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5000亩盐碱地改良水稻长势喜人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7-27 17:33 81 0

7月中下旬,正值三伏天,白天平均气温在30度左右,热浪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朔州境内桑干河畔的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田地里的合作社社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除草、护苗、控水等一系列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随风起伏的稻浪水田里不时泛起稻蟹的身影,一幅江南水乡劳作画卷在雁门关外的朔州大地上显现出来。

7月18日,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南的稻花香系列型号水稻试验田旁,通过无人机远远俯瞰稻田,千余亩绿油油的稻田尽收眼底。稻田边,一市民带着小孩正在观赏稻蟹,拍照留念,尽情地享受着稻田美景。这是朔州市近年来成功开展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的一个典型。

以朔城区绿嘉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水稻种植为代表,经过五年时间的盐碱地试验种植,终于取得成功,如今稻花香系列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伴随着稻蟹的成功试养,每亩收入可达7800元左右,成为朔城区乃至晋北地区唯一一个达到千亩规模以上的水稻种植园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在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南的水稻田里,合作社负责人石云宝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下西关村位于桑干河北边,地属神头泉域,水源清优、水温适宜、富含多种矿物质,加之水稻具有耐碱性,发展水稻种植业前景看好。”

朔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农机管理科科长叶锋告诉记者,近年来,朔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关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政策精神,在盐碱地改良和推广耐盐碱作物上大做文章,向盐碱地要产量要收入,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从50亩扩展到5000多亩,地域也由朔城区推广到山阴县和应县,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盐碱地改良和发展粮食生产独特的新路径。下一步,将在区域选择、品种选用、技术模式、品牌创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为高效利用盐碱地,稳粮保供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薛礼伟

编辑:刘薇