的艺术事迹和作品,被《中国文化》以专刊形式进行介绍,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入编多部画集。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晚报》编辑、《朔风》杂志编辑、朔州作家公众号主编温秀丽这样评述他和他的作品:“既有‘方寸之间见万里’的雄浑大气,又有‘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委婉曲致。有生命的追求、意念的疏狂,拂去宣纸的尘埃,在写意的山水画里,他恣意挥洒,泰然从容;而在现实当中,他则朴实如沙棘,经风霜雨雪终不悔。我觉得他就是一丛昂扬向上,蓬勃茂盛的沙棘,虽然没有梅花的香韵,但是有着黄土地特有的厚重,有着沙棘独特的风骨。”
丰硕的艺术成果,世界的文化使者
张献清的山水画作品,先后入选参加天津文联和美协主办的“当代千名国画家作品展”,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四条屏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沙棘”系列作品“火红的岁月”入选中央电台书画院主办的“2004全国书画展”。“金秋满山红似火”入选由山西省美协主办的第四届山西省工笔花鸟画展,“秋实”、“秋韵图”入选山西省第五届工笔花鸟画展,其中“秋实”获优秀奖。
2016年,画家应邀前往台北参加“两岸情·心连心”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台湾展)。2017年应邀加入“中国国家书画网”首席签约艺术家。2018年参加“俄罗斯世界杯书画邀请展”并入展世界杯·中俄艺术大师作品展,获得”中俄当代艺术成就奖(终身)。同年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奖”金奖,并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荣誉称号。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委员、客座教授,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2019年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院长授予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法兰西皇家画院外籍院士;作品应邀参加中法建交55周年法兰西巴黎卢浮宫艺术展;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院长授予世界殿堂级艺术家;被评为中欧代表艺术家,并出版画册。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经国家邮政部门审核批准,印发了以张献清个人肖像、国画作品为素材的个性化邮票、邮品、珍藏版纪念邮册。
张献清的求学艺术之路十分艰辛,他执着追求,长期坚持,克服了常人没有的困难,就像沙棘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成长,结出了色彩艳丽的累累果实。
画家在为海内外收藏者作画的繁忙中,不顾身体不适,多年坚持美术、书法和音乐知识的教育传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生,许多学生在各艺术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
多年的辛劳,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身体状况却有所下降,三年前一场大病几乎摧垮了他,但他乐观应对,在治疗恢复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书写绘画,他说,这也是一种疗法,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只要追求美的心思不泯,身体就一定垮不了。果然,病魔在他的笔下消退,愉快而深沉的琴声奏出了更为强健的生命乐曲。
退休后,几十年的紧张生活松驰下来,他聚集几十位书画音乐爱好者,不定时切磋展示书画技艺,清馨的墨香,悠扬的琴声,优美的歌声,在闹市中洁立红尘,成为怀仁首屈一指的艺术沙龙。
一山一水皆含意,一草一木总关情,画家张献清绘画的晋北艺术题材和艺术风格必然越来越受到美术界关注,就像那生机勃勃的酸溜溜,染得满山遍野绚烂缤纷。
【作者简介】武国文,1967年生,山西朔州怀仁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诗文、书法作品多篇发表于省市、行业总部报刊和央视书画频道等融媒体,多次获国家、市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