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5.7朔州农村广播电信网络诈骗专题节目——你被"盯"上了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12 16:17 0

2024年6月24日,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积极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根据活动安排,我市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围绕本地区、本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强化对企业商户、财会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精准宣传,集中公布一批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最新诈骗手法套路,进一步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能力,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以案普法、以案说法,引导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工具人”和“帮凶”。

7月18日,FM95.7“朔州农村广播”推出音视频电信网络诈骗专题节目—《你被盯上了》,为您揭开那些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的骗局,学习如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让智慧成为我们最坚实的盾牌。

节目邀请到了朔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两位反诈民警,与大家分享实用的防骗技巧,教会您如何见招拆招、提高警惕,远离诈骗的威胁。

可视广播内容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作案手法变化快、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团伙作案、反侦察能力强等。

五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94.5万起,全国单月立案数连续8个月下降,被骗损失金额下降近30%,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以来,国家反诈中心累计下发指令6.6亿条,公安机关累计见面劝阻1844万人次,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69.9亿次、短信68.4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1800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1.1万亿元。特别是2023年7月以来,打击缅北涉我犯罪专项工作取得重大战果,4.9万名电诈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一些重大犯罪嫌疑人悉数抓捕到案。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电信网络诈骗就在我们身边。2024年1月——5月,朔州市共计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04起,共计损失金额3403.66万元。发案数较去年同比下降47.46%;损失金额同比下降了45%。我们要明确一点:目前你还没被电信网络诈骗并不是你有多聪明,也不是因为你没钱,只是适合你的剧本“还在路上”,电信网络诈骗已经进化了!而你已经被盯上了!

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

目前主要存在的电信网络诈骗种类有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虚假征信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等等、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婚恋、交友类诈骗等等。

节目中主要讲了三类在朔州市高发频发的电诈类型:

1、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是目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多元复合型诈骗“黄赌+刷单”“点赞返利”“试衣寄拍”等花样百出。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危害极大。

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此类案件中,诈骗分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还有些诈骗分子是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3、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站、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咨询。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还常以“刷流水验资”为由,诱骗受害人将其银行卡寄出,用于转移涉案资金。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资金周转的人员。

高压之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何屡禁不绝?

首先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受害群体分析更加精准。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的根源。网络黑客会把非法获取的金融、旅游、求职平台的个人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专门的数据库并不断更新。诈骗人员得到这些信息后,通过数据对诈骗对象进行人物画像,实施精准诈骗。同时,电信网络诈骗分工日益精细化,“黑灰产”推波助澜。在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上,每一环节都寄生着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商家”,通过辅助犯罪获利。“一些组织和个人专门为诈骗集团提供买卖电话卡和物联网卡、推广引流、技术开发、转账洗钱等服务,增加了骗局的迷惑性和防范打击难度。”

当我们遇到电诈该怎么办呢?

若是被骗首先要及时拨打96110、110报警电话。朔州公安机关当前采取“接警即止付”机制,坚持资金优先,先行紧急止付,对被骗资金流向抽丝剥茧、层层研判,最大限度止付冻结被骗资金。对于已经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案件,围绕资金流深挖细查,梳理流向,明晰归属,最大限度返还被骗资金。

多元协同,打一场人民的财产保卫战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未雨绸缪”治理,“打防管控”并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加强联动。社区、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互帮互助共同宣传。近年来,朔州市公安局在“电诈”方面也做了饱和式打击+精准预防的战略部署。首先,对涉案“两卡”进行了打击治理,与各大银行、运营商开展涉案手机卡、银行卡全面核查、封停、惩戒。其次,开展了“十个全覆盖”宣传活动,全力压降发案。一套组合拳下来,相信“电诈”会无处遁形!自“7.17”专项行动以来,通过不断加强边境警务合作,缅方陆续向我国移交大批涉诈犯罪嫌疑人员。我市共计解回18名缅北移交涉诈人员,按照统一部署要求,我市扎实开展缅北移交人员审查处置及后续案件侦办工作,经审查犯罪时刚满14周岁予以释放1人外,共计打击处理17人,为打击团伙深挖余罪,我市通过根据案件侦办线索扩线破获窝点2个,抓获嫌疑人22人。

防骗小妙招

节目最后,两位民警在预防“电诈”方面,给听众朋友们总结了4个小妙招:

1、保持冷静,不轻信:遇到任何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一定要先冷静下来,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可以挂断电话,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2、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提供这些信息。

3、安装国家反诈APP:现在有很多防骗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大家不妨安装一个,为自己的手机加上一层防护网。

4、及时报警:首先要提高辨别度,凡是让你转钱的都是诈骗。如果您不幸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96110或110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警方尽快破案。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就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记  者:赵瑞华 王文瑾 崔建贞 武志荣 尹怀敏 解   俊 张小鹏 柴   莉

通讯员:左文华 任   民

总监制:史振宇

监制:郝晓鹏

值班主任:岳大千

责编:李智斐

审核:李   倩

编辑:马   芳   王   芳

编辑:褚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