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受群众喜爱。这项传统手艺绝活,不仅展示了传承人的技艺,还给传统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朔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史秀娟通过精致手工面塑,“塑”出了她的人生百态和精彩世界。
史秀娟从小她在母亲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痴迷于面塑制作,后来又去成都、西安等地专门学习面塑工艺。如今,面塑已经变成史秀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面塑创造场景、用面塑讲述故事,也用面塑为新春佳节送上自己的祝福。“年年有余”、“欢天喜地”,“福禄寿”三星、“金牛送福”,一团团白面在史秀娟的手中,通过搓、展、压、挤、挑、拨等不同的手法,还有巧妙使用梳子、剪刀、细木棒等辅助工具,再经过对细节和个别部位进行刻画,便形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要想制作出一件面塑精品,单是做面塑的面就有很多讲究。传统配方的面保存时间短,容易开裂,现在改良的配方基本是用的玉米淀粉、糯米粉,还有甘油、液体石蜡、蜂蜜等,经过比例和起来,这样的话就放的时间长,保存十年,二十年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